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詹立风 《群众》2015,(1):38-3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冶社会一体建设”。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固本之举。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县情,紧贴民需,狠抓落实,持续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夯实法治中国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2.
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行政法治建设具有辐射各区域、影响全局的作用。结合十八大报告之精神,完善行政法治建设,必须以加强行政改革为契机,在逐步完善我国法律体制的前提下,重点抓好我国行政执法及监督、救济、立法等方面的建设。具体来说,包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结构合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行政法治建设具有辐射各区域、影响全局的作用。结合十八大报告之精神,完善行政法治建设,必须以加强行政改革为契机,在逐步完善我国法律体制的前提下,重点抓好我国行政执法及监督、救济、立法等方面的建设。具体来说,包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结构合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维 《浙江人大》2021,(1):60-61
日前,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也首度迎来了路线图和施工图.《纲要》与《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相互衔接、相互呼应,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5.
当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从宪法的宣示逐步走向具体的实践,各地陆续推出一些实在的举措,为共和国法治大厦的早日建成添砖加瓦。法治建设从何起步,根基何在,先贤哲人真知灼见,条分缕析,给我们描绘出完美的路线图。2011年《民主与法制》第26期的《依法治国的江苏探索》专题报道,无疑是国家推进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层之台起于垒土。法治建设的基础,取决于法治的实质。敢于从  相似文献   

6.
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道德问题,除了加强社会成员的德性培养之外,还需要通过制度尤其是法律来解决.立法和司法是法律解决道德问题的两种重要途径.道德问题的立法解决,是将道德适度转化为法律,实现主流道德价值观的制度化,强化道德约束力,引导社会成员崇德向善;道德问题的司法解决,是通过司法的救济机制,倡导合道德行为,抑制非道德行为,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法和司法双管齐下,能够整合多元价值,协调利益冲突,凝聚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增强道德认同,构建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社会.同时,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又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政府部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这相对于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行政法治建设要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法制监督三个层面进行完善。文章将从行政法治的涵义、现状、十八大之后的新起点三方面对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捍卫者。立足公安机关敏锐感知社会治理问题的优势,结合甘肃省公安工作,就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环境之“变”、实践之“问”、改进之“策”三个方面,对法治公安建设助推社会治理法治化进行了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9.
吴杰 《新东方》2014,(6):1-4
实施依法治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治队伍。目前法治队伍建设现状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正规化"建设力度不够、"专业化"建设水平不高和"职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应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完善职业配套机制等举措加强法治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的马哈蒂尔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 ,世界上谁是最能够管理政府的(人 )呢 ?他认为是“医生”。马哈蒂尔对他的话作了一番解释。他说 ,医生治病的方法就是先把现象拿出来 ,病状找出来 ,然后通过化验、诊断 ,通过各种办法找出病因 ,开出一个药方来解决这个病 ,再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 ,就要采用另外的措施。治国和治病是一个道理。治国也需要先把它的问题提出来 ,然后通过各种办法 ,分析问题 ,最后解决它。法律之于医学更应该是治国之学。我们现在讲依法治国 ,也就是这个观点的体现。从历史看 ,法学本身也是一个治国之学。清末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守生态底线,践行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形成了许多可操作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同时,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成效离不开民族地区的实践与探索。尤其是2015年开始的"法治毕节"建设,生态文明法治工程作为六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其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探索了一套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实践模式和样板,为贵州民族地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也为贵州的生态法治建设探索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解析了西方学者安德森的民族国家观,接着展示了中外学者对“族群”概念的各种解说,明晰了其学术及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将族群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关联在一起的现实意义,初步彰显了学术研究中固有的政治倾向性。  相似文献   

13.
陈杰 《八桂侨刊》2021,(1):69-77
印度尼西亚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节点国家,印尼华人是印尼国家多元民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印度尼西亚不同历史时期,他们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著名的海外华人研究学者,廖建裕先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印尼华人和东南亚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介绍他的学术生平、学术贡献以及他对印尼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信用道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浩明 《桂海论丛》2002,18(4):64-66
信用道德建设是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工程。文章从信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入手 ,对现阶段我国信用道德出现失范现象的社会根源进行了反思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信用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世定 《长白学刊》2020,(4):147-156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由于文化具有基础性、指引性功用,其对乡村民众精神价值的塑造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文化治理也就成了乡村振兴得以实现的一种基本方式。具体而言,乡村文化治理就是政府立足文化的视角,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激活文化塑魂育人功效,更好地发挥文化的正向激励作用。强调人民中心地位,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为了达致乡村民众文化福利供给、乡村文化精神塑造的目标,乡村文化治理的制度构建起着根本性、全局性、权威性、稳定性与持久性的作用。因此,阐发乡村文化治理制度构建的价值意蕴,直面乡村文化治理制度构建的现实挑战,明晰乡村文化治理制度供给与制度构建的主要向度,必将为乡村振兴的实现与乡村善治的确立提供文化的柔性之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参政党建设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政党建设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存在、延续和发展 ,事关重大 ,意义深远。目前参政党建设有三个问题应予以重视和切实解决 :全面实现政治交接是参政党建设的核心 ;培养造就一大批新一代代表性人士和领导骨干是参政党建设的关键 ;适量发展优秀成员是参政党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戴康 《长白学刊》2021,(2):71-77
合作治理是实现国家与社会之间良性互动的方向.新时代背景下,合作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政治场域和社会场域基于特定公共事务而进行的专业性合作在维护社会秩序、改善基层治理、化解公共冲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模式被称之为专业化治理.以上海市H法律服务调解中心为例,对专业化治理的生成背景、运行机理和实践效应进行明晰.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来重视民族地区发展问题,《宪法》第四条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对民族地区的发展作出了纲领性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民族法制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对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和法制保障。然而,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如何将二者置于宪法语境下综合考量,切实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少数民族影视剧创作在充分认识到制度瓶颈、市场瓶颈的同时,更有必要看到突破文化瓶颈的重要性。本文以湘西匪患题材影视剧为个案,探讨文化瓶颈在少数民族影视剧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以期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文化事业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哲学理解的建构 ,包括建构方法、建构途径和建构标识。在理解建构的方法中 ,并存着演绎法、归纳法、目的法三种方法 ,目的法是建构理解的根本方法 ,因为建构理解就在于揭示目的。采用目的方法建构理解 ,首先要解决理解的阶段性和真实性 ,因此 ,在建构理解的多种途径中 ,层次性和客观性是建构具体理解的最佳途径。信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 ,它是理解的建构结果。信念的确立标识着完成了某种具体理解的建构。也正是信念 ,才构成个人与现实之间价值关系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