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彦 《新法规月刊》2011,(2):116-119
导致儿童从事乞讨的原因是复杂的。因此,在选择解决儿童乞讨问题的对策之前,应先探究迫使儿童走向街头的具体原因。如果政府想更有效地解决乞讨问题,就必须关注和区分乞讨者的年龄结构。有效的乞讨规制政策(法律)必须对成年和未成年乞讨者加以必要的区分。如果拐卖儿童犯罪的确是导致我国儿童乞讨现象的主因之一的话,那么政府就必须动员足够的执法力量“斩草除根”。同时,应当善于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使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解决儿童乞讨问题。在通过“打拐”切断儿童乞丐的滋生土壤之后,政府应当专注于规劝仍然在街头从事乞讨的未成年人,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儿童福利应当成为政府政策侧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2.
禁讨区与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关注禁讨的讨论已有些时候了,最近看了大连市府制定规章“首设城市禁讨区”、禁止在许多公共场合乞讨的报道,①不免想谈点看法。乞讨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社会现象,估计当今任何社会都难以消除。君不见,世界上富强如美国者,其最大的“窗口”城市纽约的各种公共场所,也无不点缀着乞讨方式各异的乞讨者。不过,在那里我见到的乞讨者都是文明礼貌的,对他人的权利与自由决无妨碍。同样,在那里,人们通常只会听到如何更好地解决无家可归等社会问题的讨论,听不到有人指责乞讨影响城市市容谋划予以禁止之类说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少数人因这样那样…  相似文献   

3.
钱蘅  赵楠楠 《法制与社会》2011,(31):187-188
乞讨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社会的“顽疾”有非常多的乞讨儿童是跟着父母乞讨或者被父母出租给了职业乞讨者。其中还有一部分乞丐儿童是被拐卖的失踪儿童。解救乞讨儿童不仅解救那些被拐卖的儿童,而是让所有的乞讨儿童,从乞讨的生活状态中解救出来。当被拐卖的儿童面临失去生存权、生命权的时候,问题的关键是应当确立国家社会福利机构的辅助监护制度和儿童的福利保障制度,以及儿童保护法的完善才是解决儿童乞讨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栾超 《法制与社会》2013,(25):76-77
城市的和谐发展要求对城市乞讨进行有效管理,在维护乞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该要求其承担其相应的义务遵守相应的法律规范。解决乞讨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全面发展,然而当下我们更需要面对的是救助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秩序的有效维护以及公民同情心理的不可欺骗。由此,加强对乞讨者的管理,杜绝欺诈乞讨、职业乞讨理应成为这一问题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何晴 《检察风云》2006,(24):74-75
近来秋风萧瑟,气温骤降,各大城市纷纷针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出台了新的文件,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寒风中四处流散的乞讨者,这类意见的出台着实在日渐寒冷的季节来临时给予了社会关怀与温暖。但长沙市政府办公厅发出的《关于进一步明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职责的通知》似乎显得有些刺眼。本期聊天室就来聊聊“面对乞讨”。  相似文献   

6.
吕鑫 《法学杂志》2012,33(5):141-145
现今普遍设立的禁讨区存在争议,而宪法学的视角则认为政府固然有维护公共秩序的权力,但那些以维护生命安全为目的的乞讨行为同样受到生命权的保护,由此在权力与权利交汇之时必须谨慎的权衡。而现今的禁讨区则往往忽视了乞讨者的权利,并侵犯了其生命权和平等权。但不得侵犯并不等于不得限制,以尊重乞讨者的权利为前提,通过修正仍可提出一种合宪的禁讨区。  相似文献   

7.
常听民间调侃,日子好了,地上的毛票和钢铺没人捡,心情好了,还会给乞讨者大票,真不知钱多还是少?有人捡钱不还,有人拾金不昧,褒贬不一。笔者汇集了一些发生在心不贪、心眼好、心术正的人身上的拾金不昧的感人事,凝结成正能量,传播给你我他,并期盼持久长远。  相似文献   

8.
袁奇弘,15岁,来自青海。3年前,因为没有户口被迫辍学。他和弟弟一起跟随离婚的妈妈出来流浪。但他与其他流浪乞讨者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身边有一个已经发黑的编织袋,里面装满了书,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看。  相似文献   

