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把实践的观念引入哲学,使得人和对象世界的关系建立起来了,于是便出现了现实世界的二重化——自在的世界和属人的世界;自我世界的二重化——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社会历史的二重化——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客体。实践正是在这种逐渐展开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刘冬雪 《人民论坛》2011,(9):204-205
马克思把实践的观念引入哲学,使得人和对象世界的关系建立起来了,于是便出现了现实世界的二重化——自在的世界和属人的世界;自我世界的二重化——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社会历史的二重化——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客体。实践正是在这种逐渐展开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个别”和“一般”通常是在两种意义上被对应使用的。一种意义是:“个别”指少见的、少数的事物和现象;“一般”则指常见的、多数的事物和现象。一种意义是:“个别”指事物的个性或特殊性,或指单个事物;“一般”则指事物的共性或普遍性,或指一类事物。不论从哪一种意义来看,个别和一般都是互相对应的,即个  相似文献   

4.
二重化是人类生活的必然现象和重要特点,也是人认识自身、完善自身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只有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在自身之外设立一个与自身相对立的参照物,才能对自身有比较真切的认识。尽管中国古代人学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领域,可以多层面、多角度地去把握它的特点,但是,把人二重化却是它的诸种特点中颇为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哲学世界二重化的历史嬗变一直伴随着哲学自身的阶段性发展,这一古老的理论设计和概念内涵不断地被激活、充实和转型,并隐含在哲学不同样式的自身之变化中。希腊哲学在面对变换不居的感性世界时,借助于早期形而上学对本体的追问,凸显了理念世界的价值重要性,理念世界的永恒性保障了知识与价值绝对性,所有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两个领域的划分是形而上学的必然选择。究其根本,世界二重化理论就其实质上是思维自身在对本体探究过程中的二重本性的展现。随着世界二重化理论的确立,对二者紧张关系的消解也随之展开,黑格尔、尼采和海德格尔都试图突破这一两难境遇,尝试通过思维自身来调适二者之关系,但均没有达到最初的理论预期。从现实的历史维度观察会看到,真正完成这一任务的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只有马克思真正消解了世界二重化的抽象的思维本性,从实践层面重新理解世界二重化的本质规定,在突破西方哲学的抽象性的世界二重化的同时,彰显出自身哲学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一般与个别关系上的形而上学观点,是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本文结合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在西方哲学史上,米利都派最早开始接触到一般与个别的问题。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不仅被当作具体存在的个别事物,而且也被当作存在于所有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的东西。在他  相似文献   

7.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第五课涉及到特殊性与普遍性、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这些范畴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本文仅就个别与一般这对哲学范畴谈点自己的看法。个别与一般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一对范畴。个别是指自然界和社会中单个的具体事物、现象和过程,这些具体事物、现象和过程各自都是独立的,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就是能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的具体东  相似文献   

8.
张兵 《前沿》2010,(5):20-22
理论界一直流行着这样的哲学命题:"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可命题本身却存在着诸多的自相矛盾之处。通过对先哲黑格尔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问题论述的深入考察,获取到其真实合理的关系是:每一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一般寓于个别之中,共性和个性皆寓于个体之中。共性和个性是个别事物的两方面性质。它们在抽象中相互对应、在现实中共处一体,个别或个体为它们的共同依据和载体,而两方面性质之间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寓于"或"包含"关系。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局面形成与否?史学界看法不一。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革命导师列宁曾精辟地指出:“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不认识个别就无法认识一般。对历史面貌和历史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列宁又说:“当你还没有专门研究过任何一种社会形  相似文献   

10.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0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11.
王立常 《创造》2001,(11):50-50
在我们的工作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恐怕要算绝对化。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说好就一切都好,似乎没有一点缺点;说坏就一切都坏,似乎没有一点优点,便是这种绝对化的主要特征。绝对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它用静止、僵化、片面、凝固的观点观察事物,看不到事物的变化、运动和发展,对我们的事业为害极大。绝对化的思想方法,不利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利于营销和管理,不利于反腐倡廉,不利于帮助一位同志的进步。要防止绝对化,应认真处理好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根据列宁的观点,个别和一般体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联系。个别…  相似文献   

12.
胡耀邦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要善于“把复杂的事物简明化”,这个提法,新颖别致,寓意深邃,值得我们琢磨、深思。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来,所谓“简明化”,可以理解为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事物的本质往往包含在大量现象以至假象之中,客观世界纷繁复杂,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就不能包罗万象地囊括一切,而必须透过游移不定的表面现象,  相似文献   

13.
列宁晚年积其一生实践和理论活动之经验,意味深长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这里,列宁所关注的,首先是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决定意义。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即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又是关于事物矛  相似文献   

14.
传统思想文化评价标准的不同,其结论必然不同,本文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 整体性评价与个别性评价 整体性评价是指从事物的整体及全部过程特征出发,整合了对事物各个组成部分个别特征的考察所做出的评价。个别性评价则是指从事物的某一组成部分及某一阶段特征出发所做出的评价。整体性评价与个别性评价都是评价不可缺少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超越知识论立场的新世纪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曾经以二重化的姿态告别19世纪:它既以惶惑的耻辱感去面对被科学“驱逐”出自己的“世袭领地”的挑战,又以沉重的使命感去寻求哲学“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人们的认识活动在于通过思维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思维之所以能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首先离不开思维活动中的抽象和概括。抽象,就是区别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从而抽取本质属性并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概括,则是将某一类事物共同的属性结合起来,或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广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思维过程中的抽象和概括是紧密联系的,抽象是概括的基础,抽象出来的东西只有通过概括才能完成思维过程,形成思维的“细胞”——概念。可以说,思维的最显著特性就是它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17.
一、知性思维的特点及其客观基础知性(亦称悟性,理智),德文为verstand,指明晰的认识与判断。知性思维是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局部、个别的方面的本质联系,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抽象的规定。知性思维具有抽象性、片面性、确定性和有限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的阶段性第一种意见认为,认识过程分为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这是长期以来一些文章和辩证唯物主义教材所持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这两个阶段的划分是由于主体和客体这对矛盾在认识过程中前后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的特殊性:感性阶段,表现了主体对个别客体、事物的现象及其外部联系的认识;理性阶段,  相似文献   

19.
刘稳丰 《理论月刊》2001,(11):66-67
人们肉体存在与精神存在的二重化,昭示人性善恶的二重性,历史上许多学者对此有深刻的体识。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人性中的恶,是法治产生的基础;而人性的善,则使德治有了可能。人性的善恶兼融必将推演出治理的德法并举,德法并举也有利于人性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研究,长期存在一种趋同化倾向。从历史、法哲学、逻辑学三个方面的平衡入手,能给与黑格尔的国家观念以一种全新的解读。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表述了一个二重化的国家观念:一方面是经验中的国家,另一方面是概念中的国家,而"巧合"的是,国家观念中的经验成分竟然与黑格尔时期的普鲁士国家的实际建构出奇地一致,同时两个方面的国家又以理性的名义完成了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