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各地政府对于打击非法行医工作都是非常的重视,但是多年以来非法行医的现象却屡禁不止,非法行医的行为给老百姓的健康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工作,对非法行医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能对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舒玲华  徐惠 《证据科学》2001,8(3):141-143
近年来,非法行医行为急剧增多,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和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也不断增加,而司法活动中对涉及非法行医的案件的处理中常因对“非法行医”行为确诊上产生医疗事故、非法行医、民事伤害等分歧,导致案件定性困难,直接影响案件审理。本文主要就非法行医行为的概念、表现形式及司法实践中如何界定与确认等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非法行医行为的争议不断。司法实务中对非法行医类案件的处理也大相径庭。究其根源,非法行医定义本身有诸多争议。笔者认为非法行医存在行政法与刑法不同层面的理解,区分其二者才是解决争议的关键。本文将从以往的司法判例出发,明晰非法行医罪所要保护的根本法益在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从而解构成立本罪的具体情形,以期为今后对此类行为的定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非法行医因其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已成为社会公害,区分非法行医的行为形态,明确其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对于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和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而现实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根据我国刑法第336条的规定,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关于非法行医罪的主体问题目前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本罪是特殊主体犯罪,另一种认为本罪是一般主体犯罪,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只能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才能成为非法行医犯罪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不具备医疗技术、医疗知识的普通自然人;(2)具备医疗技术,但尚未取得合法行  相似文献   

6.
根据卫生部等七部门《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要求,我市自2005年5月起,在全市23个县(市)区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为总结评估全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导今后工作深人开展,2007年7-8月,我们埘23个县(市)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评估。  相似文献   

7.
1999年末,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章俊理、章君鹏等非法行医罪案,在江西省甚至全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该案一审判决书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对非法行医罪中医生执业资格的认定标准以及审查范围,笔者借此谈谈不同的认识。一、医生执业资格的认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6条的规定,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因此,确定行为人是否取得医生执业资格是判断行为人的行医行为是否构成非法行医罪的关键。确定行为人是否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医生执业资格”。“医…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着力解决非法行医的突出问题,在打击非法行医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6个部门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目前,该行动已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9.
非法行医是社会顽症,需要加大打击力度,刑法与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都有对非法行医制约和处罚的相关条款,但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在查处的有效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就非法行医的表现形式和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平 《证据科学》2001,8(3):143-145
本文结合部分非法行医典型案例讨论该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问题,对于非法行医行医造成人身健康受到损害的程度如何界定,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作者认为应以刑法为基础,参照《人体轻微伤的鉴定》、《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作为主要依据,并考虑非法行医行为在这类案件中的参与程度,综合鉴定。  相似文献   

11.
沈晋芳 《法制与社会》2011,(36):77+91-77,91
本文通过对一个案件的评析,阐释了非法行医的相关构成要件,并捐出了认定非法行医罪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卫生部等七部门《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石家庄市自2005年5月起,在全市23个县(市)区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为总结评估全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导今后工作深入开展,2007年7~8月,我们对23个县(市)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峰  谭静 《中国卫生法制》2009,(2):13-14,12
在利益机制的趋动下,非法行医现象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医疗管理秩序。刑法虽规定了非法行医罪,但是目前对该罪的认定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诸多争议,争议的焦点之一即是菲法行医罪的主体要件。笔者试通过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能有助于对非法行医罪主体的准确界定。  相似文献   

14.
97刑法增设非法行医罪,对于规范国家医疗卫生秩序、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但刑法对非法行医罪只作了抽象性的规定而缺乏可操作性,司法机关在对该罪的法律适用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同时,理论上对非法行医罪的界定也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探讨了非法行医罪构成要件的理论分歧,并对非法行医达到"情节严重"的界定和非法行医罪中结果加重犯的因果关系认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非法行医罪在相关的法律中并没有详细的介绍,但是其在现实生活中是有一定作用的.非法行医罪作为法律规范对医疗管理及保证公民健康权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对非法行医罪是一种职业犯进行分析.对非法行医罪是行政犯进行分析、对非法行医罪是身份犯进行分析、对非法行医罪中的医疗行为进行分析四方面,对非法行医罪在刑法学理论上的定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人们对非法行医罪诸多分歧性的理解,造成了非法行医罪的运行冲突,抑制了非法行医罪作为规范作用的发挥,对该罪进行立法分析,有助于对非法行医罪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近来,在边缘山区因非法行医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笔者从某县检察机关受理的15起案件中所看到的事实,可谓触目惊心。非法行医不仅严重地破坏了国家的医疗管理秩序,而且也严重掠夺了患者的人身安全,尽管卫生执法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非法行医却屡禁不绝。据调查分忻,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8.
郑飞 《检察风云》2023,(3):11-13
<正>目前对非法行医罪适用的全部分歧,主要来源于对“非法行医”行为本身的理解。非法行医罪具有“行医”的外观,其特殊性在于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人冒充已经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行医,其“非法性”的认定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如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以下简称《医师法》)和2017年修改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9.
《天津检察》2008,(5):59-59
对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法惩处非法行医犯罪,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奴才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非法行医罪是我国于1997年新增设的罪名,在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又颁布了《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理论界和司法界对该罪的理解存在着诸如对于非法行医罪中主体的认定、非法行医罪行医行为等问题多种不同观点。同时,伴随我国医疗服务业迅速发展,如何有效对其进行规制,迫切需要学者给予理性回答。本文通过相关案例介绍及对争议焦点分析,探寻非法行医罪主体、"行医行为"、救助行为等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望能为日后非法行医罪实践难题的解决提供帮助,促进医疗行为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