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谁的声音     
《天津支部生活》2007,(3):53-53
宋太祖赵匡胤最早是在澶州跟随周世宗的,当时曹彬为世宗的侍从官,负责茶酒事宜。赵匡胤曾向曹彬索要一些美酒喝,曹彬很坚持原则,说:“这是皇帝的酒,不能给。”而他自己掏钱买酒请赵匡胤。赵匡胤当上皇帝以后,曾对群臣说:“世宗的侍从官员中不欺骗主子的,只有曹彬一人。”因此将其视为心腹。  相似文献   

2.
陈甲取 《党课》2013,(20):104-105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开国皇帝,套用网络流行词,他很爱卖萌。赵匡胤有个业余爱好,喜欢拿弹弓玩“愤怒的小鸟”。  相似文献   

3.
正在众多开国帝王当中,宋太祖赵匡胤的才干与人品都堪称上等。作为宋代皇帝中唯一的天才军事家,赵匡胤的韬略自不必说。然而,有一件事,赵匡胤却是做得够"损"的,"损"得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宋代以前,皇帝和宰相等百官虽为君臣,双方之间的礼节还是比较随便的。宰相见皇帝议事,皇帝是要赐茶看座的,即所谓"坐而论道"。赵匡  相似文献   

4.
《宋史》记载,宰相范质生病,宋太祖赵匡胤去探望。范质请皇帝用茶,茶具是粗瓷杯盏。赵匡胤想,他是一品官员,岂会如此穷酸?皇帝再去相府,发现范质睡的硬板床,铺的旧棉被,就派人送去雕花床、鸭绒被和精美的茶具。后来,赵匡胤看到范质仍睡硬板床,仍用粗瓷杯盏,便问他“为何这样同自己过不去?”范质回答:“陛下给我那么多俸禄,岂能置办不起好家具?只是为臣倘若摆设豪华,过份奢侈,大小官吏便会一一效仿,岂不带坏了朝野风气,成为千古罪人?”赵匡胤听了连声称赞范质戒奢以俭的道德操守为一代风范。  相似文献   

5.
历代封建帝王中,开国君主大抵比较注意节俭。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据《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赵匡胤乘坐的车辇,是一顶普通的肩舆(轿子),毫无豪华装饰,丝毫看不出"銮驾"的威严  相似文献   

6.
北宋制度的精致程度是惊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分权制衡。用宋人自己的话来说,“上下相维,内外相制”,目的就是让除皇帝之外的任何个人、群体或机构都没有可能大权独揽。其实,就连皇帝也是在这“相维相制”里面的。做不到为所欲为。为防范军人。采取“兵权宜分”的策略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一位如假包换的军人、禁军高级将领。因此,宋朝建立之后,首要的防范对象就是军人。对于武装力量,宋朝采取了“兵权宜分”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1)宋太祖赵匡胤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2)赵匡胤到了树林中,与他们饮了几杯以后,突然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中谁想当皇帝,可以杀了我去登基。"这些节使度都被他镇住了,一个个连称"不敢,不敢"。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7):122-122
黄袍加身之后,赵匡胤自陈桥弹返京,当日便举行禅位大礼。百官就列于大殿,诸事齐毕,只待周恭帝宣读禅位制书。周恭帝早晨还好好地当着皇帝,到吃晚饭的时候就得让位了,哪里能想到预备禅位制书?可是,没有禅位制书,怎么行禅位礼?再简单,也不,  相似文献   

9.
给敌人帮忙     
汤园林 《前线》2014,(8):121-121
给敌人帮忙,看似荒唐至极,史书中却不乏这样的例子。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四处征战,迅速崛起。南汉一位叫邵廷绢的将军嗅到了威胁,猜到宋朝迟早会对南汉下手。于是他对皇帝刘鋹建议,要么趁早向宋朝称臣纳贡以求安宁,要么就积极修墙练兵,以备厮杀。  相似文献   

10.
若论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宋太祖赵匡胤算不上一流的,而若论耍弄权术,宋太祖却堪称“一流高手”。历朝历代,开国皇帝与功臣的关系处理起来都十分棘手。大凡功臣,往往总会恃功自傲,恃宠而骄,一旦发展到触犯皇帝尊严尤其是危及皇帝权力时,杀戮便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这一规律,在汉高祖刘邦身上应了验,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将其发展到极致——他几乎将开国功臣铲除殆尽,而  相似文献   

