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杭州两楼盘接连大幅降价,引发老业主聚集维权,高喊"退房",售楼处楼盘沙盘被砸,现场一片混乱。"逢降必闹"成了楼市的一种常见现象,其背后的缘由值得探究。退房维权缺乏法律依据。《合同法》明确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买房是一种自愿的经济行为,开发商没有强迫业主购房。业主购房之后,房价上涨收益归己,房价下跌风险自担。前些年,房价上涨,购房者收益颇丰,可购房者从来没有把收益分给过开发商。如今,房价下跌,却要求开发商赔偿。这种退房维权行为,违背基本的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2.
陈可 《法人》2011,(3):13-13
每个行业都有既定的“潜规则”,有些尽管说起来骇人听闻,但在业内却早已司空见惯。房地产业也毫不例外,从铺天盖地、眼花缭乱的楼盘广告,到令人后怕的房屋质量隐忧;从地王高价拿地拖延入市,到开发商捂盘惜售;从银行贷款失约到购房者信息被贩卖……楼市“潜规则”伴随了购房者买房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政府法制》2011,(3):32-32
2010年12月10日,为排到一个靠前的买房号,上百名购房者在成都紫瑞北街的街边排起了长队。热水瓶、躺椅、铺盖都搬来了,有的还搭起了帐篷。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羌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人类学知识表明,习惯法与国家法分属于不同的知识传统,国家法被视为一种受到自觉维护的和极具统一性的规范,具有强烈的符号意味和文化选择色彩,属于精英文化的大传统;习惯法个性强而共性弱,实验性强而抽象理性缺乏,这套知识主要是一种实用性规范,属于“小传统...  相似文献   

5.
李紫来 《法庭内外》2011,(10):34-37
案例一:未签居间合同购房者吃亏上当 郝女士生意繁忙,为图省心,她找了一家中介公司代办买房事宜。2009年11月,经中介公司介绍,她买下了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处二手房。入住之后,郝女士发现该房屋的供暖费没有结清。郝女士认为,中介公司在房屋交易过程中审查失职,故起诉至法院,要求中介公司为其支付拖欠的供暖费。中介公司辩称,双方不存在居间合同关系,郝女士签的是《单独委托过户协议》,仅委托中介公司代办房屋产权过户。过户之外的事情,中介公司概不负责。  相似文献   

6.
论与发展经济相关联的行政法文化莫于川一、行政法文化概谈(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宏大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要有高度发达的经济,而且要有高度繁荣的文化。缺乏丰厚文化底蕴和积极文化参与的经济系统,是难以稳健持续发展的,是难乎为继的。(2)何谓文...  相似文献   

7.
商品房预售,俗称“楼花”买卖,是指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约定,由购房者交付定金或预付款,而在未来一定日期内拥有现房的房产交易行为。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商品房预售在房产交易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与现房销售相比,在商品房预售交易中,房屋在预售合同订立时仅处于待建或正在兴建状态,至最后完工交付,尚须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期间不确定因素较多,困而购房者面临的风险也较大。加之商品房预售在我国尚无一套十分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因而,实践中,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常常困开发商的恶意欺诈而处于十分不利的境…  相似文献   

8.
一、商品房预售合同公证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商品房预售,又称作‘’楼花”买卖,①是指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约定,由购房者交付定金或预付款,而在未来一定日期内拥有现房的房产交易行为。预售商品房的行为,是一种期货转让行为,在资金、风险等几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因其能及时融资并发挥房屋之效用而被房地产开发商乐于采用,同时由于购买方有较为自主的选择权(如楼层、朝向以及价格),也使更多的购房者愿意接受。但是另一方面,商品房预售活动有着极大的风险,它所隐含的纠纷隐患往往给购买方以损害。突出表现为购买方对其中许多相关…  相似文献   

