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人们永葆青春和美貌欲望的增强和医疗美容技术的发展,医疗美容行业日益火爆,同时医疗美容监督管理发现的违法医疗美容行为也越来越多。通过对一起医疗美容机构越级开展美容手术投诉处理事件,对越级开展美容项目是否为超范围执业提出见解,同时对规范医疗美容活动提出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刘涛 《中国检察官》2010,(24):32-33
加强医疗整形美容行业监管不仅是该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该行业突出问题、维护就医者权益的需要。应当多方位、多层次地加强监管措施,做好医疗事故防范,避免王贝这样的不幸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3.
医疗美容机构不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的“经营者",接受美容者不同于“消费者",医疗美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服务",因此,医疗美容损害赔偿不能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依据。另外,消法规定的安全权、后悔期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和责任承担的形式都与医疗美容之间存在冲突,所以医疗美容损害赔偿应排除消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4.
《侵权责任法》背景下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的责任认定标准才是医疗损害案件裁决中的妥当标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争执不休。《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消除这种分歧和争执带来了新的曙光。法院作为"主宰"案件胜负的关键主体,应如何把握好医疗损害案件中责任认定的标准,才能真正为和谐医患关系保驾护航。本文拟从《侵权责任法》将带来的三项重大调整、附条件的"推定过错"能否将患方引向法院和法院审理医疗损害案件责任认定应注意把握好三个结合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身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其不同于生活美容、医疗救治,兼具医疗性和美容性。医疗美容纠纷,应指在美容诊疗、护理过程中,美容医者和美容就医者双方对美容诊疗护理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的认知差异而发生的争执,美容就医者要求追究责任和赔偿,而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或向司法机关提请司法诉讼的行为。本文阐述了医疗美容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医疗过失犯的限缩——以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过失的本质在于对医疗注意义务的违反。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主要包括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鉴于医疗行为较之其他业务行为具有更高的风险性,因而更有必要在医疗过失犯的认定中适用注意义务阻却事由。在对医疗危险进行合理分配的基础上,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通过对行为人注意义务的否定,阻却了行为人的过失责任。从价值理念来说,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从适用效果来看,就是医疗过失犯的限缩。  相似文献   

7.
医疗过失的本质在于对医疗注意义务的违反。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主要包括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鉴于医疗行为较之其他业务行为具有更高的风险性,因而更有必要在医疗过失犯的认定中适用注意义务阻却事由。在对医疗危险进行合理分配的基础上,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通过对行为人注意义务的否定,阻却了行为人的过失责任。从价值理念来说,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从适用效果来看,就是医疗过失犯的限缩。  相似文献   

8.
赵西巨 《清华法学》2013,7(2):73-91
相较于一般医疗服务,医疗美容服务并非治疗身体疾病(仅满足心理需求)、非社会所必需、必要性弱(可选择性强)、商业化程度高,而且存在着提供者诱导接受者盲目追求该服务的风险。这种区别会反映在医疗损害责任法的适用上。在医疗美容服务领域,在诊疗和医疗产品使用方面,从业者存在着相当大的承担"结果"责任、严格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的空间,而且从业者的信息告知义务也被强化了。  相似文献   

9.
医疗侵权以过错为基本归责原则,过错的判断是医疗损害责任的核心和基础。《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过错类型,包括医疗活动中诊疗义务、伦理性义务和组织性义务的违反。在理解和适用上,诊疗义务、伦理性义务和组织性义务之违反(过错)分别适用不同的判断基准和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侵权责任法》是我国第一次把"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中医务人员告知义务以法的形式做出规定,如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没履行告知义务将承担侵权的赔偿责任,这对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以及维护医患关系和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中两处规定"当时医疗水平",用以界定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情形和范围。但由于医疗水平受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医疗设施、医疗场地以及医疗行为本身所有的专业性、变化性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很难作出一个医患双方都能接受的认定,如何将其认定更加科学化、准确化并没有更明确的规定,其在实务中极容易产生争议。本文指出采用鉴定的方法确定"当时医疗水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司法实践中富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医疗过失鉴定需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旭 《证据科学》2010,18(4):434-443
医疗纠纷解决中的核心问题是医疗过失的技术鉴定问题,在鉴定实务中,确立判定医疗过失的原则,则是此核心中的核心。本文旨在探讨"医疗过失评判的基本原则",以期规范和指导相关鉴定工作。作者认为,这些原则应包括:(1)遵循"专业性判断"的原则;(2)以"注意义务作为医疗过失判断基准"的原则;(3)以"是否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为审查原则;(4)对"医疗紧急处置行为的宽泛性"原则;(5)"告知-知情-同意"的原则;(6)"并发症的审查"原则;(7)"医疗意外的免责"原则等。  相似文献   

