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委会讨论案件工作应改进鲁海宝,肖骅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虽赋予了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案件的权力,但至今仍缺少一个统一而有操作性的工作细则,使得各地检察院在具体做法上不尽一致。当前,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讨论程序不严格没有讨论...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四百零五条和四百零七条的通知》规定,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对于不服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进行审查,认为需要提出抗诉的,移送本院公诉检察部门审查,由公诉检察部门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笔者认为,该通知规定不适应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的性质要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受理当事人等的申诉,刑事诉讼法将其设置在“审判监督程序”一章中,体现了…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鉴定人员有法定回避情形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申请鉴定人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所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这一权利存在于刑事诉讼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但是,纵观刑事诉讼法律的相关规定,只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开庭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鉴定人回避。除此之外,在其他各个阶段皆无任何规定保证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这一诉讼权利的实现。因此,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就无法充分、及时行使申请鉴定人回避的权利,有违法律的公…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根据该规定,对移送审查起诉案件,检察机关在受案后三日以内就必须对被害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亲属履行告知义务。笔者认为,由于刑事案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规定三日内告知,实践中很多案件难以做到。首先,检察机关受理的刑事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中申请回避权,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案件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遇到有回避事由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因此,检察委员会(以下简称检委会)是基于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高法律监督能力而设立的。检委会的职权也源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权。由此可见.检委会委员工作的职责应是在正确履行法律监督的能力上。根据《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检委会的职责是讨论决定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检察工作中其它与业务工作有关的重大问题。检委会的决定代表检察机关。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被害人刑事抗诉请求权,是指对于法院一审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的,享有请求公诉机关提出抗诉的权利。《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从本条款可以看出,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当事人享有刑事抗诉请求权,但并不享有独立的上诉权,其刑事抗诉请求权也不必然启动二审程序,最终是否抗诉还要取决于人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第23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相似文献   

9.
检察委员会是人民检察院讨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的决策机构。乌鲁木齐市水区检察院自重建以来,院检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实行集体讨论决策,在保证正确执法,提高案件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检察  相似文献   

10.
缪军 《青海检察》2000,(4):14-16
检察委员会是人民检察院的法定机构,是人民检察院内部对检察工作实行集体领导的组织。检察委员会又是在检察长主持下的议事决策机构,主要任务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检察工作的其他重大问题。基层检察委员会工作的开展正常与否,议事能力的强弱与议事效率的高低,决定着基层检察院依法办案的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司法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时,不得参加对该案的诉讼活动的一项制度。刑事诉讼法总则专列回避一章,规定了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如有“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等四种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同时第三十一条还规定,回避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这一制度对保障刑事诉讼的公正、有序进行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上述规定也有重大缺陷,它没有明确回避制度是否适用于刑罚执行阶段。笔者认为回避…  相似文献   

12.
浅议审查起诉中的告知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告知程序,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部门受理侦查部门移送审查起诉、不起诉的案件后,依照法律规定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程序。根据告知程序实施的情况,笔者试从告知程序的意义、规则、适用及其完善问题作些探讨。   一、设立告知程序的意义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第四十条分别规定:“人民检察院自收到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  相似文献   

13.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在对被害人的保护方面有重大进步,加强了对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益保障,赋予了其当事人的地位和极为广泛的诉讼权利,但是,被害人仍没有独立的上诉权。《刑事诉讼法》第182条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答复请求人”。  相似文献   

14.
导言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根据这个规定,在现行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都一律实行了开庭审理的制度,而对于被告人提起上诉的绝大部分刑事案件在二审时都不开庭,并且存在死刑核准程序与二审程序合二为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1983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第3条第2款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委员会。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决定。”现行《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第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相似文献   

16.
法官公正中立是诉讼必须恪守的核心原则,回避制度便是一项确保案件审理者居中裁判的诉讼制度,是从程序和形式上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环。我国三大诉讼法均设置了回避制度,但是在具备申请回避权的人员范围上规定却不尽相同,民事、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都有权申请回避,而《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有权申请回避的人员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作为控方的公诉人却未在其中,  相似文献   

17.
应在庭审前告知申请回避权□厉惠璋依照我国诉讼法规定,在人民法院审判过程中,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申请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回避的权利。但由于我国诉讼法对于申请回避权的提出并无时效规定,通常的做法是在庭审时才向当事人及其法定代...  相似文献   

18.
检察委员会是人民检察院在检察长主持下议事、决策的业务机构。去年来,各级院检察委员会在思想认识、人员机构和工作任务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加强,但检察委员会决定书的规范问题似乎没有引起各方的关注。笔者专门查阅了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的法律文书格式(样本),对此也无规定。科学设定、正确把握检察委员会决定书的格式要求,乃是改进和加强检察委员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就检察委员会决定书的规范、制作等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检察委员会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在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根据过半数以上委员意见…  相似文献   

19.
改进和加强检察委员会工作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年推行的六项改革之一,本文试就如何改进和加强检察委员会的工作,充分发挥检察委员会的作用,谈点粗浅意见。以供参考。一、改革检家委员会的组织方式,充分发挥民主决策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第3条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委员会。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重大问题。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同时还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设检察长一人,副…  相似文献   

20.
审判委员会和检察委员会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分别对审判工作和检察院内部实行集体领导的组织。这两个委员会的设立,是我国社会主义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的特点。审判委员会和检察委员会分别由法院院长和检察长主持,都实行民主集中制。两个委员的任免程序也相同。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