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认同是个体在文化认同下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国家情感的认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捍卫国家利益的行为倾向的主体意识。大学生"国家认同"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与政治心理发展规律,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和民族性原则,从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倾向四个维度去构建,指引大学生确认中国公民的身份资格,认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形成对国家的归属感和依恋感,捍卫国家利益,促使大学生以振兴中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己任。  相似文献   

2.
秦健  芦洁 《学习论坛》2023,(2):106-11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未来发展与民族命运走向,它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理论基础是我们党历任主要领导人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理论遵循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中凝练出极为丰富的内涵,其核心要义包括民族身份的认同、中华民族政治文化的认同、利益一致的命运共同体三个层面。中国共产党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拓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即根本政治保障是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物质保障是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石,心理基石是增强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社会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大学生"三个自信"理应成为当下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核心教学目的。实现该教学目的路径主要有三条:其一,实施"三进"工作增强"三个自信"的理论基础,其关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认同;其二,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三个自信"的实践基础,其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就体验;其三,培育良好校园文化营造"三个自信"的文化氛围,其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中国梦)的宣扬激励。  相似文献   

4.
<正>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一再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开创百年伟业,归根到底在于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的信仰者和忠诚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入思考社会主义在当今中国发展的伟大实践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这一理论创新主要是在认识、文化和实践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在当前的农村转型中发挥作用。农民在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社会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已经说明农民正在发生认同上的危机。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农民的价值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培养出新时代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结晶,既反映了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揭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下简称“三个文明”)共同进步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一、“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于人类文明进步规律而提出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十六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5)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和依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为重要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特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对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所形成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性;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新形势下,培育文化自信的可行性路径,既要辩证地认识历史以增强文化认同,又要兼容并包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更要把握时代脉搏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并且强调说:“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三个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三个代表”是新时期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面向21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宏伟纲领,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祝福恩 《学习论坛》2007,23(10):12-16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成果之一。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由历史资源、权力资源、理论资源、组织资源、经济资源、群众资源所构成。群众资源是合法性资源的核心资源。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积累合法性资源的重要途径。要坚持理论建设,从思想认同上扩充合法性资源;坚持以人为本,从利益认同上扩充合法性资源;坚持制度创新,从制度认同上扩充合法性资源;坚持社会建设,从和谐社会构建认同上扩充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11.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形成和发展符合一定的心理机制和心理效应.从心理机制上看,其实质是苏区干部通过准备、组织、接受三个阶段对我党代表的先进文化进行主体认同的过程.从心理效应上看,它符合高层次需要效应、真善美效应、内外动机效应、群体认同效应、榜样示范效应、简单暴露效应等多层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身份之维、文化知识之维、文化意识之维、文化行为能力之维等四个维度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进行探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公民的文化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对合格公民的身份认同要求;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合格公民的文化知识要求;树立文化权责意识、文化参与意识、文化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是对合格公民的文化意识要求;具备相应的文化表达和文化思维能力是对合格公民的行为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与文化自觉是密不可分的 ,每一次党在文化上的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党的发展和国家进步。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 ,再到“三个代表” ,无不是党根据客观实际进行文化自觉的结果。毛泽东思想是党早期文化自觉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集中表现 ;邓小平理论是党经过拨乱反正 ,对中国文化转型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突破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党的文化自觉与意识形态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以来,以优良的政治文化心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正日益成为当前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普遍共识.这是因为,政治文化心理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础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政治文化心理提供价值引导.由于新时期政治文化心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应激性质疑、内在思维紧张以及历史遗留的现实认同障碍等三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我们很有必要从逻辑起点、增量空间与指导方法等三个层面来探讨培育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心理的方法论路径,并藉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15.
林玉飞  王喜国 《探索》2002,1(5):18-19
“三大法宝”、“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作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一脉相承的理论成果,是对不同时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其中蕴含和贯穿着三个共同的主题生产力、人民利益和党的先进性。我们党只有始终把握生产力、人民利益和党的先进性这三个永恒的主题,才能解决好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16.
周瑞辉 《奋斗》2023,(21):22-23
<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后,“学思想”的重要作用尤为凸显,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只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持续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才能在知行合一中有效推进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政党的治国方针、治国理念,必须根植于这个国家的文化血脉,发端于这个国家的历史沃土。唯其如此,这样的治党治国理念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为政党精英和人民大众所接受、所认同、所信奉。我认为"三严三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诠释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道德和个人品德的传承和弘扬,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一、"三严三实"的文化血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企业的文化认同和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一、文化认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重大论断。“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方面,“三个务必”同“两个务必”有着相同的理论渊源、相通的思维蕴含、相近的前景考量;另一方面,基于新时代以来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三个务必”实现了对“两个务必”的创造性发展。诞生于“两个务必”基础上的“三个务必”有利于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光明 《先锋队》2012,(23):1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所谓家园,其实就是由文化认同所引发的精神上的归属感、思想上的一致性和思维上的一贯性。对一个政党来说,精神家园就是全体党员共有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目标追求的凝结。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情感、精神的统一,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精神家园是我们党凝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