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兴起与世界范围内日益凸显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以及政府和市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失灵现象紧密相连。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有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增强社会自治的功能。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要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法治和生态伦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环境法治目前仍存在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因素,实现环境法治的生态化转型才能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进行。文章从环境法治生态化转型的背景入手,明晰了环境法治与生态伦理的辩证关系,理顺了环境法治生态化转型的内核,最后提出了如何构建环境法治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环境法治生态化转型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到发展过程中某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都与政治生态、营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政治生态与营商环境也存在着紧密的隐性关联。本课题以政治生态与营商环境为研究对象,不仅提出政治生态是营商环境的前提基础,营商环境是政治生态的具体反映,还深入剖析政商关系发展异化的现实成因,并以国家发展、社会治理现实为依据,尝试为政治生态的修复及健康营商环境的塑造提出理论依据,为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助推建构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环境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型态。以环境文化为切入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理念,作为一种导向,促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在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政治生态是政治生活状态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风的总体体现。好的政治生态既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必要的政治保障。本文通过分析政治生态与营商环境的关系,对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出对策建议,旨在说明我们应牢牢把握良好政治生态就是最好营商环境的理念,通过不断优化政治生态,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损害,生态损害将权利救济对象延伸至生态环境本身遭受的损害。但纵观我国环境法律规范中,并未有明确的生态损害概念、损害赔偿范围及权利主体的规定,这对于生态环境本身的保护是十分不利的。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必须积极弥补传统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在法律中明确生态损害的赔偿范围、权利主体,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及生态损害赔偿社会化制度,以构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的法律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公路人居环境建设尤其是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注意道路的安全性、便利性与耐久性,要引入环保、美化、生态、人文的概念,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把生态公路人居环境景观设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提高生态公路人居环境交通安全,改善乘车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着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原则。文中通过对高等级生态公路人居环境景观的涵义、研究进展、设计理论框架、线形协调设计的总结与分析,希望对道路交通人居环境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关系我国生态安全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生态环境大数据信息丰富,水、大气、土壤等方面的环境监测数据在生态保护治理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环境大数据既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海量的环境信息保障和科学的环境决策,也拓展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途径。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要依托丰富的环境大数据资源,构建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技术体系,解决水环境突出问题;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筑牢生态环境底线;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环境数据互联互通;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凝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合力;推动线上线下互动、上下左右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开展需要环境法律的强力支持。当前我国环境法律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一定的支持作用,但也存在着立法理念错位与落后、环境法律体系尚不完备、实践中执法效果不佳等弊端。因此,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指导环境立法理念的更新,建立符合我国生态文明现状的环境法律体系,提高实际执行能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环境习惯法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实效性,其在鲜明的布依族特色文化支撑下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人类多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异组成部分。本文拟以世居于黄果树瀑布周边的布依族的环境习惯法为研究对象,力图挖掘布依族环境习惯法在现代生态文明语境下的独特生态保护价值,并望这种价值的开掘和发挥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建设是涉及到自然、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要素的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自然环境生态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文化环境生态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灵魂,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态化则构成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县域政治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有较强的内在逻辑联系。一方面,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为县域政治生态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县域治理提供充足资本;另一方面县域政治生态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经济运行成本、营商环境和从政环境。优化县域政治生态必须深入剖析其制约要素,不仅要从县域亲缘关系的地域环境特性、内部圈层政治的行政环境特性进行溯源,还需对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以及县域政治生态制度体系进行考量。在理清县域政治生态构建思路后,从明晰政治主体交往界限、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干部培养选拔与责任担当以及规范县域政治生态制度监管等方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圈。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环境纠纷的不断增加以及现行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失效催生了生态审判庭,但其在运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专门环境诉讼机制的缺失是重要原因.本文尝试对环境诉讼的诉讼类型加以厘定,并在分析生态审判庭运行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建构我国环境诉讼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环境哲学的刑法学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哲学的整体视野和生态伦理观念分别对环境刑法的法益范围和道德基础产生积极影响.环境哲学的整体视野必将扩展环境刑法的法益范围.环境大生态伦理也应当为环境刑法奠定道德基础,并在冷静反思"环境权"热之后,力倡环境义务先定论,划定了环境刑法"不害环境"的伦理底线.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规划是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城市学等知识用以调节和改造城市各种复杂的关系,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所进行的规划.环境音乐是一种能作用于主体意识、具有功能性的一种非鉴赏性音乐.城市生态规划与环境音乐二者有着诸多的联系,环境音乐是音乐对城市生态的影响与城市生态对音乐的接受,而城市生态系统则是环境音乐存在和应用的主要场所.文中以安徽省合肥市大学城为例,结合了环境学和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及音乐学的相关研究,阐述了环境音乐在我国城市生态规划发展中的功能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资源环境问题的恶化反映了行政生态理论的重大缺失,其不能有效指导公共行政以应对资源环境危机。着眼于事物的根本,寻求破解资源环境问题的政府管理之道,就是要推行生态行政。生态行政是对行政生态的修正,推行生态行政需要从斧正行政目标、强化政府环保责任、平衡政府权能、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约束政府生态管理行为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责任不明确造成了环境资源的任意索取和环境问题无人问津的现状。十八大正式提出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须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公平原则是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法的正义价值、环境公平理论是生态补偿制度公平原则的理论支撑。生态补偿制度的公平原则包含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等内容,其内容都体现了生态补偿制度的宗旨,即平衡环境权利和义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完善生态立法体系是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前提,提高公众生态环保的法制意识,是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机关执法能力的建设是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关键,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大对个人环境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追究是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和谐社会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影响着公民环境意识。生态文明建设主观上要求环境价值观念的转型,公民的环境价值观念转变在于公民良好环境意识的不断形成,其形成受环境主体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吸收、继承优秀的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了解环境意识的价值,从多种途径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生态法治建设主要以行政机关的管理和执法为主,司法机关在生态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导致已经制定的很多环境资源法律法规虽然很多,但实际收到的效果却不够好。2012年党的十八召开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得到了充分全面的发展。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出台自此十分密集,其中最重大的变化就是环境司法的作用日益增强,即环境司法专门化。环境司法专门化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异军突起和创新发展。可以说,目前蓬勃发展的环境公益诉讼是我国步入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中国环境司法的一大亮点。本文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视角,对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优化路径展开思考,以期对促进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