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堂发 《检察风云》2003,(19):63-65
1946年11月16日晨,一辆警车在南京大街上呼啸而过,戛然停在南京朝天宫(国民党首都高等法院院址)牌坊前,几名法警从车内押下一个中年囚犯,走进法庭。他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周作人。在法庭审理中,周作人大谈其被迫为奸,为人民做过有益的事,要求无罪释放。当时文坛巨子联手恳请法院手下留情,著名大律师义务为其辩护,法院三次开庭审判,并经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复判,最终得以轻判。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冯雪峰曾经这样评价周作人:“周作人是中国第一流的文学家,鲁迅去世后,他的学说、文章,没有人能相比。”因此,周作人的堕落与受审,在当时的中议,楼适夷起…  相似文献   

2.
法社会学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时,严复翻译出版了法国孟德斯鸠的《法意》(今译《论法的精神》)和英国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今译《社会学原理》)。《论法的精神》为孟氏的代表作,它以法为中心,研究和讨论了经济、政治、宗教等社会环境和地理、气候、国土、人口等自然环境对法的影响,因而被认为是法社会学的导源之作。此外,马君武也翻译出版了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赵兰生还译出了《斯宾塞干涉论》等,对法社会学的引进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在南京城乡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大屠杀刚结束,金陵大学美国社会学教授史密斯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目的对南京及周边县城进行了十分广泛的社会调查;战后国民政府为了调查战争损失和东京与南京法庭的战犯审判进行了专题调查.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南京市常住人口中,97%以上遇难者是平民,男性遇难者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其中乡区女性遇害比例则高于城区.遇难者中80%-90%是20至60岁的青壮年,而在乡区60岁以上老人死亡比例超过了20%.随着大量第一手资料的不断整理出版,将会极大地推动南京大屠杀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台湾大学社会学系的林端教授于2003年出版的《韦伯论中国传统法律:韦伯比较社会学的批判》一书全面系统地批判了韦伯关于中国法律传统的论断。该书在社会学方法论上指出了韦伯比较社会学里二元对立的理想型比较的局限;在实质社会学分析上则结合学界对清代法律和司法审判的研究成果,说明了韦伯对中国传统法律与司法审判的看法存在误解与局限。在此基础上,林端教授认为,若要深刻理解中国法律传统,关键在于把握体现于其中的“多值逻辑”。  相似文献   

5.
<正> 1945~1950年我在南京大学(旧中央大学)医学院学习时,法医学是一门必修课。我被选为法医学的课代表。因此有幸与林几教授有较多的接触。医学院课程繁重,同学们对法医学都很感兴趣,希望多听一些案例,但又怕考试。我带着同学们的要求去见林几教授,当时他是大学里有名的教授,我有些胆怯。但当我见到他那和蔼可亲的态度,使我消除了一切顾虑,把同学  相似文献   

6.
珍妮越来越想爸爸了,她决定马上就回中国去,一刻也不能等了. "妈妈,我已经二十三岁了,我有权决定我的一切." 阿黛尔手里端着一杯纯正的法国白兰地,微微蹙起了眉头: "你现在最需要的是马上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自食其力." "现在我还不想工作,我要和爸爸在一起."叶君儒宠爱孩子,把珍妮惯得很有些中国味了.  相似文献   

7.
张克 《检察风云》2013,(19):4-5
1982年努去施行至今已过而立之年,期间,中国公民权利保障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我刊特别约请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从凳去涉及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角度作一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世纪的即将到来,法学界格外热情地探讨即将逝去的20世纪中国法学的发展轨迹,展望21世纪中国法学发展的应然逻辑。这其中主要是法理学界对中国近、现代法学史特别是法理学史的回顾与反思。随着探讨的逐渐深化,逻辑地要求对中国近、现代法理学史进行学科化的梳理、总结与建设。那么,这一建设应定位为什么?一、问题的逐步申论:应重视中国近、现代法理学史的研究1998年秋,在南京召开的一次法学学术讨论会上,公丕祥教授提出:像在其他学术领域一样,在我国法学领域,也存在着中国法学学术史的重建问题。针对此,我在当时指…  相似文献   

9.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点简介一、专业概况本学科点的学术带头人为鲁洁教授、班华教授、吴康宁教授。本学科点基础理论研究厚实,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学术地位。主要专业方向为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德育基本理论等。在学科建设中形成...  相似文献   

10.
春风得意,我的网络与现实一样精彩 2001年8月,我27岁,在南京一所高校读完硕士后,回到郑州,到一所高校任教.工作不到半年,我就披上了嫁衣.老公欧阳旭大我1岁,是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我们在开封读书时就已相恋了.我考上硕士去南京那一年,他就职于郑州某外资企业,由于他勤奋聪颖,沉着果断,在我硕士毕业时,他已身居副总经理的高位,年薪20万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律师》的忠实读者,值《中国律师》创刊100期之机,认真地回顾一下我的律师执业生涯,我觉得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让我们为《中国律师》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我的“两个凡是”我是1985年考取律师资格的,当时报考律师的目的主要是围绕着如何教学能自己去办一些案子。现在还记得当时写给校领导的报告内容及校领导的批示内容。校领导:为教好法律课(一堂好的教学,无疑是一次艺术享受),我参加了1985年律师资格考试并获台格成绩。为联系实践(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现提出去法律顾问处买习对案,请批准。何秋英1…  相似文献   

