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头条     
《小康》2020,(2)
正#寒风吹下眼泪致敬极寒下的铁路医生#@人民网时值严冬,滴水成冰。在我国"东极"黑龙江省抚远市,最低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铁路巡线员黄福和停下手中的工作,摘下手套擦了下脸上的泪水——他并不是有伤心事,眼泪是被寒风吹出来的。(图片来源:人民网微博)#德媒惊叹:全球三分之二圣诞饰品产自义乌圣诞订单已超19亿元#  相似文献   

2.
SARS 病人康复出院后心理状态如何?日前,由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医生所做的一项 SARS 病人回访调查表明,约有85%的 SARS 病人出院后存在自卑心理。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车宏生教授认为:心理的治愈要难于疾病本身的治疗。从 SARS 疫情初期到现在,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车宏生教授带领着同事们一直从事着 SARS 应急下人们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北师大心理应急干预中心”(简称“中心”)开设的心理咨询热线及网站,也已经接待了近3000人次市民的电话来访与网上咨询。车教授说:由最初一天接待30多名市民电话来访到目前几名市民进行咨询,可以看出人们对 SARS 疫情初期所造成的心理恐慌,已经逐步转变为以平静的心态正确对待 SARS,这表明社会公众开始对 SARS 疫情的认识趋于理性化。目前较多寻求心理帮助的是一些SARS 病愈患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康复后却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一位公司职员讲述了自己 SARS 治愈出院后的情形。他出院那天,单位派车来接,送上了鲜花和慰问品,他觉得自己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7,(1)
正不是所有的病都可以治好,但需"尽心",可以有失误,但不能"失职",作为医生,只要时刻不忘一名医生的职责,不忘对方是你的病人,"尽心尽职"就好俗语云":吃了五谷,哪能不生百病。"生了病就会找医生。人人会生病,故人人都会跟医生打交道。古人称行医为"悬壶济世"。济世,自然很崇高,颇有佛家"普度众生"的意味。即使说得低些,医生和病人也是相济相生。病人需要医生治病;医生借行医安身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希望通过助听器来补偿听力损失的成年耳聋患者逐渐增多。一部分病人确实达到了改善听力的目的,也有一部分助听器试戴者反而丧失了信心,对助听器的作用产生了怀疑。究其原因,除了有些耳聋病人的确不适合佩戴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助听器的验配方法不够规范,验配手段不够科学。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聋人。我们总结了几年来助听器验配的一些经验,供读者参考。 一、验配前的准备 1.向病人或家属详细了解有关耳聋的病因、病  相似文献   

5.
国际狮子会港澳303区半岛分会的伍宗兴女士及由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专家组成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医疗队一行,再次来到革命老区江西省修水县,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和众多眼疾患者的热烈欢迎。在欢迎的人群中,有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特别引人注目。她一手拉着医生的手,一手激动地抹着泪水说:“谢谢医生,谢谢你们让我这个瞎老太婆重见光明!“ 老婆婆名叫华金玉,从小是个  相似文献   

6.
2003年的春天,中国遭遇了SARS病毒的袭击。为了了解SARS流行期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压力强度以及应对SARS压力的策略,我们编制了一份“大学生的SARS压力和应对策略调查表”,在5月中旬对天津6所高校的72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便是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告别黑暗     
刚进入新千年,有43名白内障患者由儿女背着、亲人搀扶着走进元江县人民医院住院部。云南省红十字医院眼科主任龚永祥和昆明延安医院眼科主任靳梅两位医师在元江县医院医生的协助下,为42人成功地植入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8.
他叫刘平,是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农工党党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院长,同时也是一名临床30多年的普通眼科医生。他常说:“每一次看到因为我的手术刀而摆脱眼疾的病人,看到一双双明亮清澈、重见光明的眼睛,就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倍感荣耀。”  相似文献   

9.
微观     
《小康》2017,(36)
正@半亩禾苗:男人哭吧不是罪,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男儿有泪不轻弹,但眼泪有时能带来很多健康益处。《食物微生物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表明,眼泪中含有溶菌酶,能在5-10分钟的时间内杀灭90%-95%的细菌。哭泣还能改善视力。泪水能清洗眼睛的表面,保持它的湿润,并洗去灰尘和碎片,并通过润滑眼球和眼睑来提高视觉功能。点评:又要骗我哭。  相似文献   

10.
李慧君 《小康》2024,(6):14-15
<正>在很多病人看来,戴虹就是这样一位“光明使者”,不仅医术高明,对待病人也非常认真,会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帮助患者摆脱黑暗困扰,重见光明的世界。戴虹是国内最早开展黄斑病研究的医生。从医三十多年,紧跟时代潮流,从国内最早开展黄斑转位手术,到激光治疗方法,再到如今的玻璃体注射治疗方法,开创了国内眼科手术治疗的多个第一,不仅是全国有名的眼科权威,也是国内治疗黄斑变性最前沿的专家。  相似文献   

