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陈时松现年45岁 ,原是温州市下属县级瑞安市莘塍镇中村党支部书记、市人大代表 ,被当地人称为“老太” (当地人把巫师和太祖母都称为“老太”)。人们比喻他这个巫师出身的人像太祖母 ,高高在上 ,敢凌驾于市委、市政府之上。据查处这一案件的有关部门介绍 ,陈时松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能耐 ,主要是他对领导干部个人进行每天24小时、甚至持续1个月以上的跟踪、盯梢 ,搜集领导干部生活、经济、社交等方面的隐私 ,然后为己所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陈时松若是跟踪、盯梢抓不到干部的把柄 ,就设计圈套 ,诱之就范。他会授意他人请某干部到K…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瑞安市乡村巫师陈仕松“指挥一切,调动一切”,操纵全市干部的升降进退,权倾一时,威风一方。巫师参政,堪称瑞安“新官场现形记”,甚至可谓填补了我国用人史上的一项“空白”。细细读来,很是让人惊心和汗颜。  相似文献   

3.
权力如果缺乏监督,就可能导致腐败,这是真理。然而某种另类的“监督“,也有可能加深腐败,这是曾经发生于浙江省瑞安市的事实。众所周知,官场里谁的官最大,地位最高,就最有权,说话也最响,可是前些年的瑞安却不然。全市最有影响力的不是市委书记,而是一个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曾当过巫师的文盲。这看似是神话。其主角名叫陈仕松,绰号“老太“。这绰号可谓名副其实:一是点出他的经  相似文献   

4.
“没头脑”而能当上大官,这才是“真本事”。有这种“真本事”的人不在少数。比如,原阜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傅洪杰就是自称“没头脑”而为人赏识继尔官运亨通的。赏识他的人,则是曾经担任过亳州和阜阳两市市长的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这王傅两人的“故事”,可说是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一则当代“官场现形记”。  相似文献   

5.
不少人认为,县委书记贪腐危险系数最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县委书记们“不得不贪”呢?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上演一场又一场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呢?  相似文献   

6.
他是海南省林业局最“冷”的处长,负责森林防火,但他在职15年,却因敢言直谏,竟使自己成为海南最出名的处级干部,更被称为“中国生态第一斗士”、“官场异类”和“海南官场扫把星”。而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凭良心做了该做的事,说了该说的话—  相似文献   

7.
评述话题局长日记与曝光时代这个局长有意思,日记啥都写。韩峰日记在网络上掀起了惊涛评述由头骇浪,宛然成了新官场现形记。而韩峰被批捕成了网络反腐的又一胜利。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14,(3):32-33
台上娓娓道来,台下津津有味,涤荡人心灵,传播正能量……在浙江省瑞安市,有一堂特殊的课深入人心,它的名字叫“道德讲堂”。它为普通市民和机关干部提供了“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平台。目前,瑞安市已在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窗口单位建成“道德讲堂”近百个,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通过道德讲堂这个“小窗口”,城市文明“大文章”正被写就。  相似文献   

9.
《官场现形记》第十九至二十二回,生动地刻划了一个“颂穷”的伪君子形象。此人姓傅,署理浙江巡抚。他接受几十万两银子的贿赂,抛弃未成年的亲生儿子,嫖妓女竟要别人代付嫖账。这么一个坏透了的家伙,不但自己装出一副穷酸相,还利用权势强制推行一套“安贫乐道”的人生哲学和施政方针。他见谁穿的衣服破烂,就喜欢,加以奖掖提拔;见谁穿的衣服讲究,就厌恶,加以申斥贬责。于是,他手下的官儿们纷纷到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0月15日《南方日报》刊登朱迅的文章,周久耕要写“官场小说”,说明他对自己把握官场文化的能力很有自信。此举也引来了外界对“官场小说”的讨论。时下,官场小说大多是畅销书的热门,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往往占据重要位置,无论是关注度还是点击数和评论数,官场小说都居高不下。官场小说的大热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官场的心态,一部分是出于对官场文化的好奇,看官场小说主要用来满足窥探欲;一部分是官场中人,为自己能在官场险滩中全身而退寻找“官场秘笈”;  相似文献   

11.
<正> 温州市鹿城区公安局原局长王天义据说是“雅贪”,最喜欢收藏书画、古董了,在被称为:“04”的暗室里摆了满满一屋子。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他受贿索贿的“道具”,大量的不义之财就是通过书画、古董的“买卖”敛取的。因数量特别巨大,他被称为“浙江第一贪”。就是这个巨贪,接受审判了,却还处处狡辩,最可笑的是,站在被告席上,仍然摆出一副领导干部的模样,动不动地“我同意”、“研究研究”、“情况属实”之类官场套话,俨然是在作领导指示。在法庭上有类似官样的,不至王天义一个,这大概可以说是“习惯成自然”了。  相似文献   

