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建 《法律与生活》2010,(23):52-53
报恩主题的剧目 按照梁启超的说法,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就是“报恩”,一切其他的价值观念都由“报恩”发散而来。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尚可别论,但从传统戏曲来看,以弘扬“报恩”为主题的剧目确实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
季卫东 《中国法律》2009,(4):12-14,68-71
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安身”与“安心”,并以信任为社会稳定的基石。但是,追求“信任之治”走到极端,就会反过来,变成对一切都不相信或者在客观上制造对一切的不相信。为什麽这麽说?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实质性信任需要以情投意合或价值共识以及话语共同体为前提,具有排除异质的一元化倾向。为此,在组织和制度的运作上必须采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方针,即为了确保信任不被辜负,首先必须把不可信任的因素剔除,这样才能获得彻底的安心。  相似文献   

3.
公证如何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吉利 《中国公证》2008,(11):12-1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厚重,讲求诚信是我们民族传统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之一,“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承必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格言无不印证了中华民族讲求诚信的美德。我记得一位法律学者说过的令我警醒的话:“要法治,先得让人民信法律。若信都不信,一切都无从谈起。光一般地信也不行,得笃信,信得很深,信得不为威胁、不为利诱。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人民?没有这样的人民.中国的法治就永远令人忧心。”因此我更渴求两个字的普及——诚信。  相似文献   

4.
“监督”是从古到今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词汇。中国传统监督制度历来发达并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却难以产生廉明高效的政府。与之相对,在西方制度体系中并不存在被冠以“监督”之名的公法意义上的制度,然而其发达的法治与有限的政府却相映成趣。中国与西方监督制度上的差别引起我们的反思:监督究竟是不是法治的范畴?它能否与法治兼容?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法学》2009,24(5):F0003-F0003
每一份刊物自有传统与品质,其生命在于延续与坚守:延续者,是精神之传承与使命之传递,经时间历练而成一种“传统”;坚守者,是态度之明确与立场之坚定,经时间淬炼而成一种“品质”。历经二十三载风雨路程,在历届编辑与读者的精心呵护培育下,《研究生法学》(研法)因延续传统与坚守品质而永葆其特色鲜明的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6.
刘昕 《中国律师》2008,(8):93-93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平衡心态,当然也都是为了追求快乐,可是我们所做的一切,又往往令我们心态失衡.令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那么如何最大程度地破解这个悖论?我们回到影响了我们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去寻找破解的答案,可能我们浑然不觉,但事实上这些核心文化已经从各个方面深深渗透了我们的每个细胞,这就是最好的契入点。  相似文献   