13.
医疗事故、产品责任、交通事故这些侵权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融入人们的生活,各种新的侵权纠纷类型不断出现。近年"人肉搜索""河北艾滋女"等新型侵权事件也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从高空坠物到产品质量损害,从医疗损害到交通事故,从网络诽谤到环境污染……面对发生在身边的侵权行为,人们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鉴于医疗的高复杂性,医疗行业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在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都受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少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性。尽管如此,医疗事业的发展却不能因危险的存在而停滞。因此, 可以在医疗过失中适用容许的危险理论来减轻或免除行为人的过失责任,以确保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医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启程 《检察风云》2011,(12):72-73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因涉嫌强奸未遂等罪名在美国纽约被捕。媒体将这一事件称为"性侵门"。截至笔者撰稿时,案件尚未尘埃落定,由于卡恩坚称其无罪,也由于在案发时间等重要环节存在着大量待解的疑团,"性侵门"事件的真相尚不明确。它给世界金融和经济领域带来的波动与震荡已经被人们充分重视,但是在社会意识领域,对公众既有的心理与伦理秩序造成的挑战,尚未有足够的注意。其实,对每天翻看报纸的普通人来说,最刺激也最困惑的因素莫过于"大人物"和"性"的种种纠结了。  相似文献   

16.
注意义务是医疗行为之核心,亦为判断医疗侵权责任之核心,各国关于过失的判断标准大抵都是是否违反注意义务,医疗行为之注意义务的依据不在少数,例如有关医疗侵权之法律法规、临床医疗准则、医疗惯例、因医疗契约所生之注意义务等等。注意义务的具体内容又分为诊疗义务和说明义务,而诊疗义务中的医生裁量权是为医疗侵权责任讨论之要点,说明义务中的各项内容均为现代医学与法学重视之焦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某医院处置一起"医闹"事件,分析成因,提出实行医疗体制改革、建立第三方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完善医疗责任保险、设立医疗风险救济、政府部门通力合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等解决"医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田斌榜 《证据科学》2003,10(2):65-6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配套规定较好地规范了医疗机构对医疗风险的责任与义务,医疗事故的构成条件较以往更趋合理;但也存在某些缺陷和理论误区.如<条例>第49条第2款的规定就有悖于形式逻辑的一般原则,有悖于过错责任的侵权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不利于强化医疗机构对医疗风险的注意义务.探讨、澄清这些问题 ,有利于医患纠纷的正确处理.审判机关在调处医患纠纷时要正确适用民法原则和<条例> 规定,要全面审查技术鉴定资料.人民法院技术鉴定机构在医疗事件技术鉴定中要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有损害,有赔偿”的原则,医疗行政许可违法同样要对第三人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但由于医疗行业属于高风险、侵袭性的行业以及我国医疗行政许可第三人的现实特点,使得在医疗行政许可对第三人损害赔偿中归责原则和因果关系等方面都有其明显特征。本文从法律角度论述了医疗行政许可违法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是否应予行政赔偿,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医疗行政许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想让更多从事医疗行政许可的行政主体更好地履地职责。  相似文献   

20.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戎  王楠  胡敬惠 《法制与社会》2011,(32):204-204
从"汶川地震"到"三鹿毒奶粉",再到"双汇瘦肉精",这些引发社会震动的灾难与事件严峻地考验了我们的政府、企业和公众,掀起了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高潮,甚至有学者认为2008年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文章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深入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一词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