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任何商品的价格增长是有一定限度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一样,不会只涨不跌。近期,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或收音机,看到的、听到的无一例外都是房价上涨的消息。专业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二环内楼市整体步入每平方米3万元的时代,四至五环区域高端社区房价劲涨,其中二环以内,二至三环区间开盘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8,(1):46-47
中国楼市再次以凌厉涨势给2007年留下浓重印记。然而,在“涨”这个近年来楼市不变的主题下,在历经了数次加息、“第二套房贷”、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多轮调控之后,市场格局也许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各种力量的心态也在悄然转变。 2007年底,社会各界激烈争辩“楼市拐点是否来临”,共识难以形成。从2007年底前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有部分原来房价涨得过高的城市出现楼市成交量萎缩,价格涨幅趋缓或回调的现象。这到底是一个趋势,还是一个暂时性的现象也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小测验     
魏信德 《半月谈》2005,(7):69-69
商品房价格如今涨得飞快,没想到墓穴的价格竟然能涨过房价。仅在宁波,单个墓穴每平方米平均价格就突破了6000元.有的甚至超过1万元.而这还是去年的行情.今年墓价还在翻新。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突出问题——房价过快上涨去年房屋价格过快上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从1988年开始,这17年来城市商品房平均价格都是在涨,平均涨幅为年上涨12%。而最近6年来商品房价格涨幅仅为1.3%-5.8%,这是由于前几年实际上发生的通缩造成的。但是去年商品房平均价格上涨了14.4%,其中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上涨15.2%。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严价格过快上涨”作为工作要求。怎样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目前“抑制需求”的调子占主流的情况。因为,我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且是管供给的,今天就讲如…  相似文献   

5.
赵晓 《小康》2008,(2):56-57
所谓"拐点论"是虚妄的,其实更多表明的是社会公众对拐点的期待。围绕着房价未来将是跌还是涨,各路英雄开始了一场关于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拐点的讨论。有些人认为楼市的冬天已经来临,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拐点。而有些  相似文献   

6.
庞大的外汇储备通过外汇占款改变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导致货币供给量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成倍增长,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产生了影响,其中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尤为明显。外汇储备对房地产价格具有正向的冲击效应,且这一冲击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从供给需求影响的比较来看,外汇储备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程度也明显大于供给与需求对房价的影响,成为了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一线城市楼市火爆,房价持续上涨。这里面固然有一线城市需求相对旺盛等符合市场规律的缘故,但价格短时间内暴涨,其中的非理性因素应引起高度关注。楼市发烧,绝非夸张。上海一业主一天内涨价三次;虹口区352套新房一天内被抢光。而1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依然为深圳,达52.7%,已连续14个月领涨全国。深圳房价正在与北京、上海全面接轨。  相似文献   

8.
郝利花  简杰 《人民论坛》2011,(8):160-161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对普通商品属性和投资品属性的住宅房地产价格状态进行研究后发现,住宅房地产市场价格能够适应市场供需,但其价格却是不合理的;作为投资品,住宅房地产市场价格受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利率和上一期房价的影响,投资属性突出,但并不是非理性波动,而后者是使房价不断高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易祥 《今日广西》2008,(7):44-45
近期,关于“中国房地产冬天的到来”和“中国楼市将出现拐点”的观点颇多,其中最关键、最敏感、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也就是房价问题。那么,2008年中国的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呢?  相似文献   

10.
张立伟 《现代领导》2007,(10):15-15
任何一种商品,只要进入市场.价格就有涨跌.住房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等,房价已历经起起落落的多个周期。而中国的买房者,无论投资炒楼的,还是自买自住的,仿佛都忘却了“房价会涨就会跌”的这一经济铁律。这也难怪,中国全面推行房改,尚不足10年。这期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生活迅速改善,楼市规模高速膨胀。我们的楼市,还没有出现全局性的低迷。甚至在楼市起伏的曲线图上,人们似乎还看不准第一轮上升区的顶点。  相似文献   

11.
刘彦华 《小康》2015,(1):32-33
"稳",虽然对中国楼市只字未提,但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经济如此定调来看,2015年房价是涨是跌,中国楼市何去何从,关键还在于,谁会先扛不住。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楼市在新常态下步入了"白银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应该如何梳理总结2014年中国楼市发展态势?起落转折的中国楼市在2015年又将走向何方?政策、市场、房企……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办呢?担忧不等于看衰2014年的中国楼市降温明显,房  相似文献   

12.
吴洁 《小康》2014,(8):31-33
目前北京新入市的项目多集中于五环外的近郊,房山已成为楼市成交最热的板块之一,虽然当前房价已有明显的涨幅,但与市区相比仍处在价格洼地,因此有相当大的刚需人群有意向在房山购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楼市总是那么令人纠结,怕它涨太快,又怕它跌太快,分寸不知如何拿捏,时机不知如何把握。这不,持续一年半多的“史上最严调控”似乎又到了一个节骨眼上。此时,楼市“降价潮”在全国逐步蔓延,“限购”政策的坚定支持者李稻葵的观点是:“房价上涨不可能,那样是政府掮自己耳光,但房价大跌也不可能,因为如果房价在北京、上海、广州出现10%下降的话,  相似文献   

14.
我国楼市带有浓厚的政策色彩,欲知后市如何,还需分析政策的来龙去脉。自2003年开始,我国房地产调控持续进行,其中2005--2007年尤甚。然而,调控效果却并不乐观,尤其是房价一直未能如愿稳住。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低迷的双重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亦遭遇冷局,当年10月,楼市政策大变,一揽子刺激性措施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15.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0,(17):42-44
今年4月,中央政府推行楼市新政,旨在遏制房价过高过快增长,引导合理性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被认为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最严厉的一次宏观调控。近两年,老百姓对快速上涨的房价一直颇有意见,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出发,选取货币供应量、利率、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具有一定的调控效果;短期内,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房价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利率调整不是调控房价的有效手段;利率政策有较长时滞,但对房价波动的贡献度大于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17.
刘上 《小康》2013,(7):62-63
全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月度动态播报(2013年6月)6月楼市鸣金收兵,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总体而言,其监测的43个城市成交量环比逾五成下跌,成交价格略有下降,涨势放缓。其中,成交量环比涨幅最大的是北海,上涨37.76%;成交量环比下跌幅度最大的是三亚,跌幅为44.13%。10个重点城市中,环比涨  相似文献   

18.
给我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对于打拼在这个城市的人而言,无疑是一个恒久不变的梦想。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纷纷借款或贷款供房子,因此出现了所谓的“房奴”。一边是房价呼呼上蹿,银行加息声不绝于耳;另一边是租赁价格也水涨船高。近来.楼市调控举措的频频“出拳”。让不少是买房还是租房更为划算的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以来,随着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全国房地产市场急剧降温,房价开始回落。但与此同时,房租价格开始迅速上涨,一些大城市的涨幅超过30%。我们认为,本轮房租上涨有季节性波动、房价上涨滞后效应影响和投机炒作等因素,但非典型性流动性宽松引起的通胀预期是根本原因。房租上涨可能向中小城市传播,中国政府应当加快政策调整,避免出现经济滞涨。  相似文献   

20.
邰莲 《台声》2004,(4):43-43
北京房地产推广案不断,大型房地产看板成为城市里的最大特色。台、港、澳资金源源不绝进入北京房市,炒热当地房产,房价去年至今已涨了将近一倍。专家说,北京房地产市场是“健康”的,预期房价还会再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