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规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个法学部门。加强行政法学的研究,对于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完善社会主义法学体系,促进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忽视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已转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法制和行政法学的继承与超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广大的行政法学研究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顺应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努力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促进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于推动我国宪政与行政法治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做出了特殊贡献.下面,我就十余年来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和行政法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做一简要回顾,并就今后行政法学研究的发展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律规范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然而,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法,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了宪政体制之后兴起的。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出现了以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为内容,以维护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为职能的社会主义行政法规范,同时也产生了社会主义行政法学。我国的社会主义行政法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是80年代初才开始的,起步较晚,但到目前为止,已有多部专著。行政法学作为法学中的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它对于完善国家的行政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所处的地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就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行政法学知识,研究它的特点及其规律性,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满足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广大读者的要求,本杂志于1997年第二期开始,陆续介绍行政法学基础知识。广大读者对该栏目有何要求和建议,欢迎来信反映,以便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4.
行政法学的巨大进展应松年(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以来,由于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高度重视,在行政实务及理论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研究都取得了巨大进展。可以说,行政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紧急权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已经向行政法学提出了研究行政紧急权力的重要课题。行政紧急权力客观上早已存在,但过去缺少研究。当务之急是必须根据保证社会主义社会长治久安的目标,把我国行政紧急权力纳入法治的轨道。一、国外行政紧急权力行使的概况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法学理论性质应定位为应用法学,以行政实践为基础,以行政法律制度的构建为研究出发点,使行政法学理论能服务于现实的行政实践活动,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行政自制理论是近年来我国学者提出的行政法学新课题.该理论一方面是基于对立法和司法的功能不足的反思,另一方面是基于对我国行政自制现象普遍化和内部行政法重新崛起的总结.行政自制理论的提出,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以立法和司法为中心建构行政法和行政法学体系的实践路径和理论模式,其对于行政法学研究视角的转换、研究路径与方法的拓展以及行...  相似文献   

8.
以强制性行政行为为主导是我国现行行政法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进步已导致行政法理念由控权论向平衡论转变,以非强制的行政指导为主导将成为中国行政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与现行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存在诸多冲突.为此,必须重构中国行政法学的理论体系:重新定位行政行为的性质、重新构建非强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标准、行政救济的受案范围以及行政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9.
"行政相对人"理论是行政法学非常重要的术语,对深入研究行政法学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行政行对人的作用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了行政相对人的定义,归纳了行政相对人的主要分类,指明其存在的问题及缺失并提出了几点补充建议。试图更全面的丰富我国行政法学,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以资实用。  相似文献   

10.
1998年行政法学研究主要围绕行政法治与行政权力制约、行政法基本理论问题、政府机构改革与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的一般原理及其具体制度、行政程序法与行政诉讼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我国行政法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定位亦是行政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关于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行政法学研究中,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问题是很重要的课题之一。它不仅反映了不同类型行政法学的阶级本质和形成过程的具体历史特点,而且直接影响行政法学的体系结构、主要观点以及整个行政法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我国社会主义行政法学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上,它与资产阶级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比较,有哪些本质特点,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行政法学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2000年行政法学研究概况 2000年,我国的行政法学随着我国行政改革的深入、行政法治的进一步发展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莹莹 《法制与社会》2011,(35):162-163
行政法学界对行政行为的研究多是从“作为”的角度出发,而对行政不作为缺乏研究。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作为一样,都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会对公民、社会组织和公共利益造成影响,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结合行政法学界的各种主要观点存在的缺陷,我们应该以程序和实体的双重标准来对行政不作为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比较行政法学研究的深入、行政法律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实践中一些明显带有公益诉讼的典型行政案件的发射国内,行政公益诉讼问题成为我国行政法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1994年是我国行政法学理论研究蓬勃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使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更加完善;行政法学学术研究活动也十分活跃,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涉及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行政监督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一个独特的视角: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我国农村的行政收费问题早就引起了我国社会科学界的关注,同样也激发了我国行政法学界的热情。我国主流行政法学界研究行政收费,多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来研究行政收费的成因,并从行政收费的设定、程序、标准、监督和管理等纯粹行政法学的单一角度对行政收费进行分析,①把行政收费视为行政权的一种,从而“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对其后果予以补救”②的角度对行政收费进行规范,提出的改革建议也往往是参照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提出制定行政收费法。可见,我国主流行政法学界在研究行…  相似文献   

17.
郭胜习 《河北法学》2023,(1):120-145
当前以行政行为理论为核心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逐渐暴露出不足,需要进行变革重构加以完善,主观公法权利理论的引入或许可为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变革重构提供新思路、新方向。具体可以考虑以法律关系理论为基础,构建“客观行政行为理论”和“主观公法权利理论”统一的“双核”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我国学界对行政行为理论研究已较为成熟,构建“双核”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重点在于引入主观公法权利理论,强化主观公法权利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客观行为理论与主观权利理论二者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主客观统一的“双核”行政法学理论体系,为我国制定行政法典夯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重构行政法学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构行政法学体系应遵循的原则程雁雷由于我国行政法学界至今在其一些基本理论,如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行政法学的核心或主线等等问题上仍存在较大的分歧,致使行政法学虽然建立了一定的体系,但尚未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模式.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行政法制的实践不...  相似文献   

19.
正【专题导引】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早期在弘扬理念、提出原则、指导立法方面贡献甚大,近些年在比较法上着力较多,行政法解释和社科行政法的研究也已逐步展开。经过几代人三十余年的努力,我国行政法学的基本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这一体系与我国行政法律体系相伴而生,也受到外国行政法学的影响。行政法学今后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本土化。这就需要使其研究面向具体领域。行政和行政法是混杂的、变动不居的,行政法学认识它的体系则是条分缕析、相对稳定的。这一体系中超越具体领域而具有一般意义的构成部分通常被称为行政法学总  相似文献   

20.
德国行政法学中行政主体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行政主体 (Verwaltungstraeger或RechtstraegerderVefwaltung )是德国行政法学中具有中心地位的概念之一 ,它加强了行政法学与宪法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反映了行政法学作为法学(权利义务之学 )的基本特征 ,并在诸多方面指导行政法具体制度的设计。德国的行政主体概念因其较为深厚的理论底蕴 ,对于大陆法系很多国家和地区 (如日本与我国台湾 )的行政法学有着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一概念 ,对于进一步深化外国行政法学的研究 ,反思中国的行政主体理论 ,① 推进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重构 ,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