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我是1993年从河南来新疆的新职工,在这里,连队干部职工教我播种、助我秋收.如今,我发了家,致了富,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我从内心深处感恩团场、感恩连队、感恩乡亲,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帮助他们,同时也快乐着自己,所以,我说,我助人我快乐!"3月1日,农七师一三0团三连职工刘先平面对着全连职工如是说.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在团部买了新楼房,明年再买辆小轿车,以后出去游玩就方便多了。"赵洪琼开心地说。今年40岁的赵洪琼是农四师六十一团农一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丈夫张宝林也是农一连的职工。15年前,小两口在连队承包了30多亩白地,种植玉米、油葵,除去各项成本每年的收入不到5000元。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辆桑塔纳小轿车在二师三十团团场小区一栋楼房单元门口停下。听到喇叭声,一位身着黄色体恤、牛仔裤的青年,提着行李箱就要从家里出去。这时,一直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闷闷抽烟的男子,迅速站起来伸手抓住行李箱,用恳求的眼光看着青年说:"小武,你听爸一句话,考虑一下,不要出去了,好吗?"  相似文献   

4.
今年38岁的范长青是农一师七团十二连的一名机务工人,在农场工作了10年。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2001年被团里评为“十佳标兵”,他驾驶的铁牛55拖拉机也连续多年荣获“优胜机车”称号。 1998年底,七团将农机折价转让给机务工人,变公车为私车。听到这一改革的好政策,范长青几夜没睡好觉,和妻子仔细地算了一笔账:买了连队的机车就等于自己拥有一份固定资产,等于买下  相似文献   

5.
<正>金秋时节,农七师一三0团20多万亩农田里,到处都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有人在采摘番茄、有人在采摘棉花、有人在采收打瓜、油葵,还有机车在平整土地、在播种冬小麦,不同的劳动任务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所有机车和劳力都在暗中较劲,你追我赶。今年,一三0团秋收、秋灌、秋耕、秋种任务十分繁重,劳力十分紧缺,为此,一三0团今年"三秋"竞赛的指标主要包括番茄和棉花采  相似文献   

6.
他拥有一台崭新的美国造凯斯180大马力机车和配套农机具;还承包了两个果园,一个是11亩的盛果期梨园,一个是52亩的幼果园;有一辆黑色小轿车,年收入10余万,家产超过百万元。他自己富了不忘帮困,常常出手大方,人称“曹老大”。可是谁会想到,几年前他是个也曾失意过的下岗工人呢? 他叫曹桂新,现在是农二师三○团八连职工。1998年,他从库尔勒市一个建筑公司下岗后。彷徨过,曾经在库尔勒市内开过修理铺,也找过其他谋生手段,但都施展不开手脚,总觉得一手好技术没有用武之地。2001年,他来到了三○团,当他看到农场实行生产资料自理的好政策时,觉得这里才是自己发展的好地方。在农场农机战线,他的一手修理技术,很快得到了同行的认同。同年,他贷款买了一台凯  相似文献   

7.
<正>我叫吴海奇,祖籍河南商丘,1995年来到新疆,今年45岁,现在是农七师一三0团十一连职工。从1995年到2007年,我和妻子承包种植了12年的棉花,尽管我们辛勤劳动,尽管我们吃苦耐劳,但是我们的日子一直没有富裕起来,2007年一年还亏损了8万  相似文献   

8.
<正>8月14日,农七师一三0团九连退休职工何兴玉一大早就起来喂猪了,看着那大大小小的育肥猪抢着吃食,何兴玉禁不住喜上眉梢。何兴玉退休以后就开始养猪,如今10多年过去了,她已经成为了一三0团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是该团的"养殖状元"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四师六十一团七连职工杨伟,今年46岁,他依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团场林果业惠民政策,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勤劳致富之路,成为连队率先致富的带头人。17岁高中毕业后,杨伟跟着父亲在连队种地,农闲跟着机车干活,学技术。1995年该团进行农机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机务工人个人购置农机具。杨伟果断做出决定,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和四处筹借来的资金5万元,买了1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全面建设过硬的团队,曾荣获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团”、“先进团党委”等许多荣誉称号,连续5年被评为集团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团党委会议室里那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和一个个奖杯,铭刻着团党委书记、政治委员潘伟东和党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官兵拼搏与奋斗的足迹。数亿元的家产,撼不动他献身国防的信念在亲戚朋友的眼里,潘伟东是个谜。他的家庭里有许多人经商办企业,家里有赫赫有名的企业集团,拥有数亿元的固定资产。潘伟东在家里排行最小,三个哥哥为了让他早日脱掉军装,费了不少心思,可他总是不为所动。其实,家里也…  相似文献   

