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就是客观存在的史实,清末大规模的变法修律活动,是清末统治者很不情愿但又只能选择的。符舍当时国情的社会变革活动。变法修律本身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但由于清朝统治者极力维护过时的封建集权体制,逆时代的大潮,变法修律的光彩随着政权的覆亡而湮灭了。透过历史的发展长河,从清末变法的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看到清米修律作为中国法律发展史中重要的一段历程,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清末变法修律中,虽有阵营之分,但争论焦点及修律方向主要受数位关键人物影响.他们的政治立场、自身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变法修律的进程与实效.本文从"人物"这个角度来分析清末修律.  相似文献   

3.
清末,清廷在内忧外患之下,推行变法修律,改革司法制度,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狱制改革。作为狱制改革措施之一,罪犯习艺所在全国得以普遍设立。而其中,尤以天津习艺所最为成功和著名。在清末变法修律的大背景下,分析传统狱制的衰微以及狱制改革思想的形成,详细考证天津习艺所的创办始末,对于我们了解这一历史和现代司法改革实践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张建飞  张海峰 《法学杂志》2007,28(3):157-160
清末修律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端,"切实平允,中外通行"的指导思想,不可不谓谨慎中允,但在指导修律实践中却使立法者遇到了法律自身的自然演化与激进的变法改革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这种冲突,修律者必须面对,但又不能妥善有效地解决,导致了清末虽然修订了大量较先进的法律制度,却没有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实际的作用.清末修律,在这个意义上,失败了.  相似文献   

5.
朝阳大学——中国法学教育之一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法学教育与朝阳大学有不解之缘,而朝阳大学又与清末变法修律密切相联. 1902年,经过长久酝酿,清廷正式下诏修律,派刑部左侍郎沈家本为修律大臣,两年间正式成立了修律馆.沈氏认为"法律为专门之学",应培养"专门之人",从"中枢长官"到"百里长吏"皆应知律.他激烈抨击科举取士不讲究"经世致用",不重视法律之学.他积极主张兴办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作为清末变法修律的技术性官僚,沈家本提出的改革措施,可谓亘古未有,开创了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先河。对沈家本修律的贡献,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对其司法改革的关注和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思考。本文主要以司法改革为切入点,对沈家本的司法改革措施加以论述,提出对当前司法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清末著名法学家、变法修律大臣沈家本生活在一个风云激荡、世事多舛的时代.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处于深重的危机之中.西方列强在以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在神州大地上横行的同时,也挟携着西方文化以如潮之势涌入中国.在中国传统法律行将分崩离析,而西方法律还不为国人了解的情况下,沈家本受命修律.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刑事立法的特色●中国民航学院社科部杨惠一、近代刑事立法概况从清末经北洋政府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近代刑事立的历程是曲折而艰难的。1901年清廷发布“新政”诏旨,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变法修律活动,中国近代刑事立法的序幕,也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相似文献   

9.
与《罗马法与中国古代契约法》一文作者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罗马法与中国古代契约法》一文作者商榷徐忠明学界通说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接触、碰撞,乃至吸收、融汇,始于晚清变法修律。最近,胡留元、冯卓慧两位教授发表《罗马法与中国古代契约法》(以下简称胡冯文)一文①,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视域研究...  相似文献   

10.
法学家们认为,由WTO推动的这场"变法运动",将是继清末大规模变法修律以来,中国对西方法学精神的一次重新体认.其对中国的市场机制及社会机制将产生旷日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界初叶起,在政体纷争,变法修律及西方法政学说大规模引入等多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开始了法律西化的历程。本文主要对中国法律现代化模式的基本思路,冲突及误区进行了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中国法学界和司法界一直存在着一种通过变法修律来推动制度变革的思路,并希冀依此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难题、矛盾和冲突。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律师法之前,无论是法学界还是律师界,都在从事推动立法机关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工作,以为只要说服立法机关完成  相似文献   

13.
律师不是“讼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斌 《中国律师》2004,(8):49-49
鸦片战争后,清帝国国势日衰,内忧外患。为强国富民,挽救危亡.清政府被迫对延续数千年的中国法律进行修订,沈家本受命担任修律大臣。在这场规模浩大的变法修律运动中,西方的律师制度引入了中国。1910年,清廷颁布《法院编制法》.首次在法律上确立了律师的地位。自此,中国有了法律上承认的律师。 有讼事,必有于两造之外的助讼者,此乃社会之客观所需。西人诉讼形成了律师及律师制度,缘何国人打官司  相似文献   

14.
1902年至1911年,清政府最高封建统治集团,在厉行“新政”和“仿行立宪”的招牌下,进行了一次修律活动。这次修律活动,是中国法律史自李悝,商鞅变法后,二千多年来封建统治者自己所进行的一次很重要的法律改革。是中国封建法律向半封建半殖民地法律转化的开始。但是,由于二千多年维护纲常等级名分的封建法律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在修律的过程中,爆发了一场礼教派和法理派的尖锐斗争。在近代法律史上,这场斗争被称为礼法之争。对于这场斗争的过程和内容,从清末以来,不少论著均曾涉及,但都语焉不详。而且在  相似文献   

15.
百年前,武昌城内数声枪响,一扫此前屡战屡败的阴霾,革命懵懂而成。数月间,旌旗飘扬,民意汹涌。尔后,袁氏当国,意图尊位永固,舍民国而成独夫,结果身名俱灭。民意已不可逆转。而民国伊始的法意,革命已然发生,前朝变法修律,稳步向西。  相似文献   

16.
检察制度是国家实施法律检控犯罪的一种司法制度,但与国家实施法律的其他司法制度如审判制度和监狱制度相比,检察制度并没有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作为人类社会进化到法治时代的产物,检察制度的出现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我国于清末变法修律时,始引进继受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7.
检察制度并非中国传统法文化遗传的产品。作为舶来的制度,检察与我们祖先创造、发展并保留的“检非违使”的御史监察,有明显的本质区别。早在清末变法修律之初,到国外考察、学习西方法制的诸大臣就意识到检察官通过“发觉犯罪、实行公诉、执行判决  相似文献   

18.
我国律师行业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我国律师行业管理制度渊源清末变法以前,我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律师制度,更无从谈起律师行业管理。1910年,修律大臣沈家本、伍廷芳拟订《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参酌西方审判体系,设置律师制度。对律师之资格、注册登记、职责、律师公会等,均作出具体规定。但未及实施,清廷  相似文献   

19.
清末修律中的民事诉讼制度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每一位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者都明白清末修律对中国法律制度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既反映在刑法、民法等实体法制度上,也反映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之类的程序法制度上。前者历来是学者关注的重心,而关于后者,相关的文献整理和研究成果却少之又少。就民事诉讼而言,是清末修律过程中诞生了中国的第一部单行民事诉讼法典;是清末修律奠定了其后几十年里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变革的基调;是清末修律将西方民事诉讼法的基...  相似文献   

20.
沈家本(1840—1913年),字子惇,别号寄簃,浙江归安人。“少读书,好深湛之思”,光绪九年中进士,留刑部补官,遂专攻法律。光绪十九年,出任天津知府。历任山西按察使、刑部左侍郎、大理寺正卿、法部右侍郎等职。一九零二年清政府变法修律,设立修订法律馆,任命沈家本为修订法律大臣。一九零九年兼资政院付总裁。沈家本诞生在中国由封建社会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激烈动荡时代,面对列强环伺、江山残破的局面,早年就怀有拯救清王朝的宿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