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峰 《公民与法治》2011,(24):31-31
2011年8月28日,江苏南通大巴司机殷红彬驾车时发现一位摔倒老人后对其进行帮扶,老人也感谢他做了好事。就在殷红彬驾车离开后交警接到群众报警,称一辆大巴撞倒一名老人后逃逸。而老人也坚称被大巴撞伤。最后大巴监控系统所拍摄录像证明殷红彬确系助人为乐。后老人与其子给殷红彬送来锦旗。  相似文献   

2.
老人     
老人施剑也是一位老人,岁月把沧桑无情地雕刻在他的脸上,纵横交错,形成皱纹。这皱纹恰似一道道年轮,契合了老人一生历经的风雨,坎坷。老人在走自己的路。老人的路很漫长,险而阻,但老人无悔,以至于光阴把他的发际染白,时间蜗牛般爬上了他的发顶,老人仍默默地跋涉...  相似文献   

3.
日前媒体纷纷报道一则消息,说的是浙江金华有一个老人摔倒在路上,当时正是早高峰,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很多。看见老人摔倒,有些人径直走开,也有不少人停了下来。可是,停下来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上前扶起老人。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人摔倒街头,人们纷纷伸出援手,但是谁也没有把老人扶起来,还有人“善意”地提醒:“别去扶他,当心赖上你,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5.
徐敏 《中国公证》2007,(8):29-29
前几日一位老人打来电话。在细数子女种种不孝行径后,咨询办理监护人公证、找个监护人帮助自己照料生活、管理财产的事宜。我接到电话后,不禁一愣。在现阶段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老年人监护制度,公证处的业务范围里也没有这种公证事项。我只能告诉老人,她可以通过遗赠扶养协议或附条件遗赠的方式来处理去世后的财产分配,公证处目前没有为神智正常的老年人设立监护人的公证事项。听到我的回答,老人无奈地放下了电话,看来我说的两种方式都不符合老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毋庸置疑,多名委员、代表建议将“常回家看看”纳入法律范畴,体现委员、代表对老年人生活及传统孝道文化延续的关切,也.折射出时下年轻人因社会压力大而忽视对家中老人关爱这·较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将我们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不仅是对老人现实的精神慰藉,也是给自己将来的晚年幸福‘埋单”,为自己的子女做出榜样。其中也不乏有为时下孝道“滑坡”而产生的忧虑,寄希望用立法的形式确保老人享有“被子女定期探视与问候”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媒体反馈     
《中国公证》2007,(12):61-62
2007年9月6日下午,一位衣着破旧的老人向记者倾诉了他的烦恼。据称,老人名叫王志玉,今年72岁,家住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办中查村.两个儿子几年前都因病去世,老人为此流干了眼泪、花光了积蓄。2003年5月,儿子也不幸因肝硬化去世,留下媳妇、孙子和一张工行胡家庙储蓄所的存折.上面还有400元钱。因为不懂手续,4年来老人去村上、街道办、派出所开具了几份证明.跑了很多次都无法将钱取出.因为储蓄所需要一张遗产继承公证书.而公证费是200元,200元对于这个没有收入的家庭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所以一直拖到现在。9月初,7岁的孙子要上学了,老人想取了存款交学费,为此来到报社求助。  相似文献   

8.
王成 《检察风云》2011,(17):65-67
人们常以夕阳红来喻指晚年生活的美好,老年人也因生命的成熟而愈显情操高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夕阳光辉映照下,也有挥之不去的阴影。近几年耄耋老人嫖娼、花甲之年出轨等类似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些老人怎么了?人们在谴责这种“夕阳风流”行为的同时,更应关注老年人的正常性需求。  相似文献   

9.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2,(17):47-47
这是一位73岁老人给84岁老人让座后.公交车司机在车厢里播放的歌曲。“这首歌是献给刚才那位让座老人的,谢谢他支持我的工作,也希望所有乘客都快乐。”公交车司机表示,这些歌曲都是自己精心挑选的,每天遇到有乘客让座或者找零钱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老人缘”     
徐敏 《中国公证》2010,(2):61-62
同事经常说我有“老人缘”,是老年人的“偶像”。大爷、大妈见到我.像见到了亲闺女似的,什么心窝子话都往外掏。当时听了。觉得是句玩笑话。后来仔细想想,自己确实也有几分“老人缘”。我是奶奶带大的。小时候总喜欢扎在老人堆里听他们聊天.看着他们慈祥的目光和爬满皱纹的脸庞,心里总觉得平实而快乐。  相似文献   

