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20,(22)
正李佳琦作为特殊人才落户上海,给其他城市提了一个醒,不要固守着对人才的陈旧定义,凡是有利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本地有贡献度,也有社会认可度,合规合法的,都可以认定为人才,加以引进。这几年,城市间"抢人大战"风起云涌,"送户口"已是常规操作了。但有些人凭借"带货"带出上海户口,还是颇为吸睛。据媒体报道,日前,上海市崇明区人社局发布崇明区2020年第一批特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8,(13)
正城市求贤,君子择城。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已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送房、送钱、送户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城市相继发布了人才引进的优惠条件。这让人们不由地想起电影里那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继3月21日北京发布《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后,3月26日,上海举行了一场"人才工作大会",也推出了人才重磅新政。加上此前已敞开大门的广州和深圳,4个一线城市均已加入到这场蔓延全国的"人才升级大战"之中。优秀创  相似文献   

3.
南阳市是豫西南人口超千万的大市,自然资源蕴藏丰厚与人才资源拥有存在强烈的反差,高层次人才奇缺,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人才的结构和分布不合理,为此,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南阳经济发展,多管齐下,引培并举,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人才开发和人才配置方面,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一是下大力气吸引高层次人才,解决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首先,明确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在专业技术服务资格的认定、工资报酬的确定、子女户口的迁入、配偶工作的安置及本人享受的医疗保健待遇上明确优惠政策,如对引进的硕…  相似文献   

4.
中国江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江苏省人才市场遵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促进人才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环境中合理流动,致力于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服务全省,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服务范围:举办人才交流活动,为用人单位和人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提供服务;为用人单位招聘、引进各类高层次、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发布人才供求信息,提供网上人才招聘服务,办理信息入库及查询服务;开展人才测评服务;提供人才流动政策、法规咨询;为农业人才的开发、利用、交流、培训提供服务:为留学人员来苏工作办理聘(录)用手续、申报户口、配偶随迁等服务;办理流动人员因私出国(境)政审;  相似文献   

5.
读者观点     
正从去年开始,为了招才引智,全国20余个城市纷纷给出了相关的引才"红包"。天津于5月16日发布了"海河英才"计划。政策一出,天津落户申请火爆。留住人才,就是留住城市未来发展的希望。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引进人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得要留住人。在这方面,很多抢人的城市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比如"户口空挂"现象,就暴露了一些地方在吸引人才政策方面的短板。因此,城市留人,户口、  相似文献   

6.
<正>人才是创新驱动的主体,是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第一要素和资源。为此建议:一、围绕产业引才,力求人才"扎根有土壤"。只有对口的产业土壤,优秀人才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此,人才引进要与本地区产业、企业紧密结合,重点围绕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两大新兴产业和软件信息、科技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一方  相似文献   

7.
大学本科毕业生找到工作就可入广州户口,大学本科或中级职称以上者落户深圳免收城市增容费;博士后入穗可获10万元安家费,到深圳则可每年获5万元补贴…… 求贤若渴的广东每年都在不断地“刷新”自己的人才政策,人才群聚效应正在爆发。据统计,广东仅“九五”期间就引进了14万名专业人才,其中包括4名院士、360多名博士和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8.
人才再定义     
正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根据各地经济结构和发展进程不同,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在吸纳人才方面,各地各显身手。"抢人",一夜之间成了全国各大城市的"重要任务"。率先动手的,是二线城市。武汉去年6月份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提出"落户敞开门、就业领进门、创业送一程、服务送上门"的口号,打响了"抢人大战"第一枪。随后,宁波大幅降低人才落户门槛,海口开展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引进计  相似文献   

9.
<正>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济政办发[2010]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确定胡卉等4人为我市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王璞等5人为我市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同时授予"泉城特聘专家"称号。现将具体人员名单公布如下:胡卉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就业与保障》2014,(5):57-F0003
正近年来,福州市大力实施"闽都人才聚集工程",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密集制定出台了《福州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暂行办法》《福州市关于鼓励引荐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办法》《福州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服务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一批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团队)。2011年以来,福州市共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2人,省"百人计划"专家35人(团队),为推进省大都市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经济版图上,传统的省域经济已经开始向中心城市群经济转变。城市求贤,君子择城,一场"抢夺人才"的大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透过现象看本质,究竟人才争夺战背后暗含怎样的玄机呢?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不见硝烟,却攸关兴衰,阳春三月,随着北京、上海的相继入场,这场席卷全国的城市"抢人大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送房、送钱、送户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城市相继发布  相似文献   

12.
<正>鲁政办字[2015]18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省委、省政府确定,邹定国等64人为我省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吴训伟等38人为我省引进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同时授予"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称号。现将名单公布如下:一、山东省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64人)邹定国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曲廷瑜山东省齐鲁干细胞工程有限  相似文献   

13.
乔云 《前进》2014,(8):34-35
<正>作为全国四个资源再生型县级城市之一和山西省转型综改试点之一,孝义市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转型发展理念,围绕做好"引才"、"聚才"、"留才"、"育才"四篇文章,着力打造"外向引才磁极"、"乡土育才磁极"、"机制创新磁极"、"作用发挥磁极",积极构建人才集聚平台和创业舞台,助推市域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孝汾平介灵"城镇组群建设。打造"外向引才磁极"。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引进工程,集中3-5年时间引进10名以上院士级人才、100名以上教授级人才、1000名以上博士和工程师级人才、10000名  相似文献   

14.
黎付林 《传承》2011,(23):44-45,47
当前北部湾经济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存在着引才思想陈旧落后,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对高层次人才投入不足,引才留才环境欠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着力解决人才引进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问题,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创建良好的人文与居住环境来吸引、留住人才,努力增创北部湾经济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5.
<正> 贫困山区要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必须走人才开发促进经济开发的新路子,就当前情况看,山区的人才开发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外地人才和本地人才的关系。山区人才按地域来源可大致分为外地引进的人才与本地培养的人才。在处理两者关系时,重外轻内或重内排外,都是不恰当的。要充分发挥这两个方面人才的作用,就不能厚此薄彼。首先,要立足本地,挖掘潜力,创造条件,造就本地  相似文献   

16.
属地人才是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户口档案、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生活居住等归属所在行政区管理的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17.
郎晶晶 《创造》2016,(9):22-23
正"十二五"期间,云南大力实施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431.49万人。"云岭"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了近500名行业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集聚了近600名海内外人才,"1号文件"打出制度"组合拳"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大力实施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大力培养开发本土人才,积极引进急需紧缺  相似文献   

18.
突破人才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三江侗族自治县实施柔性引进人才,对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原则,创新"四种模式"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联姻模式。与学术科研机构、国内著名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向聘请专家担任顾问,按需邀请专家来三江参加重大项目技术指导、研发及  相似文献   

19.
<正>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济政办发[2010[9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确定李修庆等13人为我市第三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王安等46人为我市第三批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同时授予"泉城特聘专家"称号。现将具体人员名单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金湖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倾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倾情打造人才战略"集聚高地",八方招贤纳才,为金湖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动力。据统计,2013年底全县人才总量达4.33万人(初级职称以上),每万人拥有人才量达1170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数、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数、省级研发平台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均为全省领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