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我国尽管治理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仍不能忽视可能带来的危害。本文认为,治理网络色情信息对于网络人,特别是未成年人身心成长意义及时而深远。文章从网络色情信息泛滥对传统社会的挑战入手,深刻分析了对传统性道德、现行法律法规、民族文化以及对运营部门的社会责任提出的挑战,探索了网络色情信息的调控机制,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技术监管手段;实施伦理关怀,淡化功利性;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体系,积极倡导行业自律。以此有效地遏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传播,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形成共建共赢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迅速发展并爆红,一些不法分子浑水摸鱼,趁机利用网络直播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其中网络色情直播犯罪尤为猖獗,严重扰乱网络秩序。在色情直播犯罪中,平台与主播往往是公安机关打击重点,但平台与主播之间还存在关键的中间角色——家族长。家族长在犯罪中处于特殊地位,打击家族长有利于色情直播犯罪治理。在侦查中发现,家族长犯罪社会危害严重、难以确定真实身份、资金流动快查证难、取证工作难。对此,公安机关必须对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合规化审查,要根据不同的传播人群有针对性地打击色情直播,及时抓捕家族长,做好打击色情直播犯罪的基础性工作,有效遏制色情直播犯罪发展蔓延。  相似文献   

3.
打击网络色情犯罪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网络色情犯罪形势严峻,打击网络色情工作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专门侦查力量薄弱,侦查取证难;相关法律不完善,定罪量刑难等。针对这些问题,要进一步提高侦查水平,加强打击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以更好地维护互联网的秩序和环境。  相似文献   

4.
网络谣言信息治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当前中国网络谣言信息相关研究的文献调查,概述了网络谣言信息治理研究的发展状况,综述了相关研究在网络谣言的含义、类型、特点、成因、传播方式、危害、治理对策等方面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研究的时间较短,成果还不丰富;定性分析多,定量研究少;面上的研究较多,具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和个案分析较少;研究者来自各个学科领域,缺乏合作与协调。指出后续应该加强多学科合作,从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等多个角度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并且注意一些空白点的发现与领域开拓。  相似文献   

5.
网络色情问题,一直以来广受关注。国家相关部委也建立了齐抓共管、联合处置的机制.不断加大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的力度。然而,近期一些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活动不断蔓延,文章通过对手机淫秽色情网站泛滥现状、成因的分析,分别从技术和法律两个层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9年岁末,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互联网和手机网站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在中国各地铺开。短短两个月,境内网上淫秽色情信息和网站的举报由行动前的67%,下降到17.4%。整治淫秽色情信息。并非中国孤军奋战,英,美.德.日.俄.韩等诸多国家也在进行着全力围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社会网络招嫖行为较为普遍,公安机关对网络招嫖的认识比较模糊。为此,打击网络招嫖行为,非常有必要对网络招嫖这一新型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界定,从治安工作实务中总结网络招嫖的治安特征,同时提出治理对策以及在办理网络招嫖案件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2011年以来,我国私募基金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基金行业存在相关立法不完善、监管缺失等问题,导致私募基金领域的违法犯罪频发,尤其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犯罪愈发严重,已经严重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安全和经济秩序稳定。借助案例分析法对私募基金领域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犯罪案件的裁判文书进行分析,可以厘清该类犯罪的特点以及成因,进而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美国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色情作品危害的立法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国关于未成年人免受色情作品危害方面的指导思想入手,介绍了美国在这方面的立法与实践。美国分别在《通讯行为端正法》、《儿童网上保护法》和《儿童互联网保护法》三部法律中规定有未成年人的网络色情问题,前两部法律因为未能“严密地推敲”而受到非议,第三部则获得广泛承认。美国关于未成年人接触网络色情作品的立法对我国立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指出:当前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带来效益的同时,网络色情污染正日益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伦理道德。对网络黄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1.
刘晗 《学习与实践》2020,(9):98-106
场景是移动互联时代的重要元素,作为用户与媒介之间的连接方式,它深刻改变着移动用户的阅读需求与行为,在移动网络信息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移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消极因素及其影响与移动阅读的方式和特征有关,其治理之道在于构建融入微艺术、轻阅读的服务场景,提升用户的阅读行为素养。移动网络信息的治理,可依据场景服务的核心逻辑,将服务场景融入移动阅读之中,建构内容生产场景、全媒连接场景、社群共生场景、深度体验场景、终端融合场景,以内容、形式、对象、技术、终端的场景化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综合性阅读体验和服务方案,培育良性的阅读行为,从而优化移动网络信息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治理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桥法 《求索》2012,(11):194-195
当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主要反映在参与途径、参与文化、参与环境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分层分类明确网站定位,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体系,提高网络政治参与主题网站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注重引导网络舆论方向,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和制度的监督管理作用;不断更新网民网络参政的理念,促进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加大网民网络教育力度,提高网民的信息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校治安状况及治理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高校连续四年扩大招生规模,使校园面积急剧扩充,各类人员成倍增加,此外,学校后勤社会化、教育产业化、高校之间的合并和学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等,也引发出不少矛盾。当前,学校治安状况的恶化尤其令人担忧。本文就此作一些探析。一、目前高校治安状况 (一)校内人员多且成份复杂。以广西工学院为例,1999年扩大招生规模之前,全校教职工812人,在校学生3938人。经过连续四年的扩大招生,  相似文献   