11.
张喜平 《政府法制》2012,(19):43-43
为了深入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5月10日上午,山西省清徐县清源派出所所长张勇强带领所领导、民警一行十余人来到辖区上闰村看望老党员苗刚,认真聆听了苗刚老人对自己生平经历的介绍,在场民警深受感动。为了丰富苗刚老人的精神生活,让他能安度晚年,参加座谈的民警捐出自己一天工资购买了一台液晶电视机和卫星接收天线送给老人,并帮其安装调试好,这也表达了民警对他生平事迹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老年人口、失能与半失能老人、失智老人总数不断上升,传统的养老服务已无法满足不同层次老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医养结合作为推进健康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大关注,学界也开展了一系列探讨与研究。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作者、主题词和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梳理出医养结合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以及权威研究机构和作者的代表性观点,挖掘了未来医养结合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更多学者提供创新性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阿峻 《江淮法治》2012,(4):40-41
当前社会,“隔代抚养”是一种普遍现象,对其利弊,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如今在“隔代抚养”模式下。孩子发生伤残甚至死亡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对此,老人们有监管之责吗?如果孩子父母离异,老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没有法定的“探视权”……  相似文献   

14.
我心中的家     
三友 《人民调解》2009,(6):46-46
不久前,一位老妪跳楼自杀.那情景惨不忍睹。据笔者所知,事发的诱因是:老人患病,需要得到子女的照顾。但是.老人的儿子、儿媳却漠然视之.拒不承担义务。老妪想不通.就采取自尽行动。这样的悲剧.近年来我们地区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一个农民竟然用扁担活活将父亲打死.最终自己也被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15.
一、初见老人 今年3月18日.一位满头银发.颤颤巍巍的老人来到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地区司法所.未曾说话就泪流满面,由于老人耳朵不好,情绪又激动.说话断断续续.工作人员费了很大力气才听清老人的话。  相似文献   

16.
65岁的老赵一辈子没打过官司,如今为了“探望权”来到法院,要求儿子每周探望一次。8月21日上午,郑州市惠济区法院的法官表示,经过劝说后老人的儿子已经带着礼物回家看望了父母,老人也表示会考虑撤诉。法官表示,如果真的以判决结案,到时候执行起来有难度。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农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这种进程中,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空巢老人。本丈分析了空巢老人的形成原因,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并对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无效的遗嘱     
为了一套房子,一对情同手足的亲姐妹,在母亲死后打起了官司。早在十几年前,张老太的丈夫去世了.老人当时就选择跟大闺女一块儿过。于是姐姐就和丈夫搬回母亲那里,开始照顾老人的起居?2002年7月,医院给老人做出了诊断,说老人患上了脑萎缩,虽然对老人进行多方救治.但最终老人还是医治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证》2004,(12):55-55
一位老人来到成都市公证处.想撤销去年在此办理的两份赠与合同公证.由于这仅仅是老人单方面的意思,公证处拒绝了他的请求。公证处表示,《合同法》明确规定.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和一般的赠与合同不一样,赠与人不得反悔,也不得撤销赠与合同。  相似文献   

20.
2004年3月,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播放了一个名为“一份悬念重重的遗嘱”的专题节目,说的是上海有一位叫袁文林的老人,生前设立了一份代书遗嘱,大意是将其在本市光新路某处的房屋赠与他的养女杨某。老人去世后,引发了一场官司,老人的女儿袁霞、侄子袁宝华作为共同原告,将杨某告上法庭。2003年12月,一审法院判决原告胜诉.上海电视台《庭审纪实》栏目对该案作了详尽报道。上海法治报、新闻晚报对该案也作了披露报道。一起普通的民事案件,何以引起众多媒体的如此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