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冬雪 《人民论坛》2011,(9):204-205
马克思把实践的观念引入哲学,使得人和对象世界的关系建立起来了,于是便出现了现实世界的二重化——自在的世界和属人的世界;自我世界的二重化——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社会历史的二重化——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客体。实践正是在这种逐渐展开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把实践的观念引入哲学,使得人和对象世界的关系建立起来了,于是便出现了现实世界的二重化——自在的世界和属人的世界;自我世界的二重化——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社会历史的二重化——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客体。实践正是在这种逐渐展开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刘海杰 《前沿》2014,(23):67-68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以现实主义手法对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痛下针砭,也通过浪漫主义想象寻求着人类自我拯救的希望。盖茨比为美好的爱情理想而崛起、奋战、陨落,菲氏忠实记录了物质理性的完胜及其灾难性后果;然而,同是死亡赐英雄以永生,菲氏寄望道德理性的复归和长存能够引导人类臻于光明。盖茨比的象征性内涵即精神自省及救赎自觉为人类恢复文明时代的自由之身保留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社会中.人类的传统认识问题得到了扩展.信息化带来了人类认识模式的改变。这主要表现为:认识主体由单一的人发展到“人——机联合体”:主体间关系复杂化、抽象化.构成了一种以平等合作为基础的共生关系:认识客体符号化.实践活动虚拟化。在信息化社会视野下,反思信息化给人类认识方式带来的改变.重新审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突破主客二元对立的研究方法,已经构成哲学认识论的当代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5.
袁洪亮 《岭南学刊》2009,(1):81-84,120
市场经济社会的个体主体性原则和目前我们国家个体主体性建设落后的现实及其复杂性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哲学和史学研究,这是我国近年来人学研究兴起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的人学研究基本上局限在哲学领域,属于哲学人学。它首倡加强对个体人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其学科的局限性使它无法继续深入到人学研究的核心层次——对人的一般发展规律的历史考察。而人学的历史化既克服了哲学人学的局限性,又能有效摆脱史学本身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论文学史的可能性框架张荣翼文学史是对于文学历史状况的叙述,它应该尊重史实的记录。在“现实”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先性的前提下,文学史又涉及到可能性领域。如对于《红楼梦》一书,我们可以放置到清代文学的背景下来看,可以放在小说文体发展的框架来看,也可以将它置于...  相似文献   

7.
8.
在肯定违法性认识属于归责要件的前提下,对违法性认识可能性进行体系定位并非毫无意义,其涉及阻却刑事责任的理由根据。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在我国应当被列为超法规的责任要素而非故意要素。一方面,故意与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由于存在本质的不同,应归于不同层次;且将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纳入到故意中与我国当前刑法第14条规定并不相符;另外,故意说对规范责任论的误解等都说明将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纳入到故意中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虽然在四要件中难以寻求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所依存的责任要素,但在犯罪论体系修正呼声高涨的背景下,修正现有刑法体系实有必要;同时,将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纳入到责任要素,不但不会导致放纵犯罪,相反还有利于预防犯罪机能的实现;此外,将其纳入到责任要素中,有助于对法定犯中违法性认识错误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有内在联系的,唯心主义一般地是限制、束缚了辩证法的发展。但是,不能把这一点绝对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唯心主义也可以促进辩证法的发展。这就是说,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具有矛盾的两重性。本文试图就此作一初步的分析,以抛砖引玉。方法是从实际出发,先分析一些典型的实例,在古代,分析老子和苏格拉底、伯拉图的辩证法;在近代,分析黑格尔和谭嗣同的辩证法,然后加以小结,引出一些有关的结论。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维柯论历史科学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晖 《前沿》2008,(8):39-41
在维柯生活的时代,哲学家均将研究的中心放到自然科学上面,认为历史无法成为确定而可靠的知识。到18世纪,即使历史已经成为人们广泛谈论的话题,但欧洲思想家们仍然不承认历史为一门科学。维柯的观点与此相反,认为,科学的意义在于提出永恒而普遍的问题,研究出永恒而普遍的原则。故此,历史也可以具有普遍性的公理,成为不同于自然科学之“新科学”。维柯的这种见解为后世历史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兆铮 《学习与实践》2002,(1):38-40,6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这既是党中  相似文献   

