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存在选任范围过窄、选任资格条件规定不明、选任程序缺乏规范和透明度等问题,不利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健康发展。因此,需从拓宽人民监督员的选任范围、明确人民监督员业务素质的标准、改革人民监督员的选任程序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了《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以来,在实践中起到了促进检察机关依法文明办案,提高办案质量,保障维护人权的良好效果,初步建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年的试点,人民监督员制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显现了蓬勃生机。但是人民监督员制度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创设,人民监督员选任模式主要是检察机关自己选任人民监督员或者检察机关起主导作用,理论界对此提出了新的质疑,认为检察院自己选人监督自己。影响了人民监督员制度作用的发挥,成了制约人民监督员制度深化和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人民监督员的产生机制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人民监督员产生机制,有利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健康发展。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试行)》)对人民监督员的产生进行了专章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民监督员具备的条件、产生程序、  相似文献   

5.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完善涉及的法律较多,但是,从根本上讲,主要是刑事诉讼法和检察院组织法。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试行规定来看,人民监督员制度既带有实体性质,也带有程序性质。既是一项有关诉讼的制度,又是一项组织制度。正因如此,本文仅就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完善谈些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第一条为了加强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制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7.
2010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了《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并经中央同意,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该《规定》在原《试行规定》的基础上,对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方式、监督范围、监督程序等作了调整和完善,将人民监督员监督由形式意义层面上升到了实质意义层面。因此,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转换,以落实《规定》要求,促进监督活动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的三大法律问题:一是从人民监督员制度产生依据上看,人民监督员制度缺乏法律直接规定;二是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基本内容上看,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机制与监督目标严重背离;三是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效果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有效性与司法独立相矛盾。通过这三个问题的研究,一是指出目前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还存在严重问题,对这种新生制度的快速增长不要期望过高;二是提出解决人民监督员制度问题的一些思路,为这种新生制度的茁壮成长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检察机关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行,对于强化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外部监督,促进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办案质量, 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试行规定》),人民监督员主要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的“三类案件”和“五种情形”进行监督,其中  相似文献   

10.
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是指将人民监督员制度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予以确定。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制化既有现实的必要性,也有实践的可行性。目前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案。本文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制化模式可参照但又不能完全照搬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立法模式。具体是:应在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增加原则性规定;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专门、全面、系统的规定;高检院会同司法部制定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具体细则,对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具体操作办法和程序作出更为明确、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在不断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10月,最高检下发了《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下简称"《规定》"),标志着人民监督员制度结束试点转向全面推行。与试点工作试行规定相比,新的规定进行的修改之一是调整了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因应制度自身发展的需要将"五种情形"纳入刚性监督范围,但根据试点情况,"五种情形"的开展并不理想,检察机关如何作出有效应对将是人民监督员工作迫切解决的紧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苏毅 《天津检察》2009,(2):41-42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35条“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作出提起公诉、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自行侦查的案件在侦查终结后,发现:1、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情形之一的:2、没有犯罪事实的,或者依照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和不是犯罪的:3、虽有犯罪事实,但不是犯罪嫌疑人所为情形之一的,应当由侦查人员写出撤案意见书,经侦查部门负责人审核后,送人民监督员评议,再报请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撤销案件。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扩大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确定海西州院和格尔木市人民检察院为全国扩大试点院、全省16个试点院之列,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稽素凌 《内蒙古检察》2005,(3):40-41,27
2003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了《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这是检察机关自觉接受监督、真正将人民对检察机关的监督落到实处的有益尝试。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对检察机关拟作不起诉、撤销案件处理及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由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的制度。据此,引入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公诉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近日,玛纳斯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玛纳斯县人民监督员工作办法》,并任命人民监督员监督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这在新疆尚属首例。8月27日,县检察院又组织召开了人民监督员座谈会。人民监督员在会上纷纷发言,表示作为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人民监督员,一定会加强与县检察院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职务犯罪案件办理进展情况,按照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有关规定和《玛纳斯县人民监督员工作办法》尽职尽责做好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刘志成 《中国检察官》2004,(4):16-17,20
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发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是检察机关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推进诉讼民主的探索,开启了一条落实宪法规定,实行民主监督的新途径,将有助于解决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促进检察机关提高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公正。《规定》除了对人民监督员选任条件与方法提出要求外,还对人民监督员监督的内容,监督程序启动、操作步骤及方法等进行了规定。《规定》方向正确,具有开拓性,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是,任何规范性文件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项没有参考借鉴的探…  相似文献   

17.
王伟 《法制与社会》2011,(15):118-119
人民监督员是权利对权力的监督,属于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检察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在选任、管理和监督程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在美国当警察可谓一件既麻烦又辛苦的事情。美国的《刑事诉讼法》就像是一部"警察约束法",它不厌其烦地规定了警察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搜查、逮捕、盘问、窃听等涉及介入公民人身权、隐私权及财产权的法律程序中应当遵循的程序和规定。因此,警察稍不留神就会涉及非法侵害公民权利。美国的《刑事诉讼法》之所以如此设计,主要原因在于该法主要起源于美国的《宪法》,而《宪法》是一部人权保护法,因此,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美国的《刑事诉讼法》更像是一部处处限制警察、保护人权的法律了。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试行)》),将人民监督员制度引入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过程中,这是检察工作的一个重大创举。从2004年10月份开始,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几年来,对于人民监督员的人员组成各地做法不一,有的是从从事过司法工作的人员中产生,  相似文献   

20.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工作开展已八年,作为一项制度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遵循,在详细考察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内蒙古检察机关试行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对人民监督员监督权的定位、人民监督员的选任、监督范围和程序、监督的效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思索和总结,提出了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