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党的执政能力内涵的研究有“综合说“、“关系说“、“层次说“、“形态说“等观点,对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的研究有“合乎法理论”、“人民拥护论”、“实质与形式统一论”等观点,对党的执政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有“执政条件总和论”、“物质与手段总和论”等观点,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评价研究则提出了“四维一体”、“三大主题”、“一个总标准、三个具体标准”等量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社会主义实现形式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原则与实现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统一。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研究“社会主义实现形式论”。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实践。  相似文献   

3.
周新城 《理论学刊》2004,1(1):24-27
毛泽东主张,经济学研究应该有哲学家的头脑,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研究工作。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全面地研究生产关系,既研究组织经济关系,又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经济学的任务应该是透过表面现象来研究和揭示人们的经济关系。研究必须坚持一般规律与具体特点相结合这一方法论原则,既坚持一般原理,又研究其具体实现形式,两者不能偏废,更不能对立起来。毛泽东关于保守与变革关系的论述,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充满了辩证法,对社会主义的改革富有启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统一的科学,我们研究任何一个经济问题,始终不能忘记“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读了《再论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文①(以下简称《再论》),对该文作者和某同志(《再论》所称《经济》一文的作者)的争论,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再论》提出要“平心静气地实事求是地开展讨论”,我很赞成。因此,我们还是从有文字根据的争论着手。以下集中三个方面对《再论》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再论》认为,他与某同志的争论,“主要在于,是不是可以把非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把“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争论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关于二者关系的观点主要有“等同论”、“本质区别论”以及“替代论”等三种说法。对此,我们要有理性的认识,做到从争论中把握定论,在争锋中坚持原则;区分标准,明确研究视角;科学判断,注重其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得出合理与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所谓述职,是指担任某一职务的领导干部,根据该职位的职责和职权,对自己在一定任期内的工作情况作出全面的叙述报告。由此可见,述职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必须紧扣自己的“职责”和“职权”;二是必须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叙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的述职却存在着以下问题: 角色定位模糊,对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处理不恰当。普遍地有两种表现:一是以个体代替集体,不自觉地把集体的一些政绩揽在自己名下。二是忘记自己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将个体与群体混为一谈。这两种极端导致一个结果,即无法准确“述”出自身之“职”。 不符合辩证…  相似文献   

7.
叙述学这个名称narratologie是1969年托多洛夫在<〈十日谈〉语法>一书中开始使用的,虽然对叙述形式本身的研究几乎与叙述一样古老.叙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很年轻,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然而它已经开始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叙述学研究者认识到他们所处理的,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个形式分析问题.叙述形式中有深刻的文化内容,甚至可以说,叙述形式比内容更深刻地反映了控制叙述的社会文化形态.因此,叙述学日益朝文学文化学方向发展."(1)  相似文献   

8.
围绕着战后初期党的斗争方针问题,在建国以后曾引起诸多纷争。先是五十年代高岗断言抗战胜利后决无和平的可能,党所采取的“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提法完全错误,“高、饶事件”发生后,此论被驳斥。继是“文革”中刘少奇是“和平民主新阶段”的首倡者的说法,并将之列为刘的一大投敌罪状,“文革”后随着对刘少奇的全面平反,这个口号得到重新肯  相似文献   

9.
概览国内学者的理论著述,莫不认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并且,这一说法(或称学说)为党和国家的多次决议所认同。但笔者认为,“三手段论”有其理论和逻辑上的缺陷,宏观调控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同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并行的“经济手段”。 一、从历史发展看,“经济手段”提法缺乏确定性 纵观10多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二手段论”时期,其二是“三手段论”时期。  相似文献   

10.
田利平 《党课》2010,(22):114-116
许多人不知道在中国唐朝时期黑人奴仆和黑人艺人很多 “唐代还有黑人?”当我和许多朋友谈到葛承雍教授关于唐代黑人来源问题的研究成果时,他们的脸上马上显现惊讶怀疑的表情。他们似乎并不关心葛承雍教授研究的“从哪里来”这个主要问题,而更关心唐代中国有很多黑人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我和几位日本人谈起这个问题时,他们更觉得难以置信,一再问:“有什么证据吗?”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题论,提出党的建设要始终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而展开;二是布局论,确立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布局;三是取向论,把“科学、民主、法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价值取向。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成果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党的建设主题论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党的建设的布局论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党的建设的取向论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宣传思相丁作如何争取到应有的位置,我从实践中感觉到关键是要有所作为。要做到有为争有位,就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思想上要找准位置思想上找准位置,就是既要破除思想政治工作“淡化论”、“无用论”,又要破除思想政治工作“至高无上论”、“万能论”。围绕中心,搞好服务,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提。只有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有坚实的立足点。因此,必须千方百计、竭尽全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经济工作中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对经济建设的引导、保证、服务功能,实现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习近平底线思维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研究习近平底线思维方法的理论逻辑,明确习近平底线思维方法是什么的本体论,坚持底线思维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全面贯彻的功能论,有助于在把握“两个大局”“两个没有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践行这个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于光远在中共党史领域的研究既丰富又深刻 ,他把新民主主义理论划分为革命论和社会论 ,系统考察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形成、发展和展开以及逐步被放弃的历史 ,这在理论界和党史界都是第一次。在中共党史史实方面 ,于光远的回忆和叙述 ,为党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历史资料。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和将要发生的“历史”于光远用一句“三个三十年”进行了概括 ,给人们一个新的观察问题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德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具有鲜明的特色。概括起来说,就是德育首位论、德育保证论、德育服务论、德育全方位建设论和德育发展论。 德育首位论 邓小平认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德育的首要地位首先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目的的内在要求。任何历史时期的学校首先要考虑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对这个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  相似文献   

16.
王梅 《前线》1993,(19)
今年以来,已有报刊陆续介绍过国外有关“泡沫经济”的问题,理论界也有中国经济已形成泡沫经济的说法。到底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青年经济学家国家体改委范恒山教授。  相似文献   

17.
唐朝时,礼部尚书郑惟忠曾经向著名史学评论家刘知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古以来文士多,而史才少呢?刘知几回答说:“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刘知几的回答被时人评为笃论。后世很多学者对“才、学、识”的说法进行了研究和阐发,多认为关键是“识”。“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科书不仅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知识的运用,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而且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去推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性”.传统教科书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是具有一系列根本性缺陷的.“从实践理解方法论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路,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命题的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论证,并揭示了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先富共富”论,是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所设计的一个大政策,是我们处理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富与共富关系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重温邓小平“先富共富”论,可以使我们受到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赵俊清 《世纪桥》2001,(5):22-26
中国抗日战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早有争论。今年是“九一八”事变70周年,有必要重新探讨这一问题。在许多中国近现代史、革命史书籍中,叙述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