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白虎通义》是《释名》之前较系统地运用声训的著作,它由先秦正文训诂中零星的声训发展到大规模集中地使用声训。《白虎通义》以声训释词265个,被释字与所用声训字在语音上的关系主要有八种情况,其中韵部、声调皆相同的所占比例相对最高,可以看出作者在运用声训训释时释字与被训释字主要是以韵部、声调的相同为条件的。通过对比《白虎通义》声训条例在两汉音系与先秦音系的韵部上的不同之处,可以发现作者是以先秦语音为标准而声训的。  相似文献   

2.
王其和 《青年论坛》2010,(1):119-122
晚清学者俞樾在校释诸子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管子》。在其代表著作《诸子平议》中,《管子平议》占有6卷,330余条,解决了《管子》的许多疑难问题。但不可否认,《管子平议》中也存在诸多失误之处。文章从校勘和词义训释两方面对《管子平议》加以辨正,其中校勘方面9则,词义训释方面6则。  相似文献   

3.
《求索》2016,(0)
本文对竞畏矛器主名的"畏"字进行了补释;对矛之时代作了补充讨论,认为从铭文字体及文例来看,当定在战国早期。指出其对楚王熊璋戈铭文的读序、铭末文字的拟补以及戈之年代的确定,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过去出土的同类器物的定名、厘清字书训释以及古书注解的疑义,也有重要的帮助;对正确理解以往战国兵器铭文中常见的"卒"或"萃"的训释,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因而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叶慧琼 《求索》2014,(5):80-83
辛岛静志教授的《道行般若经校注》是佛经文献校勘注释的一项重大成就,能帮助人们深入解读其中的小品般若思想,但其中某些词汇训释和标点断句,还可以进一步商榷探讨,以求正确理解经义。  相似文献   

5.
吕婷 《前沿》2011,(8):180-182
郑珍韩愈诗研究中体现了他在古典诗歌面临衰微的状况下进行的诗学思考。在其韩诗研究中,他极力维护韩愈儒家人格修养以巩固宋诗派诗论基础,强调韩诗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教以调和个性与传统诗教的关系,通过训释析解韩诗以展示学人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在《说文解字注》中,段玉裁关于联绵词的名称、性质、特征、训释体例等发表过一系列的见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联绵词理论。他的这些精辟见解直接为后代学者所继承,成为现代联绵词研究的理论核心。在清代研究联绵词的学者当中,段玉裁的成就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7.
论国民党的干部训练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华 《求索》2010,(2):220-223
国民党统治时期开展了大规模、长时间的干部训练。它的干训实践受其干训政策的引导。随着形势的变化,干训政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局部调整,但其核心一以贯之。本文从开展干训的原因、干训的内容、干训的目标、干训的原则以及干训的方式方法五个方面,对国民党的干训政策进行初步梳理,以期找到解读国民党干训实践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诗经·大雅·行苇>之"四鍭如树"中"树"字的训释,如果从语源学角度、互文角度、射礼文化角度去考察,完全可以做出一种新释:"如树"实际上是"不中质"的形象说法,它与上文"既均"(中质)互文见义,即"既均""如树"均包含有"中质"和"不中质"两种情形.这样解读可以还诗摇曳多姿,隽永有味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一般认为宾四先生最大的贡献在史学,包括学术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者也多侧重于此,而忽视了作为一代通儒的宾四先生在语言文字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宾四先生曾作《史记地名考.禹贡山水名》一文,在训诂上除运用比较常见的以今名释旧名等传统方法外,还综合运用考据学、语言学、历史学等一系列方法,多训释精当。其训诂既遵循常法,又不拘泥于常法。其中以语境确定同名异指、依考据确定异名同指等最值得称道。这些训诂方法在训诂学上有普遍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尔雅》语义系统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汉迄至明清,研究《尔雅》的著作多是围绕词义的注释和考证,或是文字的校勘和辑佚,未充分认识到《尔雅》语义分类的系统性。近现代学者开始从宏观理论上、从方法论上研究《尔雅》,围绕《尔雅》性质的争论,从训释体例、词义辨析、义类系统等角度展开了专题研究,《尔雅》的语义系统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一《鸿门宴》一文中“生彘肩”的“生”字,究竟如何理解,至今似乎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人将它释为“不熟的”;有的人将它释为与“胜”字同,反训为“又肥又香”;有的人将它释为“未食先留”之意;有的人将它释为系“全”字之误,作“全”解。最近,四川陈林俊先生撰文,将“生彘肩”的“生”释为“鲜”之义。在这诸多解释中,第一种说法尤为许多注、译者所采纳,因而影响也最为广泛。然而人们对这种说法也多有怀疑,因为项羽是个“为人不忍”、“生当作人杰”的磊落君子,他怎会将不熟的猪腿肉给被自己称之为“壮士”的樊哙吃呢?而早已习惯了…  相似文献   

