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余明忠  陈勇 《工友》2009,(4):18-19
阅读提示:你见过这样的法院判决吗?农民工莫刚出了工伤事故后。工程发包方和承包方居然只担“次要责任”,连“连带责任”也没有;将主要责任认定给同样具有“打工”性质的包工方,但又以“伤者没提出要包工方赔”为由让“主要责任”放空,然后,再让伤者自己赔自己10%.于是乎,农民工莫刚深感自己的合法权益被打了“白条”——  相似文献   

2.
编辑这组文章,是因为马上又到重阳节。近年来,人们“热过”的节日有不少,除了中国的,还有外国的;妇女有节,儿童有节,青年有节,甚至情人也有节。那么,老人呢? 每逢重阳节,广西柳州鸡喇村的干部就要给老人摆酒席、切蛋糕、送红包,村支书亲自主持,年轻人跑前忙后,使高龄的寿星们笑逐颜开。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说:“没有老人艰苦创业,哪有我们富裕的今天?孝敬老人,天经地义!” 为了给公公治病,做媳妇的韦丽不惜当街下跪,感动了第11辆出租车的司机,也感动了行医40多年的大夫,说这样的事情“连亲生女儿都难以做到”。韦丽是怎么想的?“让老人快乐是我的最大幸福!”这是她的心愿。 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会从青年走向老年,谁都希望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今天你对老人好,明天你就会被自己的孩子所爱。“中华民族的美德不能丢!”百善孝为先,一个对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对孤弱无助的阿公阿婆都不理的人,何谈其他? 这组文章,也许能让我们对老人多一些温情,多一些关照,多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三只兔子和一只乌龟一起站在起跑线上。发令枪一响,乌龟开始往前爬了,三只兔子虽没睡懒觉,却开起了赛跑研讨会来。兔甲说:“乌龟爬起来缺少一种罗曼蒂克的情调,慢腾腾的样子有碍市容市貌,有碍大干快上的形象工程。同志们,你们说是不是啊!”兔乙说:“我们兔子跳的时候,后腿应当后伸五十五度,而决不是五十四度,这是原则性问题,是关系到兔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我们兔子跳得快,才能活下去,怎么逃,起跳的角度很重要。”兔丙说:“你们知道哪里有窝边草可以买来咪西咪西吗?”于是又轮到兔甲说:“窝边草还用得着自己掏钱吗?你这…  相似文献   

4.
佚名 《工友》2008,(10):55-55
爸爸对妈妈说:“明天公司里有一个应酬,所以不能回家吃晚饭。” 儿子好奇问妈妈:“什么是应酬?” “应酬就是自己不想去,但又不得不去的事。”妈妈回答。 第二天,儿子吃完早餐,书包一背,对妈妈说:“妈妈再见,我应酬去了。”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不过,轻松一笑后,应酬缠身的都市白领又作何想呢?  相似文献   

5.
拆迁频出人命。2013年3月,张英兰因拆迁喝农药身亡。2013年4月,杨飞因拆迁投河自杀。还有储祥山,因拆迁差点要拼命……拆迁近似“赌命”运动:一些干部拿群众的命“赌”发展;一些群众用自己的命“赌”尊严。毛泽东讲:向农民好好说清楚。习近平说: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而有的干部说:拆迁中死一两个人是正常的。拆迁究竟为什么?拆迁能否不死人?拆迁为何会死人?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都有完美的人生,但有的人则不然。比如:畸形儿。张彬就是个畸形儿。怎么畸形?民间俗称“阴阳人”。张彬是化名。在成长过程中,张彬自己都不知道应该如何给自己定“性”。2012年5月,张彬到法院主张权利,要求把自己由“男”变“女”的医院承担法律责任。张彬是如何度过那难堪而痛苦的岁月的?张彬到底是男还是女?  相似文献   

7.
张明 《农村青年》2006,(12):11-14
有人说:“爱心可以不需要回报.但它至少需要回应。” 安徽省阜阳市政协机关实施了长达8年的“助学成才工程”.17.4万元的捐助款帮助61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圆了大学梦。 至今,捐助者只收到寥寥几封“感谢信”,绝大多数受助者拿到钱以后“杳无音信”。 捐助者:“我们不图回报。但为此感到很寒心!” 社会舆论:“请学会对帮助自己的人说声‘谢谢’!”  相似文献   

8.
丁思成 《农村青年》2008,(11):42-44
2006年12月,秀洲区拥有了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一年又9个月以后,秀洲区第三批大学生村官招考开展得如火如荼。随着“小村官”队伍日益浩荡、壮大,社会对这个人群的关注程度也日渐提升。“新知青”下乡以后工作、生活得怎样?他们有无用武之地,如何看待自己,对未来又有什么打算?我们于最近对秀洲区的“小村官”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9.
当“你幸福吗”成了2012年最热门的追问时,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群体性的焦虑和压力。若将“你幸福吗?”换成“你有压力吗?”估计不会出现“我姓曾”这样的笑谈。中国人面,临种种压力,已是不争事实,看看街头那焦急彷徨的眼神、来去匆匆的身影,就不难发现时下中国人真的很忙、很急、很累。  相似文献   

