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力  任晓刚 《前线》2023,(4):65-68
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推动首都建设加速、首都经济提质、首都治理向善。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推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打造首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系统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增强首都创新能力和水平;系统推进“两区”建设,增强首都开放能力和水平;强化京津冀政策协同,提升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统筹与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2.
林克庆 《前线》2012,(7):66-67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把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世界城市作为主题,准确把握住了首都的发展规律,体现了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内涵非常丰富,思路非常清晰,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明确方向,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代会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让首都人民更加幸福安康。今后五年,首都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实力更加雄厚,发展条件更加优越,发展动力更加强劲,为大兴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谭维克  唐鑫 《前线》2012,(10):48-50
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加强学术研究,加强首都智库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智库也可称为思想库。建设首都社会主义新智库,是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的工作报告在规划未来五年首都现代化建设的蓝图时,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首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调“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努力建设民主法治之都、文明有序之都、安全稳定之都”。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首都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展望未来五年,首都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九次党代会提出北京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奋斗目标,这既给首都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王云峰 《前线》2012,(7):62-63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高度重视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提出要进一步落实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这是市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的事关首都长远发展、事关首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关于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几点认识优化首都城市空间布局,破解发展难题的重大举措。北京经过长期的发展,城市中心区功能过度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城市病严重,极大影响首都功能的实现,制约了首都的可持续发展。而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疏散首都中心城功能,  相似文献   

6.
杨志强 《前线》2013,(9):74-75
当前,首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建设和管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面对新阶段、新要求,如何立足本职、更好地服务首都科学发展,是当下地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李超钢 《前线》2012,(7):54-55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着眼于首都改革发展要求,准确把握首都城市发展规律,明确提出了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奋斗目标、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将对首都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市委十一届一次全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是一个继往开来、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朝气蓬勃的领导班子,是一个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领导集体,必将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圆满完成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在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进程中谱写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前线》2008,(8):52-53
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促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根据中央关于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残奥会的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组织动员首都社会力量,在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活动,促进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全市上下已经形成汇各方之智、举全民之力办好北京奥运会的良好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9.
《前线》2001,(4)
中共北京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研究制定首都面向新世纪改革发展思路的重要会议,会议提出了今后五到十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理解这次会议的精神,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市委研究室组织有关部门的同志在起草全会文件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学习辅导材料。 全书共分十六章,回顾“九五”、展望“十五”,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首都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教育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国企改革、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就业和…  相似文献   

10.
《前线》1999,(3)
树立首都意识,是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与发展首都经济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也是全面做好北京市各项工作之所需。首都意识根源于北京作为祖国首都的性质和功能这一特定要求而产生的。牢固地树立首都意识,是北京市广大干部和群众对自己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首都教育先导发展战略”的概念。如何认识和理解“首都教育先导发展战略”,极为重要。 实施首都教育先导发展战略是在全面分析北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后所作出的一个重要抉择。它不是仅就教育论教育,而是对首都经济、首善之区、首都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内在逻辑要求的必然应答。 实施首都教育先导发展战略,是发展首都经济的内在逻辑要求。首都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方向,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  相似文献   

12.
近日召开的2011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大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第四次全会精神,总结部署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对深入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宣传实践活动进行了动员。号召全市干部群众在新起点上全面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十二五”发展任务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13.
陆小成 《前线》2023,(6):67-70
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在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新时代的重要意蕴。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首都都市圈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产业、交通、生态环境等协同发展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新征程上,强化总体战略布局、形成全新治理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打通互联互通链路,是高水平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推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我市最近推出首都剧院联盟、首都博物馆联盟、首都出版发行联显、首都影院联盟、首都影视产业联盟等文化产业联盟。广大党组织积极参与和支持联盟建设,更加自觉地投身到首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近日记者走进了部分联盟所属单位的党组织,对他们如何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整合文化资源、打造首都文...  相似文献   

15.
《前线》2011,(10):27-28
首都经济圈概念的提出,是对首都经济概念的发展和延伸。首都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当前应优先考虑以下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姚永玲 《前线》2022,(6):59-61
建设首都都市圈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战略举措和区域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核心任务。建设首都都市圈,可以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共同构建多中心复合型都市区,缩小地区差距,避免“三区四地”分割的客观制约,强化首都“四个中心”功能,为解决核心城市发展问题提供有效方案。以小空间谋大格局,打破现有行政界限构建京津冀协同大构架;以“三圈”推动“一圈”,产城融合渐进式推动京津冀协同;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建设开放式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相似文献   

17.
程连元 《前线》2014,(4):89-91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和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我们深切感受到,朝阳区作为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必须紧抓历史机遇,自觉融入首都和京津冀发展大局,切实担当历史重任,服务首都发展。当前,落实好中央和市委精神,核心是紧扣首都“四个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8.
韩子荣 《前线》2012,(7):58-59
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而努力奋斗”,体现了新时期的要求,符合首都的市情实际,对做好未来五年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门头沟区将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着力破解发展瓶颈难题,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推动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以实际行动为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2,(2):47-48
作为推动首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市科协自2007年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团结带领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为促进首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1北京市“十五”计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建议》指出,今后五年,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要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应当把握好以下五个重要方面,这些都是对改革开放以来首都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十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必须认真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发展首都经济。这是解决首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新的世纪,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继续做好发展以知识经济为方向、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这篇大文章。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速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