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访英随笔     
同菁葆 《民主》2006,(1):46-48
应英国桑德兰大学邀请,我对英国做了一次短暂的学术交流与访问。虽然期间与两次爆炸及机场罢工停飞事件擦肩而过,有惊无险,但是,英国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建筑、民俗风情、宗教文化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物质财富的迅速积累,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和道德危机。在美国,人们把20世纪的青年称为“不负责任的一代”或“漠不关心的一代”。在英国,有三分之二的青年人道德观念模糊,分不清对错,不知道该相信谁或把谁作为榜样。法国的青年被人称为“被牺牲的一代”。德国的青年被称为“迂菲士”,即不成器的人,或被称为“一代未知数”等等。发达国家对道德危机的反思,最终演化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英国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社会改革却很有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青年文化运动”在此背景下产生,它主要表现为青年对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反叛。这一运动不仅影响到当时英国社会政策的调整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而且也影响到当代青年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一八四三年,在英国纺织工业大城曼彻斯特。一位身材魁伟的德国青年,在工人聚居的贫民窟里访问工人。这位青年还常到工厂去访问,在阴暗潮湿、机声轰响、纤维飞舞的车间里,亲眼观察工人们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被繁重的劳动折磨的情景。这位青年就是恩格斯。这年他才二十二岁。他的父亲是开设在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棉纺厂”的股东。他是不得已而遵父亲之命到这里来学习“该死的生意经”的。可是,具有叛逆性格的恩格斯早已成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来到曼彻斯特以后,他抛弃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恩格斯还抽空时间到英国的伦敦、都柏林、爱  相似文献   

5.
香港青年的国民意识与爱国教育曾盛聪香港青年的国民意识即国家民族观念,是香港青年对“中国人”身份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英国殖民统治下,长期推行的是殖民统治服务的“疏离教育”,培育中华民族情感的爱国教育不仅不被重视,而且受...  相似文献   

6.
英国见闻     
“多活了一天”应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邀请,我于2000年12月赴英国参加了“19世纪中国地方政权与社会学术研讨会”。12月17日上午11时半我从北京起飞,到达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是17日下午3时半,北京到伦敦有8800多公里,飞机平均时速为900公里/小时,实际上飞机已飞了10个小时,只因两国时差相隔8小时,所以到英国后才是当地时间17日下午3时多。后来,我和陈春声教授开玩笑说:“如此算来我多活了一天。”他说:“回国时又顶过来,还是一样的。”英国科大卫博士原来讲好要来接我,可是我出了机场竟没见到他,觉得有些纳闷,真要是无人来接,让我直接到牛津大学找他们还真有些难办,因为我不懂英语。不得已我又拉着行  相似文献   

7.
美国青年文化的新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学者鲍尔·约翰逊提出,如果说60年代是美国青年的“梦幻年代”的话,那么今天的青年则在新的社会现实和结构的制约下进入了一个“现实主义”的新时代。或许,这种概括未免失之笼统,但就总体态势而言,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社会中冷战的结束和合作与竞争、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到来,美国社会内部的观念和结构不断地调整和重组,青年中激进的新左派及其校园造反风潮随之成为历史,大规模的激进政治抗议不再拥有众多的参与者和支持者,青年文化也处于新的价值调整阶段。旧的价值观和行为已被放弃,新的定位还未确立;绝大多数青年不再自认自己能够拯救美国这一日益堕落的社会,但同时他们又不愿失去  相似文献   

8.
柴婉婷  任光 《瞭望》2020,(19):22-23
“其实大家都曾有过焦虑和紧张。”在被问到国际疫情蔓延初期是否考虑过回国时,在英国剑桥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夏俊斐说,“但我最终决定留下来。”随着国外疫情扩散蔓延,在海外求学、工作的中国青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国外是否采取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海外留学生的防护装备是否齐全?”“远在他乡,面对疫情,海外留学生能否从容应对?”面对这些疑问与担心,海外中国青年用实际行动向祖国展现了自己的冷静、智慧与担当,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9.
小曼 《侨园》2013,(11):55-55
<正>英国作为中国留学生首选的留学目的地之一,以其高质量的教育享誉世界,且英国学制短,3年完成学士学位课程,1年就能完成硕士学位课程,大大地节省了留学生的时间与花费。因为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学生初到英国会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本期为学子们讲讲初抵英国的那些事儿。入境前及时填写出、入境卡如果你是第二次以上出国,那么可以在国内机场领取并填写出境卡,而飞机的乘务员在飞机上发的英国入境卡,是第一次入境英国的  相似文献   