9.
杜先福 《政府法制》2008,(11):54-54
购房者为了少缴税,与卖房者签订真假合同,购房手续完善以后,购房者却耍赖不按真合同付款,卖房者只好一纸诉状将购房者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0.
购房者为了少交税,与卖房者签订真假合同,购房手续办完以后,购房者却耍赖不按真合同付款,无奈卖房者只好一纸诉状将购房者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发了高烧的房价,投资购房一阵热似一阵,在抢房大战中,众多购房者颇有"抢到篮里就是菜"的味道,只管交钱买房,坐等升值;至于房屋质量如何,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和设计要求等原本关键的问题,则变成次要的事情了。有些开发商为降低建筑成本,趁机玩起了猫腻,房价不打折扣,却在房屋质量上悄悄地打起折扣,妄图浑水摸鱼大捞一把。不过,江苏省常熟市的一位开发商却因此栽了跟头,仅仅因为房屋的层高比设计高度低了3公分,最终被法院判决赔偿业主45 000元。原因是,他"倒霉"地碰到了一位较真的购房者。  相似文献   

12.
《政府法制》2012,(15):11-11
《大众日报》2012年5月8日刊登唐卫毅的文章:“房闹”与“医闹”的性质一样,都是缺乏理性、危害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房闹”既不符合法治精神,更不符合现代人的契约精神。房地产市场化之后,给了公众更多的选择,既然决定买房,买卖双方也签有合同,就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如果合同中没有标定房价下跌后开发商给与补偿,那么,此时要求开发商补偿就是不合法的。  相似文献   

13.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要有高度发达的经济,而且要有高度繁荣的文化。理论和实践早已证明:缺乏丰厚文化底蕴和积极文化参与的经济与社会系统,是难以稳健持续发展的,是难于为继的。文化与经济、与社会应当协调发展,这一命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何谓文化?人们对此见仁见智。人类学功能学派一代大师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所谓文化,包括器物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化。组织文化等许多要素,它与人的多层次需要和所处的环境以及人类生活的目的都有着特殊而复杂的关…  相似文献   

14.
商品房买卖中欺诈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住宅商品化政策的推行,购买商品房已经成为大多数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房地产交易尚不规范的今天,商品房买受人在买房中遭遇欺诈的情形时有发生。为了正确界定欺诈,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利,本文拟从商品房及欺诈的基础理论入手,分合同订立和合同履行两个阶段对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之构成要件、表现形式、法律效力及民事责任等问题予以分析。一、本文探讨的两个理论前提(一)商品房的概念及商品房买卖的界定在我国,商品房的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住宅商品化”的口号后出现的。这一名词首先为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本书主要对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出现的一种奇怪的消费现象——“厌消费”进行分析与解构,其实现在的中国,也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年轻的一代会因为没团购就不吃大餐,会坚持租房而不买房,会因为停车位的收费和交通堵塞坚持不买车。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出现了主力消费群体(80后群体)大面积的厌恶消费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呈现出即使收入增加,消费也没有随之增长的反常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房屋价格与日攀升的情势下,社会要求公布房屋成本信息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保护购房者的知情权,开发商应当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政府也应当积极履行公开房屋成本的义务。通过以上措施.弥补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购房者在与政府、开发商博弈过程中的利益失衡。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楼市维权是政府职能部门、开发商、购房者等市场各方的一场博弈,购房者“权益”能不能得到维护,是相关职能部门、开发商和购房者市场博弈、法制法规等多方互动的结果。要使自己合法权益免受侵害,就需要购房者成熟起来,理性起来。  相似文献   

18.
“像我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二十五六岁是最危险的时候。参加工作时间不长,资历不深,挣钱不多,但应酬、谈朋友、买房、结婚……似乎需要花钱的地方又特别的多。在我们的血管里,除了创业的热情,还有一夜暴富的骚动。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经济犯罪,被人们称作‘二十六岁现象’,这几乎成了‘创业大魔咒’。”  相似文献   

19.
商品房买卖对活跃房地产市场,促进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实现资产保值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由于有些售房方的违规操作,使购房者虽已实际使用房屋,但迟迟拿不到房屋产权证的现象时有发生。诉讼中,售房方如能补办产权证,法院即判决对购房者要求解除预售、出售合同及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但购房者往往对判决不服,认为售房方对商品房的交付有瑕疵,  相似文献   

20.
郭丛生 《法庭内外》2006,(10):38-39
时下,由于城市环境问题和对交通工具拥有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把购房目光投向农村。但太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在农村投资买房不受法律保护。因为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到农村买房有可能面临无法办理产权证等一系列问题。农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上的农民住房,只能在集体组织内部成员之间进行交易。即只能卖给当地村民。而不能卖给集体组织之外的人员。因此——城里人到农村投资买房需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