11.
阳光路17号     
她和他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结婚时只买了一张床。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打工了,山里养不活人。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来的信和寄来的钱。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钱来,收到钱的时候,她像个孩子,跑到储蓄所全部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收到他信的时候,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他们文化水平都不高,仅仅能写封信而已。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她也写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想念和惦记,正值新婚,她还如薄酒小试春衫透的小妻子,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  相似文献   

12.
正来到四师六十七团六连王文、陈曙芬的家里,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干净整齐的农家大院,葡萄树架下停放着"130"型号的农用卡车、小四轮、摩托车,还有一辆崭新的"奇瑞"小轿车。看着满院子一块块边角整齐、各色各样成熟的蔬菜,红的西红柿、绿的辣子、豆角、紫的茄子......王文告诉我们:"现在要干活就住在连队的平房,吃的是绿色的蔬菜,干活都是开着小车下地去。冬天闲暇了,就到团部住楼房,享受城里人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六十七团六连是1997年新建的连队,距离团部15公  相似文献   

13.
1月8日,室外的天气雾蒙蒙的,路边的树上挂满了雾凇,七师一三0团二连党支部书记周志勇一大早就急匆匆走出家门,直奔团场职工培训中心礼堂. 从1月5日开始,一三0团就展开了新一年的职工素质培训工作,为确保培训率达到100%,该团组织居住在团部的所有职工到培训中心集中学习,组织居住在连队的职工在连队进行学习.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支部书记,周志勇就得想方设法管理两边了.  相似文献   

14.
来自中央特科的"火种" 1931年10月的一天,从上海沪东华德路的一栋楼房里走出两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们一出门便直奔火车站.过了几天,上海沪西康脑脱路的一栋楼房内,也有两名学生模样的青年出门.他们先到闹市买了衣帽化装成商人,再奔往火车站.过了南京后,他们再通过秘密交通线,跋山涉水,进入鄂豫皖苏区.其中的一名青年、原中...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俺家纯收入20多万元,家里购买了楼房和小轿车。现在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啦!"1月6日,六师共青团农场二连职工、致富能手、党员户文显盘点刚刚过去一年的收入高兴地合不拢嘴。1996年4月,20出头的户文显和妻子一起从河南民权县来到共青团农场二连。当年,他和妻子到处打工,一年忙忙碌碌下来勉强才挣了1000多元,一家人的日子捉襟见肘,他心里当时感觉很迷茫。就在户文显一家人的  相似文献   

16.
农十师一八八团十连职工黎先进夫妻都是连队普通职工,儿子中专毕业后有了满意的工作,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是一个和谐幸福之家.黎先进精明能干,好胜心强,立志钻研种殖技术,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干啥都走在先进的前列,几年来他和妻子刻苦钻研,依靠农业科技,夫妻俩勤劳能干,和睦相处,用勤劳和智慧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如今他们年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家有平房一套、楼房二套、奇瑞小轿车一辆、农用小型机械2台,家庭现代化设备样样都有.  相似文献   

17.
正就在百万大学生感觉就业难的今天,毕业于石河子广播电视大学的李俊,如今已经在七师一三0团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团场职工致富的领路人。2006年,李俊大学毕业后在天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添加剂分公司当上了一名技术员。两年后,他看到了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好政策,于是辞去天康公司技术员职务回到家乡一三0团七连开始从事家禽养殖行业。李俊是一个善于钻研的人。他决定发展养鸡业,他在养殖过程中,仔细阅读养殖书籍、精心钻研养殖技术,并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七师一三0团七连有这样一个人:第一个在棉花地里推广应用高密度植棉技术的是他;第一个在棉花地里推广应用稀植棉技术的也是他;第一个采用一膜三管栽培技术的还是他;第一个运用滴水出苗干播湿出技术的仍然是他.这个人就是七连科技示范户、人称庄稼地里敢吃"螃蟹"的罗松林.  相似文献   

19.
如今,在农五师八十九团住楼、健身、旅游已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新时尚。近几年,八十九团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力度,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很多老年人告别了几十年的旧平房,住进了宽敞温暖舒适的新楼房,结束了烧柴、烧炉子的历史。随着家居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追求健康,在文化广场、健身广场,随时可见他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正十二师二二二团沙土梁社区有一名职工叫汪国友,现年48岁,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实践,掌握了各种农用机具的使用技能,受到了附近农机户的亲睐,经常有人登门邀请他去帮助修理。正是靠这些精湛的技艺,使他家渐渐富裕起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他的年收入都在十几万元,通过积累,他家购置了小四轮、打药机,并与同队职工潘国明合资购买了一台康拜因,参与本团和附近地区承包户收割麦子、油葵等作物,确保每年家庭收入不减少。当他致富了以后,从未忘记同队的职工,想使他们与自己一样,尽快富裕起来。平时,他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