14.
蒋引娣 《前沿》2006,(11):243-244
本文系统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特征,评价了中国现今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孙逸啸 《电子政务》2023,(6):100-112
网络信息内容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网络强国”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网络信息内容政府治理在宏观层面呈现出由直接介入的“强监管”到单向控制的“线性监管”,再到多向协同的“结构式监管”的实然转向,但囿于治理理念、风险决策、组织体系、治理方式等方面的实践困境,亟待提出与之相匹配的理论予以关照。通过对“反思法”“元治理”理论的汲取,在厘清了网络信息内容反思型政府治理的框架内容及其实质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可以从主体、规范、程序、场景四个层面,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理性沟通和组织协作的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以期促进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规范化、法治化,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16.
公众对网络涉恐信息的理解与官方的界定存在一些分歧,主要是:网络涉恐信息的载体应不应该包含私密群组、其属性能不能"标签化"处理、其内容需不需要辨识真伪。有学者通过"实验室谣言"证实了虚假性陈述并非完全源于故意、利用"诊所谣言"分析了回避信息真实属性的广泛性、采用"病毒谣言"验证了谣言的威力,这些理论探讨都证明了网络涉恐信息的识别难度。实践中对可能包含涉恐内容的网络信息及关联谣言的鉴别是采用"提醒"或"标注"方式,针对网络涉恐信息的产生、传播和阻绝使用一些必要的"跨界"治理对策,尽管可能存在与法治原则矛盾的情况,但这些措施却能提高网络涉恐信息的溯及、辨识、制止和打击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刘霞  严晓 《前沿》2010,(19):167-169
迄今为止,传统的"管理"思维贯穿于我国公共危机理论研究与政府应急实践,惯用的纯社会动员方法和纯行政命令方式所暴露出的问题正在积聚成潜藏于未来的思想危机,无法满足未来中国应对系统性危机的长远需要。而在现实生活中,日益频繁发生的事故灾难危机,更需要我们以公共危机治理网络为视角,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事故灾难危机治理体系,使之形成全主体、全威胁要素、全过程应对事故灾难危机的长期合作网络和制度平台,即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供危机治理的行动规则;完善应急监管联动机制,锻造危机治理的应对能力;加快应急平台建设,增强危机治理的运行效能;加强应急知识学习,提高危机治理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松 《电子政务》2011,(6):76-79
归纳分析了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网络舆情治理思路定位不当,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手段落后,网络舆情研判缺乏标准体系;针对性地从治理思路、实施手段、研判标准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为构建标准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和研判标准,从而为提高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