7.
倪铁 《犯罪研究》2011,(2):49-57
在中国传统刑事司法运作过程中,刑官的具体刑事法行为的采取往往遵循一定的准则。当我们以现代刑事司法理念,立足于挖掘传统刑事司法智慧,考察中国传统刑事司法活动中的抽象准则,我们可以发现它遵循“文书约束”准则,追求“法律之治”。此外,它遵循“据证推事”和“察情推事”准则,并将之作为自己的证据和逻辑基奠;它推崇有限公开准则,以达到教化民众和阻吓犯罪的双重目的;它奉行效率准则,还灵活地采取了协作准则,以保证整个传统刑事司法活动的顺利运行,实现刑官所追求的“无讼”的理想帝国秩序。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法学》2010,25(3):F0003-F0003
每一份刊物自有传统与品质,其生命在于延续与坚守:延续者,是精神之传承与使命之传递,经时间历练而成一种“传统”;坚守者,是态度之明确与立场之坚定,经时间淬炼而成一种“品质”。历经二十三载风雨路程,在历届编辑与读者的精心呵护培育下,《研究生法学》(研法)因延续传统与坚守品质而永葆其特色鲜明的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法学》2010,25(2):F0003-F0003
每一份刊物自有传统与品质,其生命在于延续与坚守:延续者,是精神之传承与使命之传递,经时间历练而成一种“传统”;坚守者,是态度之明确与立场之坚定,经时间淬炼而成一种“品质”。历经二十三载风雨路程,在历届编辑与读者的精心呵护培育下,《研究生法学》(研法)因延续传统与坚守品质而永葆其特色鲜明的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文明孕育出荦荦大端的传统侦查文化的同时,东西方其他古老文明也培育出了精彩纷呈的侦查文化。在比较法律文化的视野下,与其他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侦查文化对比之中,我们更可以发现中国传统侦查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中国传统侦查充溢着关切人的“民本主义”色彩;“专制集权”构成中国传统侦查文化的根本品质;传统侦查文化中充斥着“工具主义”;中国传统侦查非常注重经验的积累,并发展起较为丰富的传统侦查措施体系和谋略体系。中西方传统侦查文化的嬗变既有殊异,也有共通之处,它们的嬗变过程为中国传统侦查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镜鉴。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法学》2009,24(4):F0003-F0003
每一份刊物自有传统与品质,其生命在于延续与坚守:延续者,是精神之传承与使命之传递,经时间历练而成一种“传统”;坚守者,是态度之明确与立场之坚定,经时间淬炼而成一种“品质”。历经二十三载风雨路程,在历届编辑与读者的精心呵护培育下,《研究生法学》(研法)因延续传统与坚守品质而永葆其特色鲜明的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12.
柯岗村是肥东县梁园镇一个偏远小村.土地资源丰富,是传统的农业村。但由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土地回馈农民的总是微乎其微。当选县十五届人大代表后.我经过调研在履职之初便提出了相关建议,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方式,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3.
刘志权 《江淮法治》2012,(24):39-39
国人从来重视家庭教育,所谓“养不教.父之过。”至于如何教.则似乎少有通行标准。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中国的传统教育.大致还是比较严厉的。严厉的教育之下,我们既出产了孟子这样的思想家.也出产了孔乙己这样等而下之的庸众。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形成的中国与西方两大绘画理法,分别渊源于各自的哲学与美学体系,它们之间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决定了中国绘画崇尚“优美”,注重表达国家的主观精神和理想,艺术创作中遵循“以诗为法”、“以书为骨”的原则,力求在绘画中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西方传统的“天人相胜”的哲学观,决定了西方绘画崇尚“壮美”,偏重描绘客观对象的外在形态,采用科学方法,塑造绘像的立体感,力求达到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的艺术效果。通过相互比较研究,有助于艺术家和鉴赏运用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方法,创造和鉴赏不同民族的绘画艺术,获得各不相同的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也有利于我们立足于本民族艺术之根,借鉴一切有益于我们民族艺术发展的外民族艺术,以创造我们新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陈华 《中国审判》2011,(11):90-91
千百年来的“官本位”社会,造就了老百姓要么畏官、怕官,“民不与官斗,屈死不告状”,要么积累到“官逼民反”走上极端的文化心理特征,这显然不利于我们当今社会的依法治国。但“礼之用,和为贵”、“冤仇宜解不宜结”的文化传统又为矛盾的化解、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心理保证。在司法实践中,我院尝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以中、正、仁、和四个字贯穿行政审判的全过程,有效化解行政争议,切实维护了官民和谐。  相似文献   

16.
传统刑法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绍先 《现代法学》2005,27(4):67-73
“以人为本”含有人道主义、人本精神、人性、人权的丰富内容。“以人为本”的说法最早出自先秦法家管仲之口,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在历代刑法思想、刑法制度,以及刑法条文中都有深刻的反映和具体的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苗勇 《江淮法治》2011,(22):22-22
传统中国对法律的认识是极为片面的.总以为法律是专门对付坏人坏事的,叫做“绳顽警愚”,曹操说:“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所以,在以仁义道德的儒家学说为主流意识的社会里,大家都对法律避而远之。  相似文献   

18.
孙悟空跟白骨精谈恋爱,武松爱上潘金莲,就连我们的“诗圣”杜甫也曾成为被恶搞的对象,这种“无厘头”的“创作”失去了基本的道德判断和是非观念,正邪不分,真假难辨,粗俗不堪,无聊至极。“当‘搞’的对象被不乐意地丑化或被传统道德不接受的时候,‘搞笑’就成了‘恶搞’。”当恶搞的对象是历史传统文化,还“风靡一时”,受人“追捧”的时候,就危险了。  相似文献   

19.
《政府法制》2013,(3):7-7
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组委会执行主席李裕龙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认为这个头饰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比赛中采用这种形式,会更加出彩、更有东方韵味,也会让西方观众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向世界传递东方美感。“我们的本意是依托比基尼小姐的赛事弘扬中华文化,决没有故意‘糟蹋’京剧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人民调解制度渊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上的调解实践有着极其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背景。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先工之道斯为美”、“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人民调解制度就是在继承民间调解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与法律制度的,被誉为“东方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