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斌 《法庭内外》2014,(7):36-37
正近来"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大打车应用软件运营商大打"补贴战",2014年1月初"快的打车"依托阿里巴巴宣布投入1亿元补贴,随后"嘀嘀打车"依托腾讯宣布对乘客和司机加大补贴投入,随后"快的打车"宣布再投入5亿元补贴,2月17日两款打车软件的运营商再次加大补贴力度。随着两款打车软件对司机和乘客的补贴大战不断升级,司机和乘客不亦乐乎地抢拿实惠,而网上一则"打车不花钱反赚10元"的赚钱攻略也迅速走红。那么,通过打车软件补贴赚钱的攻略是  相似文献   

2.
时下,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等各种“打车软件”在各大城市悄然流行,它们以其快捷、准确、经济的特点颇受人们欢迎。而背靠腾讯、阿里巴巴两大巨头所出现的打车现金补贴方式,给司机和乘客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和实惠的同时,也给政府监管部门带来新的挑战,并有可能引发相应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3.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一句至理名言如今却被两款打车软件打破了。“想免费打车吗?-5上用嘀嘀打车吧!”这并不是一句广告噱头,是一个事实,一个天上掉馅饼的事实。那么,是不是免费就一定全是好处呢?姑且不谈“免费”仅仅是软件公司吸引关注度、增加客源的暂时性手段,单单打车软件本身近期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我们也不妨来聊聊这个关乎大家出行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商标     
《电子知识产权》2014,(4):11-11
“嘀嘀打车”涉嫌商标侵权;腾格尔维权,起诉商评委;QQ商标维权,腾讯获赔25万元 近日,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妙影公司”)对外发布消息称,目前炙手可热的打车软件“嘀嘀打车”涉嫌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据了解,妙影公司是一家车联网系统研发企业,业务涉及嵌入式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云服务计算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备受关注的打车软件管理规定终于落地。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的《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规定,打车软件逐步纳入统一召车平台管理,但其自主调度不受影响;通过打车软件发出的召车信息只推送至空车;在机场、火车站等设立统一出租车调度站的场所,出租车不得通过打车软件揽客等。各方认为,此前遭到质疑的征求意见稿经过修改,较好地兼顾了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6.
风云微观点     
《检察风云》2014,(6):31-31
@网友“缘起性空”: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现代信息技术推陈出新的背蒂下,发挥打车软件等新兴手段的作用是提高出租车使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这并不与电话预约、设置固定扬招点以及传统马路扬招相冲突。乘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只有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更加有效、合理的解决城市打车难问题,而不能简单的取消扬招、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一句至理名言如今却被两款打车软件打破了。"想免费打车吗?马上用嘀嘀打车吧!"这并不是一句广告噱头,是一个事实,一个天上掉馅饼的事实。那么,是不是免费就一定全是好处呢?姑且不谈"免费"仅仅是软件公司吸引关注度、增加客源的暂时性手段,单单打车软件本身近期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我们也不妨来聊聊这个关乎大家出行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打车软件的盛行,虽然貌似既给乘客提供了便利,也为出租车司机带来了更多的赚头,但从目前看,打车软件仍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弊端,其并没有解决当前城市里打车难的根本问题,笔者认为应尽快取缔打车软件。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11,(11):61-61
为躲避丈夫的“家庭暴力”并顺利离婚,44岁的中年女子罗丽(化名)做出了一个荒唐的举动:在闹市区故意打劫出租车司机。与其他劫犯不同的是,她抢劫完了并未逃跑,而是下了出租车,平静地对警察说“我就想进监狱”。从买水果刀、打车抢劫,到最后被警察抓获,罗丽对作案过程陈述得非常清晰。而讲到前夫希某用鞋打她,并用菜刀威胁她的情节,罗丽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对于这桩不幸的婚姻,  相似文献   

10.
案情简介: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一日,陈天生和李兰英的女儿陈芳突然生病。李请来“齐天大圣”高一铭(职业务农)“治病”。双方言明:“看一次病给钱十元”。高画符念咒,先后“治”了六次,但陈的病仍无“好转”。十二月十五日,高“看了病”后谎称:“要看好陈的病,得把老鳖精打走!”乃唆使陈、李夫妇用棍棒打病  相似文献   

11.
近期,关于滴滴等网约车的新闻甚嚣尘上,却没有人想一个核心的问题:打车的行为属于什么样的合同行为?滴滴等网约车的本质是什么呢? 我出门招呼空车的形式和用打车软件呼车有什么区别?我看见空车第一个跑过去是不是就不能优先于那些用打车软件的人?  相似文献   

