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战略途径。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类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比重的变化,而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使其真正融入城市,事关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品质,其影响力和意义不言而喻。本文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角度,探究城镇化与人口发展的相互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口与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因素,如何使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近几十年来人口与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的考察,从宏观上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人口一直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新时代,推进十四亿多人口规模的现代化不仅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如今,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转型与变革中,人口结构呈现新形势、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迁移流动加速等特征凸显。因此,需要立足国情,利用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比较优势,逐步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4.
人口负增长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重点考察人口负增长时代的突出特点及其战略应对问题。研究显示,人口负增长时代我国人口总量减少逐步加速、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化、婚姻家庭特征更加多元、人口地区聚集和收缩并存、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素质水平持续提升。为有效应对人口负增长的影响,需要加快推进人口发展理念转变、加快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负增长时代的人口监测预警体系、多措并举促进人口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此剧烈的人口转变必然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研究了我国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针对现行人口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口动态对微观和宏观经济均有较大影响,对降低人口出生率、稳定人口、减轻贫困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成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既面临着新的人口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应抓住人口视窗这个机遇,应对好与此相伴生的挑战,迅速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人口因素功不可没。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这个红利能否持续下去,能持续多久,是将要消失还是长期存在,这些都是我们迫切想要弄清楚的问题。人口红利的理论进入中国以来就得到了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大量的研究。本文致力于对国内学术文献中有关于人口红利的概念、理论内涵、实现机制等研究成果做一个梳理,以期读者通过本文能对"人口红利理论"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以及其在国内的发展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研究人口问题,应弄清人口面临的形势,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搞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故本文首先从人口规模大且增长快、人口素质低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贵州人口面临的严峻形势。又从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贵州加强人口战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出了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口结构和素质问题已经成为未来我国主要人口矛盾。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四大转型。为此,应当推进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由数量控制向数量控制、素质提高和结构调整并重转型。然而,人们对人口形势发展变化的认识和观念、现有的人口调控和管理体制,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延迟性和缺乏弹性等已经构成转型的巨大障碍。笔者提出,应当以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全面推进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人口发展功能区理论是根据中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状况,结合中国地区间不同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和发展潜力,提出将中国分为人口限制区、人口疏散(收缩)区、人口稳定区、人口集聚区,因地制宜开展人口工作,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发展理论。人口发展功能区理论的提出和实施必将为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挑战,同时为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完善和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工作依据。汶川地震灾区的人口重建工作可以作为人口发展功能区理论在实践中的试点和检验,也为中国人口生育政策今后的走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