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竹  听竹 《廉政瞭望》2005,(12):8-10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广东东莞沙田镇等单位就开始取消公务用车,改发交通补贴。199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中实行公务用车改革,范围涉及其直属机关61个部门,234台车辆,1000多名干部职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自此以后,各地公车改革的探索一直没有间断过。进入21世纪后,在各地党委、政府推动、指导下,公车改革愈加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各级政府历来把公务用车的管理和改革作为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制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公车改革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舆情热门话题。其实,公车改革在我国已经历多年。1997年,广东省首先开始试点实施车改,1998年,国家体改委启动了部分中央机关车改试点,并在浙江、湖南、江苏、北京等省市的部分地区同时开展,2004年出现了全国性公车改革高潮,多地试点货币化公车改革,期间有的被叫停、有的悄然搁浅,引发舆论强烈关注。2013年11月25日,  相似文献   

3.
麦欣佳 《共产党人》2009,(2):32-33,29
公车改革从1994年开始,截至目前已经十五年了,其中在全国掀起了两次车改高潮。原来只在个别地方实行的公车改革,目前很多地方和单位都在积极推行,第三次车改浪潮正在全国掀起。公车改革涉及公务员工资制度、离退休人员待遇、职务消费改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关于公车改革的一组独家策划的专题报道,日前被中央政策研究室以《社会上对公车改革的反映和建议》为题,摘编进《党建动态》。近年来,公车改革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廉政瞭望》这组策划包括《一道非解不可的题》、《一道难解的题》、《一道多解的题》、《国外是如何管理公务用车的》等4篇文章。文章分析了加快公车改革的理由,系统总结了当前各地公车改革的试点探索,客观分析了推行公车改革步履艰难的原因,并对公车改革如何深入推进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廉政瞭望》专题报道再获中央高层关注@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5.
张灵霞 《先锋队》2011,(3):44-46
公车改革,从改革开放之初进入人们的视野,时至今日仍收效甚微。最近《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关于公车改革和北京"治堵"的文章,使得公车改革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岁末年初,在抚顺市东洲区街道社区和农家小院,人们可见到抬着米面等年货前来扶贫帮困的机关干部,他们要么坐公交车,要么骑自行车或步行,一改过去那种“人成帮、车成串”的排场。该区的公务用车改革已经实行了一年半时间,作为此次公车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东洲区委书记袁方告诉记者:“转变作风需要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调整,东洲区各级干部最终接受了公车改革,重要的是旧有的观念得到改变,虽然公车没有了,可和群众交流的时间多了,与老百姓的心贴近了。”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其中"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格外引人关注。随后,中纪委有关领导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公车问题是今年中央纪委监察部专项清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央反腐剑指"公车腐败",再次把"公车腐败"问题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其中"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格外引人关注。随后,中纪委有关领导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公车问题是今年中央纪委监察部专项清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央反腐剑指"公车腐败",再次把"公车腐败"问题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9.
车改听潮     
任何一项改革,尤其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改革,都会引来是与非的激烈争论,公务用车改革显得尤为突出. 当"加强公车管理"的种种传统招数用尽仍无法堵塞公车"黑洞"之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若想彻底消除"车轮腐败",必须取消"藏污纳垢"的载体--公车,对公务用车进行彻底改革.至于如何改革,可就见仁见智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一年消耗4000亿元,三分之二被私用,"车轮上的腐败"备受诟病。取消公车,公务交通货币化,让公务车真正姓"公"……各地各部门在争议中试水公车改革。如何破解公车改革的阻力,走出公车改革、受挫,再改革、再受挫的怪圈,这已经成为公车  相似文献   

11.
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我国公务用车制度运行至今,政府对其的改革在防治腐败、树立政府形象、改善"政民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不能忽视我国公车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长期未能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公车私用、使用效率低下等,这不仅给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还引起了公众的不满,以致我国公车制度改革难以取得预想成效。那么,公车制度改革将何去何从,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深思。  相似文献   

12.
公车改革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公车问题也并非是现在才呈现于公众面前的,如果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公车改革已走过了17个年头,但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13.
王春 《廉政瞭望》2010,(11):10-13
一年消耗4000亿元,三分之二被私用,“车轮上的腐败”备受诟病。取消公车,公务交通货币化,让公务车真正姓“公”……各地各部门在争议中试水公车改革。如何破解公车改革的阻力,走出公车改革、受挫,再改革、再受挫的怪圈,这已经成为公车改革中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推动公车改革,遏制公车腐败,是一项能够消减腐败土壤,提升党的形象,获取公众支持,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工作。公车改革探索已走过18个年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距离节约、高效、廉洁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深刻认识公车改革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系,积极推进公车改革,有效遏制公车腐败,仍然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     
我国公车改革已进行19年,但年复一年的改革似乎一直挂着"空挡",超编配车、公车私用的势头依旧强劲。——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省工商联主席李卫华我国耕地面积占全球耕地面积的8%左右,但是我们养活了全球超过21%的人,这是我们的成就,但  相似文献   

16.
李平  李娜 《求贤》2014,(9):16-21
目前,事业单位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悬念主要聚焦于何时改、怎么改,人们翘首期待着,相关的人事管理政策也引起关注。我国从2002年开始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目的是改革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由以前的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甩关系转变。  相似文献   

17.
公车改革攻坚:三种改革方案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车制度改革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多年,然而迄今为止,这项改革依旧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目前,我国各地推行的公车改革有货币化改革、公车租用、加强管理型等多种模式;国外公车管理也有严格公车采购和配备、严格控制公车私用等经验。本文从我国公车改革历史背景入手,对当前各地进行的公车改革模式进行比较和剖析,指出各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期望对当前的公车制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温玉顺 《党课》2011,(18):24-27
近期,已有80多家中央单位“晒”出了2010年的“三公”经费,与以前的信息不透明相比,这让人们多多少少看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不公开不知道,一公开吓一跳。在已公开的“三公”费用中,公车费用竟占了六成以上,喊了多少年的公车改革几乎未见成效。  相似文献   

19.
山东威海推行公车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行政成本,其具体做法是废止公车制度而改为发放车贴。有的专家评论说此次公车改革,其实是既得利益者在搞障眼法,是拉大旗作虎皮,是一场“伪改革”。也有的专家为此次车改叫好。那么,威海的公车改革到位吗?还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下一步工作如何推进?本刊特别约请到北京、江苏、河南的学者共同讨论公车改革这一话题,以期对今后的各地车改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20.
山东威海推行公车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行政成本,其具体做法是废止公车制度而改为发放车贴。有的专家评论说此次公车改革,其实是既得利益者在搞障眼法,是拉大旗作虎皮,是一场“伪改革”。也有的专家为此次车改叫好。那么,威海的公车改革到位吗?还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下一步工作如何推进?本刊特别约请到北京、江苏、河南的学者共同讨论公车改革这一话题,以期对今后的各地车改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