10.
李红霞 《中国工运》2012,(11):58-58
没想到.我师范毕业的首站.竞是一所地处深山的复式小学.十七名同学三个年级。课间休息.一个留着鼻涕的小男孩,凑到我跟前,怯怯地问:“老师,我们也可以像城里学校一样升国旗吗?”我不假思索地微笑:“当然可以,周一!”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青年》2009,(7):43-44
问:自助游出意外后,同行的驴友是否担责呢?答:在自发组织的自助游活动中,如果有人出现意外导致重伤或死亡,而其他同行人虽然无过错,法院也可以责令其他人承担补偿责任。但是,如果受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法院对此不予支持。因此,组织自助游活动一定要谨慎,防止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12.
德军 《农村青年》2010,(9):56-58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因为在温总理面前说真话而引发了全国“讨薪风暴”,她也因此而一夜成名。她就是重庆市云阳县人熊德明。成名之后的熊德明远赴城里打工,然而却并不如意,最后她决定创业,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百余个项目……那么,几年过去了,“什么都不懂”的熊德明的创业经历了哪些曲折?她能成功吗?她的创业之路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13.
章法  桂明 《农村青年》2008,(2):12-15
这是一组来自基层法院的故事,讲的都是“小人物”的官司。 近年来,农村的离婚率不断上升,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丈夫或者妻子外出务工,两人长期分居,形成“感情真空”,关系出现裂痕。也有类似谢双碧这样的情况:被人拐卖,好不容易脱离“火坑”,却又面对亲人的遗弃。 对有些夫妻而言,离婚是痛苦的终结。然而,年幼的孩子会承受怎样的灾难和打击?当赵小娟为自己难以履行“探视权”而和前夫再次对峙法庭的时候,她想过没有,这样做是否就是对女儿的爱? 让我们读读下面的两个案例,扪心自问: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如何做?” 鉴于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作者给两个案例的当事人取了化名。  相似文献   

14.
黄元和,这个昔日的高考状元,被家乡的父老当成教育自己孩子的楷模,当他承受不了经济和精神的巨大压力,最后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时,仿佛给家乡的父老敲响了一次警钟,让他们悲情而困惑。现实不能不让乡下的父母思考一个问题:“读书、上大学、成为城里人、过幸福好生活”这个早已经成为定式的孩子成长模式,真的使每个农村大学生都行得通吗?黄元和也许只是一个十分偶然的个案,但是,这个案例却有着让人痛心和担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5.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丁思成做“村官”2年6个月了。2009年4月,她在全区114名大学生村官中率先自主创业,承包5亩地.建起了“小村官葡萄园”。之所以没有“安分”地等到3年期满报考公务员,而甘愿在似火的骄阳下挥汗如雨地“折腾”,是因为两年多积累的问题触动了她:“为什么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一是村民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二是他们的品牌意识不强。建一个生态葡萄种植园,用品牌为村民打开销路,帮助他们致富,这正是自己第一天做村官时的梦想啊!”  相似文献   

16.
邓聿文 《时代风采》2008,(19):17-17
其实不用尹蔚民声明,我们也应该知道,在市场经济下,劳动用工实行的是自由选择,不应该也不会出现用法律形式规定“铁饭碗”的事情,这本是常识问题。但为什么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劳资双方乃至社会舆论,都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误读为“铁饭碗”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颖 《农村青年》2014,(9):56-58
一把火烧了三小时,五人死亡,其中四人是孩子。火是怎么燃起来的?又是谁点的?为什么?2013年12月10日,安徽省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放火罪”判处石凤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石凤平是谁?人们想不通:多大的仇恨,会让她如此残忍?1994年,家住安庆市宿松县的石凤平嫁给比自己大两岁的老孙。老孙中专学历,靠承包工程起家,在宿松县城有幢旁子,商住两用。石凤平先后生下两个儿子,活泼可爱。  相似文献   

18.
崔卫平 《工友》2011,(3):47-47
我们尝试过很多事情,但很少尝试将自己当做自身的起点,也当做自身在这个世界上的起点。王小波在1978年给李银河的情书中这样写道:“我们生活的支点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自己要有一个绝对美好的不同凡响的生活,一个绝对美好的不同凡响的意义。”这是他当时所发现的新大陆,自己的大陆。  相似文献   

19.
当风华正茂的室友被查出白血病,湖北中医药大学622宿舍的三个女生击掌盟誓:我们都不谈恋爱,全力挽救姐妹的生命!为了给冢境贫寒的同学筹钱治病,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她们甘当“破烂王”一年多,并通过打零工和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尽可能留给身患重病的女孩。三姐妹的义举感动了社会,网友们称之为“拾荒天使”、“最美90后”。她们能把舍友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吗?四个女孩之间又有着怎样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但是,现在有些企业虽然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履约,为了自身的利益想出一些新的招术,逃避自己应承担的法定责任,侵害职工合法权益。职工反映:一是企业给职工放长假,不发生活费,不缴“三金”,放任不管;二是合同尚未到期却不让上班、不发工资,等合同到期再终止合同;三是设法让职工辞职或限期调离。职工说:“既然企业不想要我们,就应该解除劳动合同,为何不解除合同而折腾人呢?问题的实质是企业不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