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出要以形式多样和文化对话等多种途径促进文化走出去。推进文化走出去,不仅应展示文化的硬实力,更需要彰显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同时,文化走出去要为解决人类困惑、构建和谐世界给力,还应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国际竞争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面对当前的时代背景与国际环境,如何正确认识文化软实力的现代价值,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崛起之路,就成为当前极具紧迫性和重要性的研究课题。阐释了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分析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地位,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做出了创新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彭淑枫 《学理论》2014,(4):21-22,52
"中国梦"是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寄托着中国人民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共同意愿的象征。通过对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深入认识,揭示其在推动"中国梦"实现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出有效策略,使得中国红色文化软实力与实现"中国梦"达到有机统一,促使"中国梦"实现。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5)
传统文化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天人合一和万物一体论的思想内涵。传统文化自然观对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启示如下:运用整体的思维方式,以整体观来认识自然;要培养全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建立生态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5.
杨毅 《理论与改革》2012,(4):110-113
人文交流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它的有效开展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道义感召力。中国所具有的丰厚软实力资源也是我们有效开展人文交流的基础,利用这些软实力优势,我们在人文交流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更好地推进人文交流的深入开展,我们也应发挥自身的软实力优势,以此为基础,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文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6.
姬君彩 《学理论》2020,(11):19-21
系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传统文化和谐基因与其文化精髓,对当前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当代生态文化,必须发掘、转化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资源。由此出发,本文从自然本体思想、生态伦理思想、生态保护思想和环境管理思想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论述这些思想为生态文化建设所提供的宝贵而深刻的启示。最后,本文指出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当代价值,作为古典形态的理论,其当代运用还需要结合现实进行必要的改造。  相似文献   

8.
2012年12月14日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刊文指出,在过去10年中,中国GDP总量从全球第六位上升到了第二位。然而文化实力的提升幅度却没有与之匹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和谐理念资源,包括基于阴阳五行思想的和谐自然理念,基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基于"中和中庸"的人际和谐的理念,发掘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的一些精炼表达,探讨传统和谐文化观,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正确理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传播开来逾百年之际,有必要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会通”现象和问题.“会通说”是三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之谜”的主要解答模式,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从内在机理上看,“会通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谜是不彻底的,文化客体间的“会通”只是基础,文化主体的“接受”才是关键.从文化观角度看,立足于狭义文化观立场的“会通说”,并不能完整系统地反映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逻辑.从广义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可见,由文化的“会通”进到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矛盾运动展开的两个基本环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逻辑的主客体辩证法.“主体接受论”是对“会通说”的合理继承和深化,它更全面完整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并培育新型农民,坚定农民的文化自信并借此培育当代中国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乡贤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质引领和传承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社会挑战我国传统学习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学习型社会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成为热潮.但是,这项工作会遇到我国传统学习文化的一系列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克服文化方面的障碍,学习型社会就可能会走样,甚至成为"政绩工程"或"形象工程".本文从传统学习文化的功利主义、被动学习、个体学习几方面分析了传统学习文化对学习型社会所造成的障碍,并指出只有克服这些障碍,学习型社会才可能在我国扎根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红色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战略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红土地上培育出来的独特的红色文化,属于"政治性质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中最强有力的声音,也是影响世界其他国家发挥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软实力不仅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础,而且还有实践和文化的来源,有具体的软实力价值表现形态。红色文化的软实力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把握好红色文化传播的科学战略途径,将给世界文化带来积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龄萱 《学理论》2015,(4):231-233
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类社会的思想启迪、精神引导与道德提升;文化的养心作用既是物质不可取代的,又是金钱不能置换的。文化的这一性质和功能说明,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必须具有文明内涵和积极的教育意义,一旦失去了这个根本,就必然会贬值和变质。本文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现状、主要内容及其教育意义,阐述了当代大学生需要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欢 《学理论》2012,(8):121-122
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心理学界,很多西方心理学家曾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然而在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需要更加系统地进行挖掘开发,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凝聚力内在地包含着四个层次: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和民族整体在世界各民族中的影响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命题,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增强找到了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2,(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思想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文化强国思想的基本内核,是文化强国的关键、核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文化强国意蕴: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创新,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促进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文化强国新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与世界联动,促进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8.
孙成聪  徐晓东 《学理论》2020,(1):123-12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当代价值值得每个人去深入挖掘。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树立文化自信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形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探讨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为指导,培育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路径,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监督处于关键性的地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制,必须十分重视借鉴中国传统的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以下方面仍然值得今天借鉴:监察系统实行垂直领导制;充实完善监察立法;对御史及其监察活动进行监督;特别选用监察御史;树立御史权威;实施秩卑、权重、赏厚的巧妙设计。借鉴中国传统监察制度决不是生搬硬套的“拿来主义”,而应该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扬弃。  相似文献   

20.
邬思源 《理论导刊》2006,2(8):13-15
解决中国执政党监督制度有效性发挥不足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设计,还要追问其深层次的政治文化问题。中国在漫长岁月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传统政治文化,由于缺乏民主与法治因素,对执政党成员及国民的民主、法制、平等和监督意识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需要超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吸收和借鉴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精华,清理与改造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