12.
滴滴专车是滴滴打车软件所属公司于2014年8月19日宣布推出的新业务品牌,主要面向中高端商务约租车群体.自从该“专车”服务诞生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打车难的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然而,虽然滴滴专车有了“互联网公司认证”的这层外衣,也的确方便了不少市民出行,可对各大城市的运输管理部门来说,即便“套上了马甲”,专车是否合法依旧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3.
从强制缔约看“打车软件”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技术的规制不能脱离法治轨道。"打车软件"的规制实践无法回应公众质疑的现实暴露出缺乏私法理论支撑之单纯行政强制管制的不足。"打车软件"加价功能违背了出租车承运服务强制缔约之价格强制义务,而弱势群体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熟悉使其丧失了平等缔约机会,违背了强制缔约实现契约实质正义的制度初衷。占用公共资源之新技术的推行应使全体公众受益,更不应成为违反既有制度的手段。面对挑战,对"打车软件"因噎废食地绝对禁止或毫不干涉地放任均不足取。应取消"打车软件"的加价功能,以规制司机的任意加价行为,发挥价格在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中的作用;同时将"打车软件"与声讯电召平台对接,提供多元供车途径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平等缔约机会,进而真正实现契约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4.
正前段时间,"滴滴打车"软件着实风光了一把,在出租车司机拉客的积极性大增的同时,还大把地给司机和乘客送钱。软件方的慷慨解囊,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原来打车可以如此便捷、省钱。在很短时间内,一窝蜂地拥现了大量的打车软件,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电子租车平台。有人更把眼光盯上了高端客户,号称能用奔驰、宝马等豪车为客户服务。参与运营的人员兴奋地说,一辆奔驰、宝马级别的车参与到平台的服务后,会有近万元的月收入。  相似文献   

15.
近一时期,一些地方的乡镇时有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收受下属单位“补贴”的事,在群众中引起不好的反映。给领导干部发“补贴”的主要是乡镇财税所、计划生育办和城管办等有行政收费职能的部门和单位。补贴的名目有:每月都发的“月补贴”,超时工作的“加班补贴”、“节日补助”,完成某项任务的“奖金”等等。这些单位为什么要给乡镇领导发补贴呢?原因有这样几种。有些单位感到乡镇领导为本单位工作帮了很多忙,想用这种“补贴”来表示感谢。但也不排除有个别单位以此来讨好领导、笼络感情或达到其他目的。还有的单位本来没有这个打算,可别…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WTO《农产品协议》和美、日、欧盟“绿箱”政策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绿箱”补贴制度存在财政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补贴体制不适应WTO的业规则、农业生态环境处于整体下降的局面和农业投资的结构不合理等不足。我们应该从拓展“绿箱”补贴政策空间,调整我国的“绿箱”支持结构;改革补贴体制机制,增加对农民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加强现行“绿箱”政策补贴的薄弱环节,资助农村居民教育培训;创新和完善我国“绿箱补贴”法律制度体系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正打车软件到底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既不能像支持方所言对其不管不问任其畸形发展,更不能按反方要求取缔类似软件。我们应该抓重点看主流,既要分析出一个初衷很好的软件为何在国内不像国外那样皆大欢喜的原因,也要针对打车软件自身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一系列整改优化,使其真正服务于社会。软件的发明是顺应社会需求,在出租车资源紧张的今天促进公共资源更加便捷、高效的利用。打车软件以广泛使用的手机为载体并省略服务台的中转环节,使  相似文献   

18.
WTO实践中补贴认定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湘 《时代法学》2010,8(3):115-120,F0003
依据SCM协定第1条关于补贴的定义,判断一项补贴存在与否,必须考察“补贴的提供者”、“财政资助”和“授予一项利益”三项基本要素。SCM协定第1条关于补贴的定义,是WTO关于补贴规定的核心,该定义的字面含义在补贴认定过程中的理解和运用,需要WTO实践予以解释和明确。  相似文献   

19.
辛颖 《法人》2014,(8):36-37
正打车软件只是解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的一种方式,真正地解决问题还有待各方的合作和努力。毋庸置疑的是,市场会提供最好的选择,政府的规制要适当而切中要害在经历了疯狂的"烧钱"大战之后,7月17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一纸中央级别的文件,终于为打车软件的合法地位正名,同时对地方提出了统一监管的指导性意见。2013年起,伴随着移动终端功能的日益强大,手机打车软件也进入了急速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社会》2011,(9):79-79
陈志武在《南风窗》撰文认为,以往谈到“三农”,首先想到的是补贴。比如,中央在2010年对农民的四项补贴,包括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支出1334亿元,按照6亿农村人口算,人均约200元。短期而言,这些支出或说补贴比没有要好,但是这种“鱼”的效果更多为短期,不能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