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社会管理部分独立成章,社会管理创新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12,(1):90-92
2011年,依托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西安仲裁委员会把拓展仲裁领域、提升仲裁品质、强化仲裁效能确立为新的工作主题与方向,以和谐仲裁为指针,以彰显仲裁价值为导向,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终极目标,力求将这一先进的法律制度融入社会管理创新中去。  相似文献   

3.
尚保华  周晓娟 《法制与社会》2011,(33):203-204,21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实践中的具体贯彻执行需要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出发点,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作出的修改,坚持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体现了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检察机关在贯彻实施农刑法修正案(八)》时,要注意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雷桂军 《法制与社会》2013,(28):216-217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南l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社会管理必须适应新的社会变化,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是现今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大课题,本文试从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建设的关系角度来加以研究,从而为形成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建设良性互动局面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5.
夏伟 《行政与法》2023,(4):10-23
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守正创新,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基本实现了“碎片管理”向“系统治理”的体系变革、“凭人管理”向“依法治理”的逻辑变革、“行政管理”向“综合治理”的手段变革、“末梢管理”向“源头治理”的环节变革,社会治理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在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将“加强社会力量的培育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终方向。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公证作为一项以预防为理念设计,具有社会公共管理功能的法律制度,理应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尽显其价值,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分析公证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公证法》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概述,分析《公证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发挥公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公证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施妍娜  李宇 《检察纵横》2012,(10):37-37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准确把握宪法和法律定位,要建立在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减轻社会管理压力、增强社会管理能力、监督社会管理权力”为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8.
张勇 《中国审判》2011,(7):92-93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这是对政法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就人民法院而言,大力加强司法人事管理、司法政务管理特别是司法审判管理,以司法审判管理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矛盾化解和保障公正廉洁执法,更具有针对性、迫切性。  相似文献   

9.
彭兆耀 《江淮法治》2013,(19):58-59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近年来.合肥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注重从基层基础抓起。从解决服务居民的手段和路径入手,找准切入点.大力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合肥市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以构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为总目标,鼓励各地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吴爱英在7月中旬召开的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忠诚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扎实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刘崴 《中国司法》2011,(7):73-75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定义与内涵 社会管理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它还包括社会中的多元主体以多样化形式进行的上述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赵旭 《法制与社会》2011,(18):120-121
本文通过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扣重要性进行介绍和分析,就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路及方法作了简要的论述,以期对社会管理创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也包括社会创新。” 在创新和转型的大趋势下,如何以创新的制度环境扶持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组织又如何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建设,包括服务发展的不断提升和创新,已成为政府、社会和社会组织多方共同关注和重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许娟 《政法论丛》2012,(2):12-22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要素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理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要素更加符合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为创新社会管理创造现实条件。先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提创新社会管理,在逻辑上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12,(1):5-5
以法治理念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需要以宪法为根本,社会管理服从法治框架,管理创新遵守法律规定。在法治理念中,要突出宪法理念。法治是执政的保障。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宪法体现了尊严、规则、法治等社会共同体的基本价值,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规范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任绪保 《法制与社会》2013,(30):199-200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当今,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许多问题,这是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不同步导致的一种客观存在。现代社会管理,从拳质上讲是依法管理。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管理规律的研究,找准以法治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多环节上加快社会管理法治化进程。依据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以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郭建军  李宇 《政府法制》2012,(32):58-60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大工作。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依法履职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管理活动,是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山西省襄垣县人民检察院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找准定位,强化措施,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依托,以化解矛盾纠纷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方法和经验,树立了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8.
田晓康 《法制与社会》2011,(13):144-145
当下有关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各种论断不同程度存在着“行政化”的倾向,值得注意和反思。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检察机关应当始终注重维护检察机关的司法属性、坚持权力制约和权利保护的价值取向、强化自我监督约束并推动公民社会的独立自治,自觉遵循司法规律,理性恰当地介入,以坚守法治为前提和己任,反对为了“创新”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宋国磊 《中国监察》2011,(19):42-42
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来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关键是做到公正廉洁执法。没有执法行为的公正廉洁,就不可能很好地化解社会矛盾和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0.
彭剑波  王运华  成欣峰 《法制与经济》2013,(12):101-102,104
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定位既是重要参与者,也是特殊监督者。检察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首先要立足本职工作,以执法办案为依托,同时创新模式,发挥检察机关的能动性,积极探索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途径,以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