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涛 《八桂侨刊》2021,(4):3-11,21
东南亚客家华侨中有唐初开发闽南的陈政、陈元光将卒后裔,可分成来自宁化石壁与非宁化石壁两部分,以吴、沈两姓为代表.闽南文化圈的客家后裔在族群互动中,为适应新环境,在原有客家谱系前添加闽南谱系.来自宁化石壁的华侨比非宁化石壁的华侨在客家认同意识上较为强烈.东南亚华侨的族群认同深受祖地宗族影响,其宁化石壁祖先叙事主要体现在族谱记载、口述史料、聚落命名等三个方面,口述史料内容不易变更,也是重要的祖源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何强 《政协天地》2012,(12):44-46
世界第二十五界客属恳亲大会在三明举行,作为客家祖地的宁化石壁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石壁是客家人公认的祖地。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中,有两百多个姓氏与宁化石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石壁因其地势平坦,适宜农耕与生存,曾经成为中原多次南迁的客家人的落脚之处。他  相似文献   

3.
弘扬和发展客家祖地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宁化,促进宁化经济腾飞。要进一步整合客家祖地文化资源,做到大众化、硬件化、品牌化、产业化,以此"四化"来促进宁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闫旭 《两岸关系》2014,(11):33-34
<正>为推进客家研究,传承客家文化,构建沟通两岸客家桥梁,第七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暨第二届石壁客家论坛10月14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召开。论坛嘉宾、海峡两岸客家文化专家学者、政商界人士及媒体记者700余人参加开幕式,其中台湾同胞330人参加。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携手两岸客  相似文献   

5.
骆志雄 《政协天地》2012,(10):29-30
想要采访宁化县政协主席、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会长刘日太,着实费了不少周折。  相似文献   

6.
《政协天地》2012,(12):51-52
11月21日上午,世界客属第二十五届恳亲大会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宁化石壁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215个客属社团,8000多名海内外乡贤回到石壁寻根谒祖,共同纪念客家先祖。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汝岱、张克辉,三明市政协主席程立双等出席了祭祖大典。  相似文献   

7.
张瑜 《政协天地》2010,(12):58-60
在风景秀丽的闽江上游,神奇雄伟的武夷山东麓,有一片美丽而又富饶的土地,这就是让亿万客家人魂牵梦萦的客家祖地——宁化石壁。  相似文献   

8.
枫叶正红的深秋时节,我怀着对木活字印刷术的浓厚兴趣,走访了客家祖地宁化现存的几家活态作坊。对宁化活态地保存着我国珍贵濒危的木活字印刷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感触颇多,收获匪浅。  相似文献   

9.
叶劲光 《台声》2006,(7):80-84
朋友,你到过被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作“此处最奇”的永安桃源洞“一线天”吗?你见过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与浩瀚湖水完美结合的泰宁百里金湖吗?你了解我国最大的沙县卧佛吗?如果你是客家人,你知道客家祖地、客家文化摇篮和客家朝圣中心在宁化吗?这些都在福建省三明,一座年轻的城市,一片古老的地域,闽西北正在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明珠。三明,这座美丽的城市,它很年轻,从建市开始仅仅45岁,所在地原称三元镇,60年前仅仅是个小村庄,周围还是寂静的荒野,1940年6月,从永安、明溪、沙县各划出部分建立三元县,县城人口才5700人。1956年三元、明溪两县…  相似文献   

10.
客乡·吾乡     
正1鸡鸣四起,天地浩荡,四野苍茫,丘壑延绵。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肩扛锄头的农夫三三两两进入雨雾中,草鞋踏在湿润的泥土上,啪啪微响。围龙屋内,正堂赫然一副对联:休言故土难离,尧天共戴;且喜盛世又逢,禹甸同耕。屋檐下的雨线,打在青石板上,点滴到天明……这里是我的生长地宁化,客家祖地石壁的所在地——宁化。这个客字,何来?东晋怀帝时起,西北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五胡乱华"之局。大量士民,被迫渡过黄河南下。唐中,安史之乱,唐末,黄巢起义,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北宋末年,金人入侵,建炎南渡,迫使大批士民  相似文献   

