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丹 《人民论坛》2023,(7):86-89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百年奋斗中锤炼出的政治品格,不仅形塑着中国道路,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其伟大意义蕴含于党和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创造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中;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其伟大意义在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中国道路提供精神源泉,以伟大奋斗改变世界格局。借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全球传播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进一步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将为中国共产党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效能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共产党回应新时期“世界之问”而贡献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华道德文化为思想渊源和文化基础。与中华道德文化相比,西方以主体性和理性为核心的理智主义文化由于其内在的紧张,不但不可避免地给世界带来治理难题,也难以理解和认同这一方案的重大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丰富而深刻的中华道德文化价值,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真实意愿,而且是中国着眼当下、担当履行国际责任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3.
邬美娣 《传承》2012,(13):33+35-33,35
自党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党的自身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围绕“执政”这一根本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如何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管好权、用好权的根本性原则、目标和要求,“三个执政”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三大法宝”。新时期,将此作为党的新“三大法宝”,加大反腐力度,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反腐廉政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得以实现,乡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乡村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时代乡村治理取得辉煌成就的秘诀在于中国共产党以强大的领导能力、服务能力、治理能力、统合能力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政治引领、组织嵌入、利益整合和价值塑造。“政党统领社会”分析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特质的生动呈现,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治理传统的总结与提炼,是对乡村治理困境的现实性回应,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取得成就的内在机理,而且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5.
围绕着治理什么样的社会、怎样治理社会的问题来看,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一部探索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思想从理想走向实践,经历了从社会改造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演变过程。回首百年党史,坚持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发挥多元主体治理效能;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为指导,兼采中外社会治理优秀思想资源;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为重心,加强社会治理制度体系顶层设计;坚持系统性思维,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的重要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自身状况是影响国家治理的最大变量,党内存在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加强执政党治理的直接诱因。各级党组织和普通党员既是治理的主体,也是治理的客体;执政党治理的根本目标是打造一支坚强的执政团队,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治理、从严治理、教育和制度治理相结合、专项治理和制度治理并举等是执政党治理的基本原则。思想治理、干部队伍治理、作风治理、反腐治理、制度治理等是执政党治理的主要方式。习近平执政党治理观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辩证性、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等理论特质。习近平执政党治理观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党内良治提供了理论遵循。  相似文献   

7.
政治雾霾     
腐败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近日,人民网推出海外反腐观察系列报道,集中介绍、分析世界各国和一些国际组织出现的腐败现象、腐败案例,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背景和治理对策。其中谈到,政治腐败存在于很多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8.
刘诗铭 《理论月刊》2022,(10):41-4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海外学界研究中国的新视角。目前海外学界主要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动因、本质内涵以及价值影响等方面展开较为集中的研究,并在整体上形成积极的认知和评价。海外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立足中国本土的实践探索和世界经验的有益借鉴、解决国内阶段性问题和实现长远目标的重要途径、应对西方民主挑战和充分释放中国民主巨大优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的主要动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在于“全”,优势在于“过程”,本质在于“人民”,是一种治理取向的新型民主形态;在未来发展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中国之治”推向更高境界,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保障,也为世界民主发展道路提供“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9.
高仁 《群众》2022,(3):19-20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之一,“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0.
李俊青  冯建辉 《前沿》2009,(7):16-18
“和谐世界”新全球治理观,集中体现了中国对当今国际局势、全球问题、人类命运和理想目标的基本判断和价值追求。它是中国国内政治发展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反映,代表了中国全球战略的最新发展。本文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为蓝本,对“和谐世界”新全球治理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内涵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作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和谐世界新理念是中国式的新全球治理观。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大党独有难题”的新命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始终保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管大党、治大国的战略定力和政治清醒。把握大党独有难题,需要从大党治理难题、大国治理难题和全球治理难题三个维度对“何为独有”“难在何处”进行全面求解:大党独有难题,难在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以自我革命实现党长期执政;难在把握大国治理规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难在体现大国担当,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宽广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重要使命。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对提升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认同,促进各国政党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时,中国共产党要把握好“古今相济”“内外并蓄”及“宏微兼容”的议题设置原则,立足历史进程讲好现实经验,通过内涵特征展现世界情怀,实现宏观叙事和微观表达相得益彰。为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述的精准度、触及面和辐射力,应当从“话语客体”的分众化、“话语场域”的多样化和“话语技巧”的多元化三个方向下功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着眼于中国近期和未来更长远发展,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要求。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新发展理念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当今世界解决发展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为赓续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统、“想象”新中国政治发展和治理肖像管理难题,我们党借助系列重大纪念活动推行肖像政治。经由持续性的规范、操演和调适,逐步形成了集会挂像、游行抬像和报纸登像三种基本类型暨实践范式。肖像政治彰显出制度化与规范化相统一、象征性与仪式性相协同、主体性与倾向性相统摄、稳定性与机变性相结合的时代特征。借助肖像政治实践,中国共产党建构政治象征、塑造政治形象、实施社会动员、协调内外关系,既释放肖像政治的社会功能,又藉此形塑党的政治文化新传统,并为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象征政治,特别是建构政治象征体系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5.
"延安十三年"构建和谐政治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峻 《前沿》2007,2(1):34-42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局部执政的十三年,是我们党出马列、出政策、出作风、出人才、出经验的特定时期,在和谐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巨大成就,不仅使延安成为当时各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模范,也使得延安成为闻名世界的民主圣地。党在延安时期创造的推行普选,在政治上实行“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民主建政,整合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为党执政奠定了合法性的基础。党在延安13年中民主建政,构建和谐政治的成功实践,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对争取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抗战胜利后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起到了示范作用,更为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建设和谐政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发表的中国共产党是“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不仅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时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认识,新要求,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建党80年光辉历程的理论总结。比较中国共产党诞生前中国80年历史,我们就从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三个代表”的深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7.
唐睿 《人民论坛》2022,(5):100-102
美国一直以打击腐败为名进行“长臂管辖”,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并以世界反腐败领导者自居。拜登上台以来,反腐败已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美国正试图以海外反腐为抓手推进其“美国再次领导世界”的外交策略,并利用“民主峰会”的契机,延伸海外反腐的国际网络以扩展其“长臂管辖”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包炜杰 《求索》2023,(4):53-58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精辟论述,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科学地概括了党的先进性质和历史地位,因而是目前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创造力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   中国共产党近 80年的历史,就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忠实地履行“三个代表”之职责的历史。   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上说,众所周知,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不仅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生产关系相…  相似文献   

20.
曹普 《前进》2001,(7):24-26
随着 1949年 10月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确立了执政地位,成为执政党。执政以后,党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在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领导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迅速恢复了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并相继取得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一系列辉煌胜利,使崭新的人民中国站稳了脚跟,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回顾并总结建国初期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及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对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做到“三个代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依据党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