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入世所做的金融承诺,我国将最终取消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客户等限制。这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将出现新的竞争格局。如何构筑一个适应外资银行业务开展的环境,并完善我国相应的监管体系,成为新形势下亟须研究的课题。我国应在新出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构架下,明确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监管定位,协调和统一立法规范体制,并进一步调整监管内容,改进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取消开展业务的地域限制以及其他非审慎性限制,这是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从经营理念、管理体制、产品市场定位等角度,浅析全面开放条件下外资银行在天津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后客户的风险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外资银行的经营策略和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及我国法律与相关国家法律,我国法院与相关国家法院,我国监管机关与相关国家监管机关的协调配合。从法律的角度看,外资法人银行基本上没有特殊的法律风险,而外资非法人银行则要面临特殊的法律风险,并且许多风险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才能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4.
解读一人民币业务对外全面开放按照中国加入WTO所作出的承诺,今年12月11日,我国将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根据《条例》的规定,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业务范围,经营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各期限贷款、办理票据承兑贴现等13项金融业务,而且这些银行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还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从业务范围来看,这些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已经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可以在同样的市场中争夺客户,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机会。(第29条)对于那些按照资源原则没有实现转制的外国银行分行,按照审慎性的监管原则,将其经营范围规定为外汇业务以及除了中国境内公民以外客户的人民币业务,允许其吸收中国境内公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第31冬、解读二体现审慎性监管原则特殊情况下,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审查并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筹建决定的,可以适当延长审查期限,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申请人凭批准筹建文件到拟设机构所在地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领取开业申请表。这条规定是考虑到外资银行在满足监管要求方面的实际困难,从而作出的缓冲性规定。(第15条)解读三采取自原的原则,尊重外资银行的意愿对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商业存在形态,《条例》遵循自愿原则,外资银行可以自由选择在华设立独立法人机构,即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也可以只设立分行或者代表处。至于如何选择,完全看外资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解讯四监管原则真正实现内外统一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要求方面,《条例》坚持了内外统一的原则,规定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应当遵守《商业银行法》关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外国银行分行变更的由其总行单独出资的外商独资银行以及本条例施行前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其资产负债比例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在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期限内达到规定要求。(第40条)  相似文献   

5.
为履行入世承诺,中国将向外资全面开放金融业领域,更多的外资银行业务将合法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外资银行大量抢滩国内市场,将对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运行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向外资银行的逐步开放,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指出基于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基本理论分析,可发现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具有特殊性,而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制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文中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和特殊情况,指出应该在具体制度规范方面完善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外资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之后 ,金融服务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 ,外资银行将更大规模地进入我国并开展各种业务 ,必将对我国的银行业竞争格局、市场秩序甚至金融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在不违背WTO规则的前提下对外资银行实施监管的原则和内容 ,并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首先分析了监管外资银行应当遵循的保护本国银行、对等互惠、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等原则 ,介绍了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外资银行监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 ,本文探讨了外资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市场准入监管、业务监管 ,并对我国进一步完善与外资银行监管有关的存款保险、紧急援助措施、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银行的信息披露和内控、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等内容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监管外资银行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在监管外资银行全能化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现有的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分业监管的体制已经不适应对外资银行全能化业务的监管。 外资银行的全能化经营使我国建立在传统经营模式基础上的金融监管制度框架已经严重滞后于金融行业的发展现实。按照我国现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监管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证监  相似文献   

9.
刘舒佳 《法制与经济》2010,(12):37-37,39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对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立法层次、风险监管、退出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现有外资银行法律监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这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提出更大的挑战。但我国以《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为核心的相关监管法律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将从市场准入、运行、退出三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