12.
信用是金     
温州市鹿城区公安局原局长王天义据说是“雅贪”,最喜欢收藏书画、古董了,在被称为:“04”的暗室里摆了满满一屋子。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他受贿索贿的“道具”,大量的不义之财就是通过书画、古董的“买卖”敛取的。因数量特别巨大,他被称为“浙江第一贪”。就是这个巨贪,接受审判了,却还处处狡辩,最可笑的是,站在被告席上,仍然摆出一副领导干部的模样,动不动地“我同意”、“研究研究”、“情况属实”之类官场套话,俨然是在作领导指示。在法庭上有类似官样的,不至王天义一个,这大概可以说是“习惯成自然”了。  相似文献   

13.
没有普通老百姓成功哪有社会的成功。小区有一位退休的司机,自称“成功人士”。大家常常感到奇怪,此人何来成功,老人自豪地说,他在几十年的驾车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安全行车的纪录。为了修身养性,克服急躁,他几十年如一日在旧报纸上练书法,并远离了曾经最喜欢的老酒。想想也真是这样。作为司机这个职业,还有什么比终身安全行车更能体现它的成功呢?小区里还有一位卖葱姜的老太。老先生也将该老太称作成功人士。老先生说:“不要把‘成功人士’狭隘地理解为‘发财人士’。老太卖葱姜好多年,不少人曾用假币骗她,但均被一一识破。一个不识字的文盲…  相似文献   

1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这个名字,从我们认识他起,就是一个传奇:在布衣时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疆为名将,在朝廷又为良相。他被同时代的人称为“本朝人物第一”,朱熹更是尊其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相似文献   

15.
案头     
《小康》2006,(8)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本书首次展现曾国潘十二年京宦生活,一段没落晚清官场现形记。曾国藩出身农家,朝中无任何依榜,却三十七岁便官至二品,九年升十级,有清一代至少在湖南为空前绝后。官运如此亨通,是何缘故?本书作者中年作家汪衍振,十多年前就开始探究这个问题,在占有大量资料  相似文献   

16.
官场小说近几年持续升温,在职官员逐渐成为创作的主力军。不少读者对作者的特殊身份充满兴趣,意图通过官场小说来洞窥官场文化,甚至将之奉为“官场教科书”。“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王跃文曾说,好的官场小说,其实就是在给官场和官员“祛魅”。然而,目前许多人心目中的“官场教科书”,实际上只是作者笔下的“假官场”。  相似文献   

17.
《时事报告》2013,(2):59-59
“今天我来说一说,生态移民好处多……”,“春暖花开时,原州区建起了移民村庄……刀豆一行,茄子一行,温棚里面说对象……:人称“花儿王子”的马志学说完了快板,又漫花儿(编者注:花儿是流行于我国西部地区的一种民歌,唱“花儿”,被当地人称为“漫花儿”),他自编自演的节目淳朴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8.
邓兴东 《人大论坛》2011,(12):41-41
“摊主回家吃饭。买馍请把钱放到箱子里。谢谢合作。”这是郑州街头一位卖馍的张老太放在摊位前的一个公告牌,有了这个牌子,张老太就可以安心的回家吃饭、休息,五六年来她这个“无人售馍”的摊子从未少过一个馒头。街坊对其称赞“比自动售卖机还强”。  相似文献   

19.
快乐老程头     
老程头退休了 ,每天早晨很悠闲地去城南公园踱步儿 ,每天晚上去居委会和一帮老头老太摸纸牌。只是较真的脾气一点儿也没改 ,若是搭档稍有失着 ,他必定要“理论”个没了没完 ,“理论”到最后常常是不欢而散。但这一点并不影响老程头的情绪 ,第二天牌桌上还是他一个最准点。不过 ,在老人堆里 ,老程头也有被大伙儿当做调料的时候 ,说来说去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 :这个老程头 ,越活越没出息 ,人家60岁退休 ,可他63岁了还被留在单位上 ,说他是个“人才”。啥人才呀?30年前他就是个副股级的官儿 ,当年和他共事的人哪个不是在“县太爷”的位子…  相似文献   

20.
亦杰 《公民导刊》2005,(1):54-54
一位官至“六品”的老同学来访,我问他为官多年有何感受?他信口出格言:“要么不到官场去,要么无毒不丈夫。”他看出我这非官人士对此话的疑惑,便加以解释:“人在官场,有些事情身不由己。比如,人家给班子成员每人送一份礼,你收还是不收?收,你就没有守住良心;不收,你就变成‘无鱼’的‘清水’,成了‘腐败异己分子’,处处受排挤,离退出官场不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