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建明 《实践》2007,(6):43-45
2003年对华西村来说,又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七一"党的生日期间,华西村召开了第六届村党代会,经吴仁宝本人提议,他把当了48年华西村"一把手"的岗位,留给了39岁的年轻人,自己则退居华西村总办主任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二把手"位置。  相似文献   

2.
吴协恩 《唯实》2013,(5):67-6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实践者、华西村发展致富的带头人、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保同志于2013年3月18日病逝。华西人将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老书记遗志,继往开来,续创华西新辉煌。我们华西把未来的发展思路简单地归结为"一,二,三,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7,(7):49-49
闻名全国的华西村有几十家公司,但有一个公司与众不同,堪称全国首创,它叫“华西村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就是这家公司,为华西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刘汉俊 《党建》2013,(4):25-28
2013年3月18日,18时58分,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在住了几十年的自家老屋溘然长逝。不远处,夜色中的农家别墅星罗棋布、疏密有致,9座塔楼庄重肃穆、排列如阵;328米高的华西村龙希国际大酒店巍然屹立气势磅礴,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地标;新落成的华西村博物馆古朴典雅,浓缩着华西村半个多世纪的奋斗足迹。  相似文献   

5.
塞上华西人     
江苏淮阴华西村的成功,昭示着这样一种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种精神如今已溶入宁夏塞上华西村每个人思想中。华西村这种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在党员干部中尤为突出,宁夏华西村管委会副主任曹凯龙就是其中的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曹凯龙,是1994年被宁夏农建委任命到塞上华西村主持工作的。宁夏华西村做为东西合作的形象工程,在短短几年内,从昔日镇北堡人望洋兴叹的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3,(8):82-89
2013年3月18日,吴仁宝因肺癌医治无效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吴仁宝以一手打造了有“华夏第一村”之称的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而闻名遐迩。在其掌舵之下,华西村获得了令人欣羡的物质富足:在上世纪90年代,华西村先后就有“别墅村”“轿车村”“彩电村”“电脑村”等名号,拥有多项“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7.
董新国 《实践》2007,(3):43-45
到六十年代末,华西村依靠一个"小五金"厂和一台小磨坊,便积累了100多万固定资产和100多万现金存款。而此时的华西村村民们也全部搬进了大队统一盖的新瓦房,并且家家有存款。从这时候起,外村姑娘嫁华西村甚至小伙子"倒插门"来华西的风潮一直延至今日……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3,(5):54-54
3月20日的《长江日报》刊登评论员文章说,江苏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近日在华西村家中逝世。华西村"、华西模式"再次摆在人们眼前。50年来,华西村作为农村"样板"屹立不倒。但是,华西这个典型,任何时候都不曾被复制过。前赴华西取经的团队历来络绎不绝,人们各取经验,唯独  相似文献   

9.
华西村,威名四海,被称为“天下第一村”。久闻大名,但无缘“相见”。这次专程赴华西村考察,百闻不如一见。虽是走马观花,但确实感受深刻。本人未去国外,不知道发达国家有无类似中国的村级体制,所以华西村算不算“天下第一村”,还不敢断言,但称为“中国第一村”名副其实。华西村  相似文献   

10.
很偶然,从中央电视台我看到华西村第一书记吴仁宝。节目虽短,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甚至产生移居华西村的冲动。使我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一是华西村的老人无后顾之忧。在华西,老人活到100岁,医药费报销,他的子孙每个人可以拿一万块钱的敬老奖金,这是许多大城市都无法办到的。原因二是华西人没有下岗失业之忧。原因三是华西村的年轻人都是“抢手货”,听说华西的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地考察和思考,在总结归纳以华西村、蒋巷村为代表的苏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揭示了这些地方成功实践带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2.
钟桦 《新湘评论》2012,(13):19-20
"老书记",华西村村民总是以这样的称呼来表达对曾任村书记48年的吴仁宝的尊敬。吴仁宝虽然已经从村书记的位置退下来多年,但华西村人却几乎天天在谈论他。吴仁宝有许多传奇式的故事。多年前,华西这个村子与吴仁宝这个村书记就已经声名远播、引人瞩目;而今,我们再提这个传奇村庄里的这个传奇人物,乃是要重温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精神品质和...  相似文献   

13.
再访华西村     
5年前我到过华西,那时—进村,迎接我们的是一个龙形建筑,远远看去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这条龙就是华西村的办公大楼。今年我又来到华西村,这次见到的不仅有龙型建筑,还有一只大公鸡型建筑和一座造型如塔的17层大楼。在塔型大楼的顶端镶着四个红色大字“中国华西”。  相似文献   

14.
《支部生活》2006,(6):19-19
“十一五”期间,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将投入2500万元,免费培训国内5万名村支书,努力实践“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共同富”。华西村现任党委书记吴协恩说,这一计划从2006年4月份开始启动,以全国各省区市为单位,每年邀请1万名村支书到华西村免费学习培训,其中省内村支书培训3天,省外村支书培训5天,5年内要与5万个村支部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致富,为全国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新经验。近年来,华西村已先后为中西部20多个省、自治区举办过100多期培训班,直接培训村干部1万多名,智力扶贫带动了10多万人脱贫致富。此外,他们还在宁夏、黑龙江建设了两个省外“华西村”,目前正筹划在江西吉安建设第三个省外“华西村”。  相似文献   

15.
“村务公开”是不是“灵丹妙药”,我们不敢说,但说它是村民自治的一剂良药,绝对不是夸张。华阴市焦镇乡华西村由乱到治的变化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一)华西村是个移民村,四个村民小组,223户,865口人。过去是出了名的闹事村,上访的、告状的、殴打乡上领导的...  相似文献   

16.
钟桦 《学习导报》2012,(13):19-20
"老书记",华西村村民总是以这样的称呼来表达对曾任村书记48年的吴仁宝的尊敬。吴仁宝虽然已经从村书记的位置退下来多年,但华西村人却几乎天天在谈论他。吴仁宝有许多传奇式的故事。多年前,华西这个村子与吴仁宝这个村书记就已经声名远播、引人瞩目;而今,我们再提这个传奇村庄里的这个传奇人物,乃是要重温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进而永葆先进,奋进不已。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05,(11)
吴仁宝数十年来带领华西村艰苦创业,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把昔日贫困落后的穷华西,建设成为中国农村小康社会的典型,享有了“天下第一村”的美誉。早在1961年,时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的吴仁宝,就制定了本村的15年发展规划,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开始探索脱贫致富之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率先跳出单一农业经营的思想框框,大力开展农副工综合经营。1988年,先富起来的华西村与邻村成立了共同经济组织,1994年组建了华西集团公司,接着华西股票在世纪之交上市。近几年来,华西村又以新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将周边16个村纳入发展共同体,形成了面积30…  相似文献   

18.
单庆  冯治 《党建》2006,(2):18-21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吴仁宝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是华西村的领头人,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始终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奔向共同富裕,是共产党基层干部的优秀典范。“要发展集体经济,改变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人生奋斗的主旋律,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吴仁宝吴仁宝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岗位上干了近50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期,为了摘掉华西村贫穷的帽子,吴仁宝与村民们一起,研究制定了华西村的15年发展规划。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吴仁宝带领群众,…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华西村经过40余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和众口皆碑的丰硕成果。这次吴仁宝以80岁高龄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更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华西村的发展及经验的褒赞。然而,正如一些有识之士所指出的,  相似文献   

20.
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华西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把土地面积“扩容”13倍,人口从1600多人增加到16000多人。闻名中外的华西村,幸福富裕的华西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谱写了中国农村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