9.
如何准确认识乞讨权,如何准确划定禁乞区、如何加强乞讨者的管理,实现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能懈怠的命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许一君 《法制与社会》2013,(22):189-190,199
北京地区流浪乞讨现象十分引人注目,这次调查发现64.8的受访者认为经常遇到流浪乞讨人员。海淀区居民对于流浪乞讨现象的态度是比较宽容,绝大多数人有过施舍的行为,而且金额适中。对于不同类别的流浪乞讨人员,海淀区居民显现出不同的施舍意愿,对残疾乞讨者施舍意愿最高,对健全且有劳动能力的乞讨者施舍意愿最低。影响海淀区居民对流浪乞讨人员施舍行为的因素有特定情境作用、施舍意愿、性别、宗教信仰、年龄、收入。而最终和施舍水平无关的个人特征因素是出生地(城镇/农村)和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对北京居民的问卷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北京公众对城市流浪乞讨行为的认知、态度、行动反应及其对救助管理的立法意见。研究发现,在当地公众的经验世界中,不同类型流浪乞讨行为存在的范围不同,大多数人认为流浪乞讨行为具有多方面的消极影响;政府应该进行管制,主张分类处理不同性质的流浪乞讨者并采取个别化的措施。在管制职业乞讨行为上,大多数人主张政府号召市民慎重施舍,立法规定流浪乞讨者家庭和当地政府的责任。同时,大多数人对设立禁讨区和在特定时期采取强制救助措施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是首要的人权。地方政府"禁讨区"的划定与设置阻断了乞讨者获得帮助的主要来源,导致的结果就是乞讨者的生命权受到威胁,政府所设置的"禁讨区"涉嫌违宪。我国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生命权制度,应当修正宪法,将公民生命权的保护明文写进宪法。为了实现对生命权的有效保护,我国需要建立起有效的针对包括公民生命权等基本权利在内的宪法救济制度,设置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明确宪法监督机构的审查范围及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13.
由湖南省监狱局历经三年多精心设计打造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采用“两个分支”、“三个阶段”、“三方评价”、“三个结合”的架构,解决了三大“难题”,促进了四个“优化”,实现了五方“突破”,革故鼎新,求真务实,脉络清晰,独具特色,开创了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新路径,在试运行中取得了较好效果。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是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乞讨权到底是不是一种人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乞讨的自由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良好秩序,这似乎成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从另一方面来思考这一问题,即不可以把乞讨者的乞讨自由定义为一种权利,而是通过更加完善合理的社会救济体系来保证乞讨人员的生活,从而也为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人民调解作为一种“柔性”的纠纷解决方式,是一种“向前看”的制度设计,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实现利益“双赢”。笔者认为,要把人民调解这种“柔”的特点张扬开来,实现最佳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人民调解员应在掌握“五个策略”、“六个时机”、“七个方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杨平 《法律与监督》2008,(10):19-20
基层检察机关在服务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尤其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等“五个意识”,贯彻好“党的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等“三个至上”的原则,围绕“和谐”做好文章,正确充分地履行职责。为此,要在破解事关“和谐”大局的三个重点课题方面要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杜雨新 《中国监察》2013,(22):31-31
今年以来,河南省临颍县纪委、监察局积极拓展反腐倡廉教育阵地,在南街村、小商桥、陈星聚纪念馆三个国家级景区融人“廉”元素,做实“廉”文化,创建了“红色”、“古色”、“墨色”三个旅游廉政教育基地,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四个结合”,建设“五个工程” 在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辽阳县人民检察院结合实际,提出了建立“四个结合”,建设“五个工程”,通过建立“四个结合”的制度来指导“五个工程”的建设。“四个结合”是指:一是要把教育活动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二是要把教育活动与端正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结合起来;三是要把教育活动与推动新时期检察工作的创新结合起来;四是要把教育活动与如何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结合起来。“五个工程”是指: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五条禁令”得到贯彻执行,丹江口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的同时,认真开展“七查活动”,突出整治“四类问题”,狠抓“四个落实”,注重“五个结合”,不断强化措施确保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二检会确定的“加快实现西部领先,力争跨入全国一流”的奋斗目标,我院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个明确、一个细化、一个制定、一个突出、一个落实的“五个一”工作思路,并制定了发展规划,以检察工作实现“五个领先、八个体现”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落实责任措施,努力实现我院检察工作的“加快”和“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