12.
郭道晖 《现代法学》2007,29(1):44-47
<正>我写过或讲过几次“法学向何处去”的问题,这是早些年就提出的问题,至今为什么还作为问题提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邓正来教授的专著《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发表,使这个问题大大加热升温。我想这固然与他深层次的独到思考发人猛省有关,恐怕还意味着中国法学已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任务只有产生任务的历史条件业已成熟,才会提出。这也是他的专著由此应运而生并得到强烈反响的客观缘由。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日本感于以抗日为主要诉求的中国国家整合取得了成效,有可能导致其侵略利益丧失,因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日本看来,南京是当时中国抗日的中心,不占领南京,"推翻"国民政府,就不能"膺惩"中国,于是扩大战争到南京.最终,日军把暴行作为战略手段,企图以此来压服中国,南京大屠杀由此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岁那年,父亲让我到县城购麦种.他叮嘱我一定要到种子公司的门店去买那个农业教授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可当我看到种子公司的麦种时,我失望极了.那些麦种个头大小不一,并且瘪瘪的瘦瘦的,远不如那些个体种子店出售的麦种.我怀疑地问站在一旁的育种教授:"这真的是您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教授笑答:"是的.""怎么成色这么差呢?"教授解释说:"新一代杂交的品种都这样,种几茬成色就会越来越好了."我一点也不相信他的解释,断定他是打着教授的幌子想捞上一笔钱而已,于是,我果断地到个体种子店里买回几十斤颗粒饱满、通体金亮的麦种.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92年5月认识《中国律师》的,当时我在法院工作,5月18日随院长去省高院办事,领导去汇报,我在接待室里随便看看报纸杂志,翻翻这本,看看那本,翻着翻着,一本《中国律师》进入我的眼帘,本想随便翻翻,谁知越看越上瘾,、越看越想看,那上边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以致于院长让我买烟的事也放在了脑后。等院长汇报回来。问我要烟。  相似文献   

16.
谐音的滑稽     
前几年,外国驻北京的记者们邀请我到长城饭店去讲幽默。我讲到,幽默是随着社会、文化进步发展而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方式,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艺术语言。我说,中国有数千年文明史,中国人是很理解幽默的。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看到转载在报刊上的一些外国小幽默作品,认为中国人是看不懂也不大读得懂什么是幽默的。记得在讲课的现场,就有一位华裔的外国记者向我提出,中国人懂不懂得幽默等问题。我就用前面讲到的,河南一位农民说有一块地不上肥,说那是块“卫生地”的事,来证明中国人不但懂,而且还非常有幽默感。我说,中国人运用的一些幽默技法,外国人…  相似文献   

17.
《乡土中国》是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奠基人费孝通先生的经典之作.读大学时,在老师们的鼎力推荐下,我去图书馆寻得此书,虔诚拜读,读罢却大多不知所云,大笑难解真意.工作近十年后,闲暇重翻此书,朴实而精练的文字力透纸背,引人人胜.我一口气读完全书,有醍醐灌顶之感.掩卷长思,《乡土中国》在潜移默化中诉说着,传统中国是今日中国之逻辑前提,要想真切地理解今日中国,必须深刻领悟传统中国的内涵.这恰恰就是我们当代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很少触及的软肋.  相似文献   

18.
首先,我代表法官学院的兼职教授,也代表北京大学法 学院衷心祝贺国家法官学院成立五周年。 几年前,当法官学院准备或刚刚成立的时候,北京地区的法学教育界似乎有一些误解和非议,似乎是法官学院也要办本科教育,要同法学院争夺生源,要瓜分教育市场。甚至当时我也有这样的怀疑。如今五年过去了,误解多少已经化解,非议也逐渐远去。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仍然存在:法官学院应当如何办?什么是法官学院的特色?今天的中国是市场经济的社会,教育虽然还没有完全但也已日益产业化了,因此,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没有自己的产品优势,就很难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 如果从中国文革后正式恢复法学教育起算,已经25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国有知识产权保护?""2001年,我通过最高法院组织的选拔考试、雅思考试和伦敦大学的面试,获得了去英国留学的难得机会。初见教知识产权法的教授,当得知我是一名从事知识产权审判的中国法官时,教授有些不以为然,耸了耸肩,无奈地摇摇头对我这样说。""那一刻,我的心被刺痛了。那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我,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体,在中国百姓面前,我代表着国家司法机关,代表着公平和正义,在外国人面前,我代表着中国司法的尊严和中国法官的形象。"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姜颖,优雅谦和、睿智知性。2012年3月28日上午,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20.
<正>很高兴再次访问中国,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北京,到北大法学院及北大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出席这样一个会议。我要为您,叶静漪教授能够在中国举办这样一个会,表示祝贺。我希望这只是中国与西方、与美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交流联系的一个开始,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因为这样的交流联系对于中美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以及建立有效的国际机构都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劳工标准的理念非常重要,在概念上它亦新亦旧。它发端于19世纪,当时市场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