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婚姻自由     
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法的第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和探讨婚姻自由问题,有助于加深理解我国婚姻法的精神实质,有助于正确地对待婚姻家庭问题,从而增强人民内部的团结,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核心。切实保障男女婚姻自由,对于正确地贯彻实施婚姻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维护安定团结,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聚精会神、同心同德搞四化,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玥 《法律与生活》2009,(18):20-21
从解放初期“小二黑”、“刘巧儿”争取婚姻自由。到20世纪80年代提倡晚婚晚育,再到21世纪以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我国的婚姻家庭关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主审婚姻家庭案件30余年的法官,对于60年的婚姻变迁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编纂是《民法典》编纂中的重要一环。关注立法基点,在于审视、丰富、回应《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编纂的理念、智慧与期待;关注编纂策略,在于实现《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编纂的价值定位——注重体系协调、尊重主体需要、维护性别平等、矫正社会排挤、维护公平正义;关注制度走向,在于完成《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编纂的规范定位——明确婚姻自由边界、充实夫妻关系内涵、规制亲子关系认定、实现收养制度回归。高效、高质地完成《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编纂的历史使命,将实现编纂《民法典》的价值追求与社会期待。  相似文献   

5.
闵蓉蓉 《法制与社会》2012,(13):283-284
本文对我国新婚姻法的制定中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如婚姻自由原则、损害赔偿制度,夫妻之间的财产制度,希望对我国婚姻家庭的法律制度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被称为民事生活领域的“百科全书”,其中第5编“婚姻家庭编”是调解婚姻家庭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婚姻家庭编以原《婚姻法》《收养法》为基础,在坚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修改完善了部分规定,并增加了新的规定。婚姻家庭编共5章79条,主要内容有一般规定、  相似文献   

7.
<正>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修改、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一九五○年婚姻法的继承和发展。在新婚姻法里,不仅将婚姻自由列为基本原则之一,而且在第二条中将实行婚姻自由作为构成我国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这是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婚姻关系,与资产阶级所鼓吹的“个人本位”和封建社会所实行的“家族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强调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既坚持婚姻自由原则,尊重公民婚姻家庭方面的自由权利,又重视对婚姻关系的法律调节和行政干预,是早在革命根据地中就已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中国法律》2011,(6):I0002-I0002,55
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後出台的第一部重要法律。自该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婚姻法已走过了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婚姻法的颁布实施推动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夫妻互敬的新型婚姻家庭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0.
AFEWSUGGESTIONSONTHECONSUMMATIONOFTHEMARRIAGEANDFAMILYLEGISLATIONOFOURCOUNTRY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是我国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主要法律。多年来,这部法律对保障公民婚姻自由、调节处理家庭纠纷及稳定我国婚姻家庭关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该法过于原则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其自身一些地方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婚姻法的名称应改为婚姻家庭法首先,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的对象既包括婚姻关系,也包括家庭关…  相似文献   

11.
王一如 《法制与社会》2012,(14):155-156
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婚姻制度,同时也丰富了当代婚姻法制度的内容。体现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制度的立法思想。新婚姻法不仅适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而且在涉及到婚姻家庭的关系中,也起到规范和调整的作用。但是,该法律从总体上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少缺陷,而2011年8月13日新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纷纷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所以,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的制度,探讨和继续研究就显得十分的必要。本文将针对新婚姻法的基本特点来论述这项法律的发展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从婚姻自由的角度谈同居现象的存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婚姻及婚姻自由的含义婚姻 ,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之间 ,因合意而建立起来的既符合法律规定 ,又为道德所接受的相对稳定的两性关系。它涉及到财产、子女、夫妻权利义务等诸多问题。婚姻自由 ,是婚姻制度的首要原则。婚姻对当事人在权利义务等方面的约束性决定了这种社会关系绝非当事人只基于一己私利而可以随意决定的。除了两性的愉悦外 ,是否接受这种约束 ,接受这种约束后是否再寻求解脱的个人意愿及行为表示的不受干扰 ,则是笔者以为的婚姻自由。然而 ,从我国现行婚姻法中对婚姻自由的定义可看出 ,我国婚姻家庭制度中规定的婚…  相似文献   

13.
秦奥蕾 《法学评论》2021,39(6):130-140
宪法第49条明确规定了"婚姻受国家的保护"和"禁止破坏婚姻自由",对婚姻的基本立场是保护性的.婚姻保护立宪目的证立所展现的逻辑性表明其兼有制度保护与权利保护面向,包括:保护婚姻与家庭同构传统及在同构秩序中婚姻承担的生育与经济功能;对女性给予特别保护来实现婚姻家庭结构中的性别平等;保护以爱情作为婚姻结合或婚姻解除关键要素的婚姻自由.上述立宪目的构成了婚姻立法应该尊重的基本宪法价值.离婚冷静期设置意在维护婚姻家庭结构稳定性,具有正当性.但不加区分的绝对性的离婚限制忽略了婚姻宪法保护内涵的多元价值构造,且未能考察这一限制造成的对特定相关人的可能损失,未采取分类化立法.应该考虑建立离婚冷静期设置的例外情形,通过更周密的规范设计保障婚姻自由以及透过婚姻自由的其他权利.  相似文献   

14.
甘世凤 《中国司法》2003,(11):60-61
婚姻是一定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关系(夫妻关系)。婚姻自由是指男女双方自由决定是否缔结、终止婚姻关系的决定权。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首要原则。婚姻自由给予了男女双方充分选择的权利,但这种自由并不像萨特所认为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自由”。婚姻自由同其他任何自由的权利一样都是一种相对的自由,都要受到各种条件的约束。  相似文献   

15.
12世纪的教会实现了对世俗婚姻的控制,基本达到了通过对婚姻家庭的控制来控制整个社会;此时的教会婚姻法已经发展出了一个完整而又有着矛盾的体系。但是不可否认,教会婚姻法对近代各国的婚姻立法和婚姻自由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婚姻家庭编,调整因婚姻家庭产生的民事关系。国家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婚姻制度。据《民法典》第1041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财务。禁止重婚,禁止已婚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本法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二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18.
卷首語     
《中国法律》2011,(6):6+55
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國成立後出台的第一部重要法律。自該法颁怖實施以來,中國婚姻法已走遇了六十年的發展曆程。中國婚姻法的颁怖實施推勤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夫妻互敬的新型婚姻家庭制度的建立,促進了社含的全面進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巫昌祯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一条 本法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二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实行计划生育。 第三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第四条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二章 结 婚 第五条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相似文献   

20.
王琪 《法制与经济》2010,(2):15-15,17
从性别的视角来考察法律,现行婚姻法践行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原则,一个最大的进步,就是消除了歧视妇女的内容。而也是这些原则,忽视了两性区别,用毫无性差的法律规定男女同权、男女平等,其结果是男女根本不可能平等。因而,这种男女平等,实际上是用形式上的平等掩饰了事实的不能平等,所以,婚姻法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只有实行差别立法,体现性别差异、补充女性能力,实现男女无利差的平等,这对谋求婚姻家庭中的真正和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