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轨经济中的金融结构具有特殊的演进过程 ,中国的金融结构是国家主导的渐进金融改革的产物 ,其优化的路径选择也同样受制于国家效用最大化的约束。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推动实施经济转型,绝非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体制变更过程,而是经济体制变革与发展方式转型的一曲双重变奏。增量改革与行政主导、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变革、改革与开放并行等交织在一起,两个性质不同的转型过程在同一个经济体系内同时发生,中国经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随着济南市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济南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非公有制经济在经过改革初期的迅速增长之后发展势头渐缓,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其面临的融资困境。非公有制金融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从正规金融体制中无法获得足够资金的情况下产生的制度创新,它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功不可没。尽管如此,非公有制金融却被排除在正规金融体制之外,始终处于一种地下状态。因此,当前应大力推进非公有制金融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从而带动金融体制的改革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是依据“华盛顿共识”所确立的基本框架进行的,采取的是一种激进式改革的转轨方式,认为“不能分两次跨越一个深渊,”但是却在转轨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相比于东欧诸国,中国式的渐进改革却使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社会也保持了稳定。对此,牛津大学彼德·诺兰教授(Nolan,1993)将中国改革所取得的成功认为是有待破解的“中国之谜”。有关“中国之谜”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界的热点,本文就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五种观点加以梳理。一、从增量改革的视角分…  相似文献   

5.
金融国际化对金融安全的冲击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国际化给国际金融和各国金融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冲击和威胁。金融国际化弱化了一个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能力, 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 而波动传递机制作用的增强及金融创新又加剧了金融体制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我国在推进金融国际化进程中,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及金融监管体系,实施渐进的金融国际化战略,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保障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6.
从市场化改革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治合  蔡志洲 《理论前沿》2008,527(14):19-2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市场化改革使中国成功地由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并在渐进的改革中逐渐释放经济活动中的潜能,使中国取得持续稳定的高速经济增长。本文回顾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进程和主要特征,指出现阶段中国的要素市场化改革仍然滞后于商品市场化改革。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可持续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指出,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忽视市场本身的制度建设,中国应该继续深化商品市场化和要素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回顾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历程,最引人注目和值得称允的成就之一就是适应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金融管理体制,保持了金融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30余年里,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基本稳定,显著增加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支持和参与。中国的渐进改革、减贫经验和民族关系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中国不断增强的世界贡献及其推动的南南合作,也正在悄然改变国际体系的演变进程。作为对当前日益紧迫的世界发展与国际治理问题的回应,中国模式显示了其巨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及对外辐射力,为中国赢得了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国家经济安全视角下界定了金融安全内涵,其作为经济安全的一个子系统,遵循从外部着眼,从内部着手的原则,将安全界定于外部冲击下通过内部传导引发问题,着眼于外部冲击对国内金融运行风险的传导及影响,这与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有着显著的区别,避免了对金融安全研究的泛化。根据金融安全的内涵,我们将以金融安全条件和金融安全能力为框架对金融安全评价体系进行指标选取,确保了选取的指标能有效监控金融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转型的逻辑路径与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政府转型,是在完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静态制度结构与动态行为模式的整体性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我国政府发生了两次革命性的转型:第一次转型实现了改革开放前的政治统治型政府向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转变;第二次转型正在由市场发育期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市场成熟期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在政府在转型过程中,首先应当正确认识政府转型的渐进过程,研究和预测阻力的影响并加以调控;其次,获得政府机关以及公务员最大限度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再次,对利益攸关的政府部门及其公务员进行合理的利益补偿以减少其各种利益损失,进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党和政府应该坚强领导、配套实施,确保政府转型的稳定有序.  相似文献   

11.
当前,金融危机向全球扩散,中国也受到冲击.金融怎么支持经济度过寒冬是各方人士积极考虑的问题.我们将在上述大背景下讨论云南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并对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后如何继续支持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监管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是顺利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而要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首先必须对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有清醒的  相似文献   

13.
政府规模与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效率、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如何把政府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始终是各国行政改革追求的目标。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如何确定我国政府的适度规模,不仅关系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设定,也影响到行政机构本身改革的政策选择乃至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并完善一个精干高效的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整个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和主导地位,制定经济全球化规则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世界性经济组织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重要标志的世界经济信息化、市场化和自由化的出现和加强都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世界政治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动向,因此世界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交易费用与创新收益之比较决定了制度变迁和制度演化的过程。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是从传统计划型金融体制演变而来的 ,是在企业高负债率、高不良资产率和低资本充足率的情况下逐步演化而形成的。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我国金融体制变迁中的交易费用的变化 ,可以看出 ,我国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金融效率提高的原因在于参与经济活动的博弈双方的外在环境发生了变化 ,政府部门不再以“运动员”的身份参与金融交易活动 ,而是按照“有利比赛”的原则以“裁判”的身份进行宏观调控 ,从而使博弈双方的策略空间、策略方式及均衡结果也都相应发生变化。这说明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不断的金融体制创新以减少金融交易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对于增强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的天然属性为风险性,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是安全性,而以银行为主导的商业性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在创新型城市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中应发挥政策性金融与金融市场的作用,建立政策性金融主导下的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通过间接融资配合期权、创新贷款资产证券化、结构化产品,创新融资工具,为科技创新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网络背景下社会冲突的形成机理和基本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从治理网络、提高利用网络管理社会的能力和国家控制稳定力量的网络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建立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社会稳定控制机制,以确保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西方巨大的金融市场差异,美国等西方国家后金融危机时期的金融监管经验不宜简单移植中国。在金融暨经济自由化较低和法治化程度不高的双重作用下,中国金融市场本身就存在不健康因素。通过强权推导并以牺牲部分权利代价而留下隐患的经济发展,一旦公民权利诉求的高涨、知情权的表达以及法治化程度的提高,都有可能将隐性的金融暨经济风险暴露出来。中国的金融风险主要不是来自金融市场本身,而是源于金融体制限制并异化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而这体制性摩擦的金融暨经济风险恰是市场机制本身所无法或难以解决的。如果中国的金融监管避重就轻,过多地纠缠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及经验教训,无疑是“缘木求鱼”的做法。中国金融监管的当务之急是加快金融体制性变革,通过一定的可承受的风险代价获得体制性突破,为金融市场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斯蒂格利茨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蒂格利茨从与东欧和独联体国家转轨进行比较的角度 ,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作了深入分析 ,认为中国转轨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持和扩大了社会与组织资本。他还从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论述了中国转型成功的深层原因。此外 ,他对于中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刊摘要编发 ,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是顺利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入WTO使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来自外部的风险与日俱增,如何在获得开放利益的同时确保民族金融安全,已成为我国现在必须着手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