10.
1988年1月至6日间,日本总务厅青少年对策本部对世界青年意识进行了第四次调查(前三次调查分别在1972年,1975年和1983年),被调查的国家有:日本、美国、英国、西德、法国、瑞典、澳大利洲、新加坡、南朝鲜、中国、巴西等11个国家,以18—30岁的青年为对象,从这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发表一些有关调查资料,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英国广播公司一台(BBC Radiol)最近就英国青年的道德现状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的民意调查,在全国149个抽样点分别对1200名13~35岁青年进行了面对面采访。1994年10月9日的《观察家》报(The Observer)对此作了详细报道。 调查表明,2/3的青年已不能辨别是非,相信他们这一代已陷入道德危机。这一代人不知道该相信谁或以谁为榜样,他们怀疑一切。正如牛津大学基斯·沃德教授指出的,“人们有多  相似文献   

12.
肯尼思·罗伯茨是英国社会学家、利物浦大学社会学高级讲师。文章较全面系统地概述了战后西方国家的青年研究理论,对我们研究青年并形成我国的青年研究理论体系有借鉴意义。因篇幅较长,分两期刊出,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13.
商业发展与青年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行服饰,流行发式,流行音乐都源于青年,既而被推及全社会。青年文化逐渐成为大众文化的排头兵。青年文化被推至大众文化的先锋,固然有其自身文化特质的因素,但商业的影响不容忽视且作用越来越大,以致改变了青年文化的内涵,弱化了它的反叛性。 一、青年文化内涵 青年文化是现代大工业社会的产物,是“青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由其特殊的行为方式所体现而出的独特的价值判断、人格倾向、审美情趣及思考方式的概括。”帕森斯最先使用了“青年文化”这一概念,他认为:“青年文化是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独立的文化系统。一种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的青年文化与强调职责、服从和生产劳动的成人观念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青年思想工作近年来并不尽如人意。有人说“青年思想教育在一片加强声中被削弱了!”有人说“当今的青年思想教育是主观上想加强,客观上却没能加强!”且不论以上提法正确与否,然而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大不如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青年发展历来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进程。近年来,随着青年学研究逐步走上科学化以及整个世界范围内青年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一种被称之为“青年发展的社会检测指标体系”的新的概念与方法,正在开始兴起。这是应用数学工具对青年发展问题所做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反映和描述了青年发展的状态和水平,为我们宏观、精确地把握青年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这一新的潮流,无疑是青年学研究走向科学化、精确化、操作化的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英格兰北部工业城市布拉德福 德7月7日发生种族骚乱,当地 白人青年和亚裔青年之间发生暴力冲突,120多名警察在维持治安时受伤。这是英国20年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种族冲突事件。 事件起因于500多名亚裔青年举行示威,反对右翼种族分子的极端行为。一些白人种族分子在现场进行挑衅,高呼带有侮辱性的种族歧视语言,亚裔青年和白人青年随后发生争斗。  相似文献   

17.
一、农村青年社会流动性的含义农村青年的社会流动性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农村青年“离村”或“外出工作”所引起的迁移问题。“离村”或“外出工作”是当前农村青年就业的一种主要形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青年失业问题都很重要。1980年,法国25岁以下的青年失业者占失业人口的46.4%,英国、美国、意大利、比利时也接近于这个水平,发展中国家这个比重则高达60%。30多年来,我国人口急速增长,人口年龄构成轻,30岁以下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很少有哪一个典型,象雷锋这样产生过如此深远、如此持久的影响。雷锋的光辉思想,好象一条源远流长的精神长河,整整培育了中国几代青年的成长。然而,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随着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变化,雷锋的典型效应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弱化了。雷锋,这面中国青年的光辉旗帜,即使在诞生他的军营里,也没有放射出应有的光彩。其主要表现: 一是雷锋形象受到冷遇。我们曾经就“你最崇拜的人生偶像”这一问题,对某部675名青年战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2%的青年战士已经不再把雷锋作为人生的崇拜对象,有的崇拜某位科学家、改革家,有的崇拜某位文学家、歌唱家,有的崇拜某位电影明星、体育明星,雷锋这个曾经被几代青年共同崇拜的对象,只被8%的青年战士作为入选之列。  相似文献   

19.
虽然中国经济陷入停滞反映在了6.8%的跌幅上,但这种停滞现在已基本被克服。德国青年世界报网站4月18日刊发文章《封锁后的重启》称隔离、隔离、隔离:中国实施新冠肺炎隔离的手法可能是最有效的。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4月20日刊载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统计基因学教授丹尼尔·法卢什的文章称这场疫情表明需要强力政府。  相似文献   

20.
社会分化是社会转型最基本的特征,这种分化打破了原有的结构要素之间的恒定关系,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文化价值观的失衡。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必然会对正经历着这样一种剧变的青年在心灵上产生剧烈震荡,而青年的道德观念也在这种震荡中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嬗变,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冲突中,当代青年一方面被新生活所诱惑,另一方面又被旧心态所禁锢,陷入了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为推动社会转型的顺利实现,当代青年应振奋精神,肩负适应社会转型所需要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