11.
1985年,殷明从湖北医科学毕业。转眼间,他在普外科医生已18个春秋,治好的患有上万人。由他率先在襄樊功开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微术,为数千名患者解除了传开放手术的痛苦。为此,他在行中深受尊敬。他在病人心中享有“一把刀”的美誉。最人感动的是,他虽是一位身重症的医生,却把满腔的情爱倾注给病人,不顾个人的危,去拯救别人。他那种生命息、追求不止的奉献与牺牲神,诠释着对病人的爱。2001年3月,正值年富强、事业蒸蒸日上的殷明患肠癌的消息震惊了院内外。位从襄阳区农村赶来的病李大婶拉着他的手含泪说:您为我们这些人一站一天不手术台,是累…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后来可称为SARS的病例。·2002年12月22日,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一名从河源转来的情况特殊的病人,此人呈肺炎症状,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均不见效(是迄今有记载的第一例“非典”病人)。两天后,从河源方面传来消息:当地收治过此人的医院有八名医务人员感染发病,症状与此人相同。此事引起广东呼吸研究所钟南山院士的重视,他马上指示将情况报告广州市越秀区防疫站,同时要求做好一定的防护隔离工作。河源的问题得到省卫生厅的重视,组织了广州医学院、呼吸研所的专家赴河源进行会诊,广医一院收治的病…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医院看病的经历。新医改以来,看病难、看病贵并未得到缓解,病人对医生越来越不信任,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问题出在哪?过度诊断、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何为"过度"?何为"适度",如何治理过度医疗?本刊特邀来自医疗卫生系统一线的医生、管理者以及医卫研究院所研究人  相似文献   

14.
“看见了吗?”“看见了,看见了!一个、两个、三个指头……”随着眼科医生的手势,刚刚揭下纱布的李玉青老人高兴地大声喊了出来。这位家住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五家户乡159村,今年已76岁的老人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所有在场的人眼睛都湿润了。这是8月13日清早出现在兴安盟人民医院眼科病房的感人一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在兴安盟启动了。10天的时间里,兴安大地上,无数因白内障致盲的贫困残疾人,奔走相告着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2002年全国爱眼日,设立了“中国儿童弱视专项基金”,宗旨是给贫困弱视儿童一双明亮的眼睛,并成立了“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用电脑自动调频激光弱视治疗仪等最新仪器让弱视儿童在无痛苦、无副作用的娱乐中得到治疗。据统计,治愈率94%,有效率99.5%。去年非典流行时期,本已取消对浙江青田县75名贫困儿童来京免费治疗的活动,但还是有10名贫困儿童冒着风险来到北京治疗。儿基会弱视基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的医生,在北京许多单位全面放假时每天坚持为病人消毒病房,查体温。既保证了他们有效的治疗,又…  相似文献   

16.
1993年7月23日,银川民航发生了一场特大空难,108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只有40人生存下来。 医生送到我手里的是一张病危通知书和两张诊断书。当我看到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儿子和身受重伤的丈夫时,我的心都碎了。 儿子嘉鹏声音十分微弱地说“妈妈,我怕再也见不到你了,就拼命从水里往上爬,现在我可见到你了……”说完便昏迷了过去。 医生断言,就是保住了嘉鹏的性命,他的一生也将在轮椅上度过。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我几乎流尽了一生的泪水。痛定思痛,我只有一个信  相似文献   

17.
当SARS突然降临时,是无私无畏的医护人员,用智慧和力量钳制住SARS的魔爪,用鲜血和生命打败SARS的进攻。在呼和浩特市上千名白衣战士中,有一个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浴血奋战的集体,他们和共产党员一道,以崇高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篇章,这就是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内蒙占医学院附属医院直属支社。  相似文献   

18.
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都可引起重症肺炎、都和野生动物有关,发生的季节也相似,但是它们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2月9日晚,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专家陈焕春院士一句"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冠状病毒"的口误引发了公众一片哗然。会后,陈院士马上进行了更正与澄清,强调"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19.
亲历救灾     
刘斌 《前进论坛》2008,(7):39-39
5月12日14时28分。大地震突然降临。手术室里一台开胸手术正在进行中。医院大楼激烈的震动和摇晃。足够让人不顾一切逃生。而此刻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没有一个人抛下病人。没有一个人选择逃离。有的紧紧保护着已经打开的病人胸腔。有的牢牢抱住晃动激烈的氧气钢瓶。通信和电源瞬间全部中断,没有外援,没有电梯,在房屋的晃动中,医护人员硬是将病人从7层楼抬下来。  相似文献   

20.
在SARS灾难中,中国公民的知情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个人都可以从新闻媒体上知道每天的疫情,一直具体到全感染人、疑似人、出院人群体的个位数。中国公民已经知道这次SARS疲情了。但是,人们似乎忽略了另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我姑且称之为误情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