11.
秦友莲 《政协天地》2012,(10):26-28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这是大家熟悉的毛泽东诗句。在惊讶它的险峻时,记者从未将它与客家人的生存联系起来,直到此次采访,方知在这片深山老林里,孕育着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客家族群,他们的后裔遍及80多个国家与地区,有200多个姓氏和近1亿的人口,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生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非洲岛国毛里求斯有华侨华人近四万,占毛国总人口的3%。其中,老华侨华人三万多,广东梅县地区客家人约占90%,大多已入毛国籍。客家华人在毛国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享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毛岛客家人非常重视子弟的传统教育和传承发展客家文化,他们与当地其他族群人民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繁荣、丰富毛国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3.
林开钦 《政协天地》2012,(10):16-18
认同汉族客家民系,是客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什么是汉族客家民系?在唐宋时期为了躲避战乱等原因,中原大批汉人南迁,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闽粤赣边地区生活,并逐渐与当地土著和少数民族相结合,成为闽粤赣边的客家先民,经过漫长的融合发展,南迁汉人在人数上、经济上、文化上占优势,他们融合了当地土著和少数民族,形成了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这个民系和文化融进了土著和少数民族的血统和文化,但汉族的血统和文化是主流,不影响这个民系作为汉族的一个支系的地位,这就是考究客家民系和客家人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郑海燕 《前沿》2011,(4):135-138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闽粤赣客家地区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和市场具有相似性,旅游开发潜力大,应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组成客家文化旅游大区,共打"客家文化"旅游牌,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客家女性有其特殊之处,她们的思想形态如婚恋、家庭及其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有崇高的一面.客家文化从不同的角度与层次,较好地反映了她们的思想观念,深刻映射出客家地区的女性文化心理,以及客家民系的社会结构、社会分层、道德伦理风俗背后的深层构成.从这种视角出发,可以解读客家妇女社会的复杂关系及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现在全球客家人约有1.2亿,分布于五大洲93个国家、地区。客家民系传载的客家文化博大精深,也蕴藏无限商机,在闽西北做大做强“客家文化中心”品牌,把千年厚瞧的客家文化转化为我省优结构、扩消费、促就业、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新支柱,  相似文献   

17.
客家民系是汉族的一个分支,中原河洛对客家民系及客家文化的形成,有一些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客家民系的主体来自中原河洛,既有从河洛地区直接迁徙到闽粤赣交界地区的移民,也有更多从中原先迁徙江淮流域,再辗转迁徙闽粤赣边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台湾客家小说提供的生活图景,客家女性那种“大地之母”和“女中丈夫”的形象跃然纸上,她们那种坚忍打拼和“痴情重义”的性格生动呈现,并占据客家族群形象的独特地位。在上述形象塑造和性格表征的背后,客家女性对农耕文化的生命认同,对家国政治的精神认同,对婚姻爱情的价值认同,成为她们性格深层最稳定的族群文化积淀。对客家女性形象的寻找利发现,有助于我们走进客家文化的历史语境,来认知族群人物性格的生成和建构。  相似文献   

19.
曾龙城 《当代广西》2005,(22):63-63
亚细安(东盟)第六届客属恳亲大会于2005年11月初在贺州召开。这次世界性的客家文化交流盛会,引起世人关注,不仅弘扬客家文化,也给贺州带来许多机遇。在这客家文化盛会召开之际,我想起了15年前的一段往事,不禁深深感慨:客家人客家音,天下客家是一家。 1990年夏,以贺县山歌剧团为主体组成的广西梧州地区客家艺术团,带着一台新创作  相似文献   

20.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08,(12):64-65
凝聚客家亲情,弘扬客家文化。 由国务院台办《两岸关系》杂志社、福建省台办和龙岩市委、市政府主办,龙岩市台办、闽西客家联谊会、龙岩市客家文化研究会、龙岩学院客家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于11月13日至15日在福建省龙岩市成功举办。研讨会以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互动为主题,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