12.
由平等主体组成的国际社会和以国家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国际法并非不能产生确认国家的国际犯罪及其责任的制度,我们应该从国际法的角度理解国家的国际犯罪及其责任制度,在研究国家的国际犯罪责任时,注意区分国家的国际犯罪责任与国际侵权行为责任异同.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决定公开揭露批判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是一项深得民心民意的英明决策。那么,怎样才能抓住根本、切中要害呢?我认为有必要深入剖析李洪志唯心主义宇宙观,因为这是他歪理邪说的思想基础,是他反动观点的最终根源。一、李洪志唯心主义宇宙观的荒谬实质李洪志在他的“法轮大法”里提出了一整套宇宙论思想。从世界的生成到地球的演化,从物种的变迁到人类的起源,从对社会的感受到对科学的态度等等,他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解。然而,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给以任何唯物主义的解释,而是做了唯心主义的回答。他的宇宙观从实质上讲,是唯心主…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熟知外真知”。对于人们熟知的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发展方向和进程,也有必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否达到了真知? 1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共产主义。 很长时间内,我们在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上,存在着一种局限性,即很少从人的个体发展方面,从活生生的人类自身解放的角度来理解共产主义。表现在实践上,就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个时期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人、人的个性和发展问题的倾向,有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观测的可能性与特殊性何慧超张守佼社会观测作为社会认识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它首先相对于自然观测而言,是以社会客体为对象的一种观察、测量活动;其次,它相对于社会理解而言,是一种实证的、经验的、科学的社会认识形式,它主张社会认识必须建立在可观测、可统...  相似文献   

16.
张海涛  高世葵 《人民论坛》2012,(14):128-129
梦是一个虚幻而又真实的世界,是特殊状态下的思维和情绪活动。对梦的探索,反映了人类自身的理性精神和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文章回顾了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弗洛姆、巴甫洛夫等人有关梦的理论,并归纳了梦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与人类认识运动的关系(以下必要处简称“关系”),在现代哲学发展中,始终是未解决好和继续解决的问题。就教学或研究领域来说,都是在偏重传统哲学原理的论述,甚至滞限于传统哲学原理的研究。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当代科学技术与人类认识的关系研究较少。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首先,在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8.
蒋光贵  曾理  蒋敏 《创造》2019,(3):6-9
正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理论不断深化、政策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研究这个过程,对于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一、从和平发展设想到提出世界多样性基本原则人类共同体思想,从理论上看,马克思早就阐述过,《共产党宣言》就预见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并完善了人类共同体思想。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绝对真理”范畴是一虚设概念,应该摒弃。蒋冬梅撰文指出,作为与“相对真理”相对的概念,“绝对真理”是不应该摒弃的,也是摒弃不掉的。作为人类理性认识的逻辑终点,绝对真理有其存在的独特功用。首先“绝对真理是说明和理解相对真理的前提条件。以绝对真理为参照,才能明确相对真理之为真理是有条件的、近似的,它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矛盾统一体。其次,绝对真理反衬出人们把握的真理都是有待发展的相对真理。相对真理虽然具有真理性,但就整体而言,却是有条件的、近似的,因此,不具有永恒性、终极性,不可奉为千古不变的教…  相似文献   

20.
人类道德需要发生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需要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高级的社会需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人类长期的文明进化过程中发生的,人类祖先的动物合群性本能为其发生提供了生理前提,原始的初民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恐惧感、归属感和敬畏感是其得以发生的心理动因,而生产劳动则是其得以发生的社会基础和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