12.
龙仕平 《求索》2011,(9):204-206
简帛文献的陆续出土公布,为先秦两汉魏晋时代土地单位研究提供了大量崭新的、可信的材料。先秦两汉魏晋简帛文献中所见土地单位总计9个,其中个体单位2个,面积单位7个,其中个体单位“町”、面积单位“石”都是传世文献研究所未见的;“步”、“畹”等则可以补正传统训释。  相似文献   

13.
“楚语区”是赵元任提出的方言区概念,该区的方言目前暂划归江淮官话区的“黄孝片”.“楚语区”方言内部差异不大,主要是调值上存在细微差别,许多方言词语颇有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听到它们能马上猜测讲话者可能来自该区,索考它们常常发现它们是古语词的遗留.本文拟选取“楚语区”常见的单音词十来个,将活的方言词与古文献相结合,训释这些单音词的词义,并考证其用字.  相似文献   

14.
<诗经·大雅·行苇>之"四鍭如树"中"树"字的训释,如果从语源学角度、互文角度、射礼文化角度去考察,完全可以做出一种新释"如树"实际上是"不中质"的形象说法,它与上文"既均"(中质)互文见义,即"既均"如树"均包含有"中质"和"不中质"两种情形.这样解读可以还诗摇曳多姿,隽永有味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报怨以德"是老子的主张,但其本意义并非"对有怨者施以恩惠以消弥怨恨"。"德"应该理解为"道德"而非"恩德"。"以德报怨"的本来意义与"以直报怨"一样,应该是按照对事理是非曲直的正确理解来对待怨恨。孔子以"直"释"德",是使用声训的释义方式解释老子的本意并澄清当时已经出现的误读。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词汇内的反义现象和同义现象相比 ,差不多同样普遍和丰富。”①语言实际中大量的反义词就是最有力的说明。何九盈、蒋绍愚二先生通过对先秦五部经典进行典型调查共得 2 1 6对反义词。② 反义词的数量虽然不少 ,“但是引起学者们的观察研究比较晚 ,也比较少。”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已经注意到了利用反义词的否定形式来训释词义④,但遗憾的是许慎并没有对反义词作深入的研究 ,理论的探讨就更谈不上了。此后 ,从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引出“反训”现象到宋、元、明、清这段时间 ,虽然也涉及反义词 ,如“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 …  相似文献   

17.
徐渭无疑是明末文化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他的绘画,使明代以降渐呈衰势的国画创作重现生机。然而在他丰富的艺术创作背后,是他过于坎坷的人生、多舛的命运。于是他的画幅中常常洋溢着批判现实、张扬自我的精神追求,而这正契合并投射了当时进步社会思潮的初端。因而穿行于人生与艺术创造的维度,徐渭不幸的人生终于成就了他艺术上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李金荣 《求索》2010,(1):163-165
魏晋南北朝之屈赋研究,主要包括文本训解和作品评论两大方面。本时期之屈赋训解,在词语训释方面多能补充或纠正王逸之疏失,在音义和专题研究等方面更有开拓性的贡献。本时期之屈赋批评,在批评角度、批评标准上已由汉代重视对于屈赋的政治功利和道德伦理评价,转向本时期重视对于屈赋的文学评价,重视对于屈赋文学精神和文学意义的揭示,加之他们有着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所以他们对于屈赋的品鉴显得异常的精要。当然,传统儒家功利主义文学思想也部分地限制了他们对于屈赋的理解,而对屈原思想行为的冷落,甚至批评,也导致了他们在论及屈赋时很少关注屈赋文学精神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与屈原个性、气质和人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公 安大 学 新 建 室内 射 击 训 练靶 场 已 于 近 日 竣 工 ,这极 大 地 改 善了 我 校 射 击教 学 与 训 练条 件 ,为 受 训 人 员 提供 了 良好 的训 练 环境 。该 靶场 采用 了 一套 现代 化 实弹 射击 训 练 系 统 ,配 备 了 安 全 可 靠 的 防 护 系 统 ,自 动 化 悬 挂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中诞生的内蒙古骑兵,在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内蒙古军区的领导下,经过“由旧到新,脱胎换骨,”,“边打边训,打了训,训了打,先打后训,先训后打”的一系列训练、改造,建设成一支为民族解放事业骁勇善战的人民军队。1948年1月1日,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称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这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