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侗族《玩山歌》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玩山歌》是侗族人民口头创作的一种情歌。分为《初相会》、《请坐歌》、《齐会歌》、《久伴歌》、《送别歌》、《苦情歌》、《失恋歌》、《逃婚歌》、《伴嫁歌》等等。从形式上看,多半是四句一首的;但有的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有几十甚至上百句为一首的。一般一句歌7个字,但也有9个、11个、13个字为一句的。它们从爱情的角度,真实地再现了侗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侗族人民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伦理观念,反映了他们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愤懑,对自己婚姻的强烈追求。侗族民间不少优秀的“玩山歌”经久不衰,至今唱传,实为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2.
侗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到过侗乡的人都喜欢把侗乡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在侗乡,年长的教歌,年轻的唱歌,年幼的学歌,成为民族的传统风尚;人们都以会唱歌为荣,善歌者受人称赞,歌师更是人们所敬佩。勤劳、勇敢、智慧的侗族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特别是多声部的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艺术的珍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里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3.
在祖国大家庭里,布依族和各兄弟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这宗珍贵的民间文学遗产,是布依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以本民族丰富的语言,世世代代口头创作、口口相传下来的,她绚丽多姿,为整个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化增添了奇光异彩,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布依族民间文学,有神话、古歌、传说、故事、叙事诗、歌谣、童话、寓言、戏  相似文献   

4.
在丰富多彩的侗族民间文学宝库中,有一种特殊的反映乡规侗理的文体——“款词”。它是侗族人民历史经验的总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侗族人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过去,它对侗族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学、道德等各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现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亦将在各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过对侗族款词这样一宗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目前研究界从社会、历史、法律方面去探讨者居多,从民间文学角度去研究探讨的尚不  相似文献   

5.
侗族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宏富优美,深为民众喜爱,亦颇受大方之家的称赏;然而,侗族的文艺思想却少有人研究。为了挖掘和宏扬民族文化,笔者略具一文,以飨读者。 侗族有首“老人歌” 这样唱道:“我们留恋年轻的时代,我们羡慕你们的青春,年老了也要唱歌哟,一直唱到尸骨变成灰烬。不种田地无法把命来养活,不唱山歌日子怎么过?饭养身子歌养心哟,活路要做也要唱山歌。”这首歌以通俗的语言,揭示了侗族人民的艺术审美特质。所以,“歌养心”说,是侗族文艺思想的集中表现,它概括说明了文艺理论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健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6):108-109
苗族飞歌、侗族大歌是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音乐中的一支奇葩,值得我们挖掘、保护、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7.
处于湘、黔、桂三省交界的千里侗乡素有“歌海明珠” 之誉,侗族民歌以其丰富的内容、深沉的情感,含蓄的格调,绚烂的风姿,优美的旋律扣开了人们的心扉,深入侗族人民的心田,成为侗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侗族人民唱道:“唱得欢,有吃无吃歌不断”。“饿饭饿得眼昏花,还要唱首歌来调节胃肠”。侗族民歌与侗族人民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哪里有侗家,那里便有歌声。有首“老人歌”唱道。  相似文献   

8.
解放以来,贵州省的民间文学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编印工作,已有很大成绩。根据笔者对贵州民间文艺研究会负责同志的访问记录,截至一九八五年六月的初步统计,已经编印《民间文学资料》六十六集,每集以一千册,共计六万六千册,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侗族的民间文学资料约占十分之一。此外,贵阳、黔东南等地编印的侗族民间文学资料也不少。但是,充分利用这些资料的理论研究,全省开展得很不够,必须大力加强。这是贵州  相似文献   

