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在日前公开发行的三中全会《决定》辅导读本中披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对全国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未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执法工作,对被聘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应坚决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相似文献   

2.
行政执法证件的电子化管理是指行政执法人员管理机关在开发电子信息软件的基础上,将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信息输入电子软件,行政执法部门借助电脑通过互联网报送执法人员各种信息,上级行政执法人员管理部门通过互联网审批执法人员资格,并将执法人员信息在网上公布的管理系统。行政执法证件的电子化管理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是行政执法部门对行政执法人员及其证件管理的创新,是电子政务向行政执法证件管理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姜明安 《中国法律》2014,(1):24-27,90-9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板於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一节中特别提出了“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要求。在行政执法中强调规范自由裁量权非常重要,它是确保依法、公正执法,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石喜斌 《政府法制》2014,(15):45-45
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程序的监督,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防止税收权力腐败、实现税务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地税机关在当前加强和改进依法行政,必须增强程序执法意识,从四个方面人手强化税收执法程序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行政执法体制不健全,执法手段落后,执法效率低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违法现象严重;行政执法监督不力;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堪忧;行政执法的保障制度不健全;执法依据不健全。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完善执法依据;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的保障;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就我省的情况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行政立法的空前发展,使大量的行政活动有法可依,行政执法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其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一)行政执法“乱”。(1)以权谋私违法执法。受经济利益所趋动,以执法权力为个人或为小集体谋利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屡禁不止。(2)执法无序。在行政执法中违反法定程序,不依法定程序调查、取证,不听相对人申辩,不说明处罚理由。(3)执法随意性。许多没有行政执法权的单位和人员都在行使行政执法权。(4)越权执法。从…  相似文献   

7.
《公民与法治》2007,(5):54-54
保定市建设局在执法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加大执法力度,保证了各项建设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塑造了建设行政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先后被评为河北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文明单位、全省建设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法制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四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8.
刘闯 《法制与社会》2015,(5):151-154
进出口食品监管存在多项执法依据,且执法依据存在重合和相互补充的复杂关系,导致在行政执法实务中经常出现法律适用错误.本文将法律冲突、法条竞合、想像竞合等法学理论与行政执法实践紧密结合,详细论述了行政执法中出现法规重合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其研究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为行政执法人员的理论提升及执法实务提供指导,进一步杜绝法律适用错误;二是就法学理论与执法实务紧密结合进行经验探索,以期对各行政执法部门间的相互交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近日,洪湖市为切实加强行政执法工作,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根据行政执法的公正公开原则,在全市各行政执法单位建立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各行政执法单位将本单位的执法范围、执法内容、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人员名册及执法证件号,所属科(室、队、所)及执法人员的职责、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度等内容以板报、墙报的形式张贴于办公地点醒目处,甚至通过报纸、电视、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  相似文献   

10.
杨强  任君 《政府法制》2012,(22):31-31
为提升行政执法能力,进一步规范统计执法行为,加强统计法制建议,近日,山西省统计局组织开展了一次行政执法培训。山西省政府法制办行政执法监督处处长李峰、调研员李保川应邀就行政执法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应当具备的素质、执法检查的方法技巧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相似文献   

11.
公正和效率是卫生行政执法的工作主题,而质量是公正和效率的生命线。如何强化质量控制,切实提高卫生行政执法的质量,是加强卫生行政执法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核心内容。1卫生行政执法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完善的卫生行政执法质量监控机制,是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内部实施的主动性监督,是对卫生行政执法人员日常卫生监督、监测及其所受理的案件从内部主动提起的执法质量监督管理,包括对执法人员自身管理及其在日常监督执法中的监督监测、案件受理、立案、调查取证、合议复议、引用法律等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以及对生效法律文书的事后监督。是全方位…  相似文献   

12.
国内简讯     
北京市专利行政执法人员将统一持证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向北京市18个区县及燕山办事处经过专利执法培训和考试的60多名工作人员统一颁发专利行政执法证。据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多年以来,北京市的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基本是依靠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专利执法人员来进行的,专利行政执法力量的不足,使得专利行政执法工作难于在更多领域和更大范围内展开。此次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印制颁发的专利行政执法证,是北京市大力推进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市专利行政执法工作队伍将更加规范,执法将更具权威性。□(…  相似文献   

13.
"合同工"、"临时工"执法现象今后有望在广东杜绝。《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6月1日起施行,要求依法确定行政执法资格,落实行政执法主体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管理,杜绝合同工、临时工等无执法资格人员上岗执法。(6月5日《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用了"有塑"二字.从字面上理解.可以说杜绝"临时工"执法只是一种设想,是努力的方向而已,何时真的能够杜绝"临时工"执法,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那么这件看起  相似文献   

14.
肖大鹏 《江淮法治》2012,(11):32-33
近日,临泉县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对县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提出3条建议:加强侦查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检察官力量,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创造较好的办案环境。保证侦查监督工作高效开展:突出打击重点,适时提前介入,落实宽严相济政策,确保监督质量,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密切与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经常深入各行政执法部门监督检查,认真及时指导纠正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监督与支持并重、寓支持与监督之中。  相似文献   

15.
行政自由空间的存在为行政执法风险提供了前提条件,行政裁量的实践使行政执法风险成为一种现实可能,而服务行政的兴起则显著提高了行政执法风险的发生概率。在对行政执法风险进行法律控制的诸多路径中,行政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更为直观有效。一般而言,通过制定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建立执法风险评估体系,以及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专业素养和执法能力的培训,可以有效促进行政执法风险防控目标之实现,但亦应结合不同行政执法领域之特点,具体设计行政执法风险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16.
王岩 《行政与法》2004,(3):70-71
文章从实践中的一起案例出发,探究我国行政执法权规定上的问题,即行政立法的多头性带来行政执法权的重叠,使行政诉讼难于有效的执法,实现司法公正。进而试图寻找一个较好的解决原则,在先、优先加一事不再罚。最后结合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呼吁我国应尽快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部门。  相似文献   

17.
《司法业务文选》2011,(12):1+50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是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具备执法资格的凭证,也是交通行政执法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城管人员在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很大程度是由于行政执法的道德缺失造成的,通过建立城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加强对城管人员的道德教育和评价,可以有效的限制其在执法时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第四百零二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司法实践中,因“不移交”时限无明确司法解释而产生认识不一致,导致案件在处理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别。一种观点认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中发现有严重违法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即应移交司法机关,即发现即移交,否则构成“不移交”;另一种观点认为,行政执法人员应在查清全部事实,作出处理决定后移交,否则构成“不移交”;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行政执法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不移交的,就可认定为…  相似文献   

20.
一鸣 《政府法制》2009,(4):47-47
从1月1日起,浙江省各地都要给小商贩提供谋生的空间,注重保护小商小贩或困难群体的权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还决定,今年起,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应当注重教育和纠正违法行为,不得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