11.
苏露锋 《廉政瞭望》2023,(22):66-66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推杯换盏的谈笑之中收回了兵权,打破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历史魔咒。不过,赵匡胤的“仁慈”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巨额财政支出。也因此百姓负担沉重,军力孱弱,且从此打开了以钱赎权的潘多拉魔盒。赵匡胤鼓励功臣宿将及时享乐,他采用以待遇和财富赎买权力的政策,将功臣们尤其是节度使曾经拥有的大权逐渐分解掉。北宋官员的正式收入在历朝历代中是最高的。以宰相为例,其年收入以购买力计算,大约相当于现在200万元人民币,这已是明朝宰相首辅收入的5倍以上,而拥有宰相待遇的远远不止三五人。杯酒释兵权之后,节度使的待遇是最高的,比宰相还要高出三分之一左右,而拥有节度使待遇的人,比拥有宰相待遇的人还要多出许多。  相似文献   

12.
赵匡胤俭朴自律二三事○王君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初期,能够保持较清醒的政治头脑,注重俭朴自律,对抑制皇室腐化之风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据《宋太宗实录》载,赵匡胤率军全歼蜀军之后进入蜀王宫殿,得孟昶“七宝溺器”,然后环视其殿内浮华的装饰,各色各样价值连城的金...  相似文献   

13.
赵匡胤惩治贪官不手软武勤宋太祖赵匡胤为了稳住大宋江山,在位期间几乎年年反贪污、杀贪官,其中文官杀到了御史,武官杀到了将军。就在他临死前的两个月──开宝九年八月,还杀掉了太子洗马郭思齐。据不完全统计,赵匡胤在位十六年,有二十九个文武官员因犯贪污罪而被处...  相似文献   

14.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攻打南唐,大将曹彬被封为主帅,带兵出征。不过,曹彬向赵匡胤提出的唯一请求是,要将其最宠信l的太监田钦任命为随行副监军,一同出征。  相似文献   

15.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展开统一国家的战争,势如破竹。在伐蜀之战中,诸将多受贿赂,军纪大坏,只有曹彬保持廉洁。曹彬讲求仁厚、廉洁、奉法的为将之道,得到赵匡胤和其继任者太宗赵光义的赏识,被委以重任。  相似文献   

16.
邵源 《廉政瞭望》2004,(12):19-19
五代周世宗时.掌管官酒的曹彬遇到担任殿前指挥使的赵匡胤向他索酒吃。曹彬正色道:“这是官酒,不能给人。”说着,他就自己掏钱另外去买了酒菜来请赵匡胤。  相似文献   

17.
胡长明 《党史博览》2013,(12):22-24,54
毛泽东对宋史的了解和研究不亚于专业学者。他除了阅读《宋史》之外,还广泛涉猎《宋史纪事本末》《全宋词》以及以《涑水纪闻》《容斋随笔》等为代表的宋人笔记。在两宋18个皇帝中,毛泽东关注较多的有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以及宋高宗赵构。这三个皇帝处于北宋、南宋王朝初期,均有奠基和开创之业,史书中不乏溢美讳饰之词。毛泽东作为一代史家,善于在甄别和分析各种史料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性格、心理、政策得失等作出颇有说服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先锋队》2015,(1):53
当初,北宋名将曹彬曾经与宋太祖赵匡胤都在周世宗柴荣的手下做官,但两人的官职不一样,赵匡胤是大将,位高权重,而那时的曹彬,只是一个负责掌管茶酒的小官。有一天,赵匡胤来到酒坊,曹彬见大将军来了,赶紧出来迎接,赵匡胤根本没有把曹彬放在眼里,开口便说道:"天太热,我口渴了,马上给我打一壶酒喝!"这句话让曹彬犯了难,因为朝廷有规定,不能私自把酒送给任何人。当然,这规定是死的,可现管执行起来却是活的。如果曹彬想讨好赵匡胤的话,私下里给他一壶酒喝,也没有人知道。但  相似文献   

19.
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吴越。谁知吴越国王钱俶亲自拜见赵匡胤,并献上了吴越国的地图,以示臣服之意。  相似文献   

20.
鸡毛变令箭     
宋仁宗有一次出游,途中多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找到,他也没吱声。回到宫里,他渴坏了,"咕咚咕咚"喝了好几杯水。旁边的人问他:"皇上,您渴成这样,刚才干吗不说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而获罪啊!"宋仁宗的老祖宗、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也传有类似的佳话。他半夜起来,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犹豫着不肯下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