9.
民间口头创作是劳动人民历史的艺术写照,它不仅有不朽的艺术价值,而且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尤其是它弥补了历史文献的缺陷,使原来没有文字的民族的历史亦有经可传。例如,侗族民间广泛流传的琵琶歌《十二月歌》、《七十二艺》和《生意歌》便艺术地再现了近代侗族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把持续扎根铸牢共同体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24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进寨拦路迎宾、侗族婚俗年俗、侗族音乐舞蹈……2024年1月28日至29日,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八寨景区、八江镇布央仙人山景区,当地群众排练“村晚”的热情胜过寒冷的细雨。他们自发在家中、步道、桥上加紧排练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芦笙踩堂等节目,确保为全国观众展现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晚”。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上,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因而没有书面文学,但侗族的民间口头文学(尤其是民歌)则浩如烟海,遍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研究侗族民间文学,对于了解侗族人民的审美理想,审美道德、审美情趣,对于发扬侗族人民的优秀传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侗族是一个具有近两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为缔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作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 和多样性的物质世界一样,侗族人民在其有史以来的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才智创造了多样性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世界。在侗族纷繁的文化百花园中,除了人们将会用之不竭的物质文化之外,还盛开着令人惊叹和陶醉的朵朵精神文化之花。例如,侗族大歌在1986年国际巴黎艺术节演出,振撼国际音坛,被誉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复调音乐”,媒体评论“迷人的侗族复调歌曲吸引了西方观众。”艺术节执行主席格尔维特高度评价侗族大歌是“这样纯正和如此闪光的音乐艺术,在世界实为少见。它不仅受到法国观众的喜爱,全世界人民也会喜欢它!”在侗族众多的优秀器乐中,玉屏箫笛可算为皎皎者。它的造型精致,音质优美,表现力强。雌雄箫笛各具特色,合奏时娓娓动听,柔润含蓄,浑厚洪亮,高昂奔放,调律和谐,情韵盎然。民间早有“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诗句来赞誉玉屏箫笛古今中外远传怀情的美德。1913年和1915午先后获得伦敦国际手工艺品展览会和旧金山万国巴拿马赛的银质、金质奖章。近年来远销国内外,深受世人偿识与亲睐。侗族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群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3.
张永文 《人大论坛》2010,(10):20-22
虎年阳春三月,侗乡万象更新,一个凝聚着黎平县52万人民群众共同心愿的重大决定、开创县级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先河的“地方法规”——《黎平县侗族大歌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该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这为贵州省首个列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且享誉全球的侗族大歌贴上了“护身符”。  相似文献   

14.
侗族大歌的内容与形式不仅与侗族的社会发展、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审美意识有关,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承载体。无论从功能方面还是作用方面侗族大歌都是流行音乐代替不了的。所以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对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侗族民间传说故事是侗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侗族民歌一样追随着侗族人民思想、生活、斗争的历史轨迹,与侗族人民朝夕相伴,成为侗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 侗族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有人类起源,祖先迁徙的故事,有人与自然斗争的故事,有人民群众反抗压迫剥削的故事,有机智人物的故事、爱情故事、动物故事和地方风物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中.都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却又有很高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6.
侗族大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和鄂西一带的侗族,是一个喜乐善歌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它已走向世界,为国外听众所倾倒。侗族大歌也和其它侗族歌种一样,有自己的流行区域,侗族分南北两大方言,侗族大歌流行于南部方言侗族地区都柳江水系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的“九洞”、“六洞’、“千七”、“千三”、“二千九”以及与之毗邻的地区(包括广西三江侗  相似文献   

17.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早已成为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助人为乐的代名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道德风尚的精神标识,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勇毅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不仅描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图景,而且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共同富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梦所包含的三种价值取向。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梦。因此,深入分析中国梦的价值取向,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梦的价值认知,激发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和活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动和促进云南省各民族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边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云南省将举办民族民间文学评奖活动。评奖范围是指省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爱好者、歌手、诗人、作家,从一九七七年一月至一九八一年十二月所搜集、翻译、整理的在全国各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出版的我省各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叙事诗、谚语、谜语)以及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论文和著作等,也包括用少数民族文字整理发表、出版的民间文学作品和论著。但创作及文人文学,根据民族民间文学改编或创作的故事、诗歌等不在评奖之列。评奖标准强调作品的真实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论文要求结合实际,有独到见解。评奖采用群众与专家结合的办法,自下而上,由群众推荐,专家鉴定,最后由评奖委员会评定。得奖作品按一、二、三等发给奖金及奖状,有的授予荣誉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包括群众历史观、群众实践观以及群众利益观。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中,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体现。我们党只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