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标志着各级政府和政府官员由被迫公开信息向自觉及时公开信息转化。面对媒体,"无可奉告"被列为政府官员的禁语。既然面对公众媒体必须要说话,那么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摆在了各级官员的面前。  相似文献   

2.
公民是否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乃至法律信仰,历来是法治的重要实现条件。而党政领导干部如何看待和认识法律,对于法律所怀有的情感和心理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国民乃至整个国家的法律态度。本文在大量问卷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客观描述了我国领导干部的法律情感现状,分析了领导干部法律心理的特点,对提高培养领导干部宪法意识的途径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述了政府官员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塑造好政府官员形象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政府官员良好的媒介形象将产生的沟通作用、动员作用和显著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政府官员贪污罪案件数量逐半上升,犯罪数额越来越大,犯罪官员人数越来越多,且级别越来越高。中国政府官员贪污犯罪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原因、社会心理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为了遏制政府官员贪污,必须进行法制、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政府信任的视域看,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建构了民众对政府的初步信任。实行政府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遏止权力腐败、塑造廉洁政府的有效利器是提升政府信任的长效机制;是赢得民心、夯实我们党长期执政基础的重要环节。以中国国情为由延阻实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与世界大势及时代潮流相背离。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政府官员定位变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荣 《理论前沿》2004,(8):29-31
随着我国逐步实现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变,政府官员定位的变革已经具备了经济基础、政治动力和文化需求。现阶段,我国政府官员定位的变革主要包含从身份向职业的变革、从管理向服务的变革和从对上级负责向对人民负责的变革。为了实现政府官员定位的变革,必须将思想的启迪、制度的推动、法律的规约、监督的完善和管理的创新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政府官员应具备法治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政府官员切实遵循和运用“法治思维”,需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合法:“目的合法”和“权限合法”是前提。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任何权力都需要依法配置到一定职务之上,并且严格按照法定安排予以执行。因此,政府官员作出某一决策,实施某一行为,应符合法律、法规明示或暗含的目的;应符合法律、法规为之确定的权限。这就要求政府官员熟悉法律的具体规范,了解和把握法律原则,切实做到“内容合法”和“手段合法”。  相似文献   

9.
政府官员人性假定问题是制度创新因而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前提性问题。公共管理学界关于政府官员是“经济人”还是“公共人”聚讼不已。综述学界观点,梳理“经济人”和“公共人”的概念,应当明确“经济人”机会主义倾向和可能利他但却是有条件利他的特性;“公共人”是在既定条件约束下理性的、利他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具有非人格化特征以及有限理性和无条件利他等特性。“经.、济人”是政府官员人性实然状态的基本属性,“公共人”是政府官员人性的应然状态。应当以“经济人”为基础,以“公共人”为导向构建政府官员的管理制度,将政府官员的行为导向“公共领域的企业家”行为,从而奠定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行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各级政府中,亲民爱民、为民谋福祉的"个性官员"越来越多。他们个性外露,敢于挑战官场陋习,不愿做四平八稳的"温和官员"。他们的个性施政在给中国政坛吹来新风的同时也引来不少争议,更有极少数官员在缺乏监督制约的体制下跌倒。本文从激励与约束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能够激励更多的官员走上个性施政、为民造福的道路,同时又能够约束他们不至于一味追求施政的华彩和业绩的显赫,从而沉沦和迷失。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主体的广泛性及其信息的即时共享性、互动性、“病毒式”传播速度与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充分提高了公众的关注度,同时信息发布者的观点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事件相关主体的态度与评价,而自媒体的大部分信息内容都会涉及到政府行动与反应,有时甚至直接以政府言行为中心进行传播与评论,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正面的自媒体信息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但负面的自媒体信息则会破坏政府形象,因此,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政府形象塑造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政府官员在行业协会任职现象因行业协会的类型而异,既可能是由于行业协会在资源和合法性上对政府的依赖,也可能是由于政府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过程中对行业协会的依赖。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这种相互依赖关系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制度根源,随着制度环境的变迁,政府官员在行业协会任职现象得以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正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13.
社会大系统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离不开作为重要子系统之政府与媒体的有机协作与良性互动。从根本上看,这种政府与媒体良性互动关系的构建是由体现和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利益决定的。因为代表、判断、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是政府与生俱来的天性与逻辑使命,同时,守护公共利益也是大众传媒的本质属性与逻辑使命。这种共同的属性与使命决定了政府与媒体的角色与功能,一方面是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准则规约媒体的运作空间;另一方面媒体也基于公共利益准则监督和作用政府绩效。构建于公共利益基点上的政府、媒体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与增进。  相似文献   

14.
应对危机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中,近年来各种危机事件的频发,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安定,构成我国政府管理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而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平台、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危机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将助推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以大数据为基础,开展反腐倡廉;借助媒体融合,推动两个舆论场共振,促进民众参与、政务公开;整合新媒体,搭建政府信息平台,创新服务并节约政务成本。  相似文献   

16.
政府部门如何及时真实披露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媒体如何公正、客观地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政府和媒体之间能否形成互动,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有信息公开的意识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17.
官员问责制与建设责任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建构责任政府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2004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因此,他强调:“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这就为中国政府的自身建设和官员问责制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一、建设责任政府,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诉求和行政改革的目标指向。首先,建设责任政府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诉求。“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理念,民主政府不仅要求政府是有限政府、高…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以及激烈程度有增无减,基层政府如果采用传统“新闻封锁”的应对办法,只能使事态升级,造成更大的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的损失。文章分析了基层政府长期“新闻封锁”带来的负面后果,从新闻发布时间、方式、预警机制的建立方面指出部分基层政府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国家高层领导人对各级政府应对媒体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政府部门能否成功与媒体沟通、把握舆论导向已经成为决定突发事件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政府应该要掌握与媒体沟通的各种策略。主要体现为政府与媒体沟通中的信息掌控策略——主动提供;政府与媒体沟通中的信息处理策略——真实有效;政府与媒体沟通中的信息发布策略——及时渐进;政府与媒体沟通中的信息提供策略——口径一致;政府与媒体沟通中的信息表达策略——有人情味;政府与媒体沟通中的信息选择策略——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20.
影响官员腐败的诸多因素中,官员腐败被发现的概率是重要的因素。通过经济学的分析,验证监督要素对官员腐败的影响至关重要;采用干预、遏制和惩罚腐败的政府和公众监督的合围策略,以法制建设、部门监督、公开透明的官员管理体系、新闻媒体攻略和群众举报等途径,对腐败现象进行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