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10年的伟大成就国民收入:1949年到1978年,国民收入由358亿元增加到3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46倍,平均每年递增7.2%。1978年到1988年,国民收入由3010亿元增加到117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2倍,平均每年递增9.2%,1989年为13000亿元,比1988年增长3.7%。人均国民收入:1952年到1978年,人均国民收入由104元增加到315元,26年间增  相似文献   

2.
顺义的步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市顺义县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使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9年,全县城乡社会总产值43.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8.26亿元,比1978年增长13倍;财政收入1.3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4倍;农村人均收入1394元,比1978年增长11倍,到1990年5月底全县城乡储蓄余额6.5亿元,其中农村储蓄余额4.7亿元,居京郊之首。顺义县是首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京效粮仓”之美誉。1979年至1989年,粮食生产连续11年获得大丰收。特别是1986年以  相似文献   

3.
一、转变增长方式是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长足进步,总量不断增长,空间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从湖北的情况看,1978年到1994年,粮食总产由1726万吨增加到2422万吨,棉花总产由36.7万吨增加到45万吨,油料由23.7万吨增加到137.8万吨;肉类、水产品、水果产量年均递增9.7%。16.5%和12.6%;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17亿元,增加到1656亿元,增长86倍,农村各业总产值由110.95亿元增加到1844.23亿元,增长16.6倍。但也应看到,我省农业农村经济还是一种产品型、外延扩张型、粗放型…  相似文献   

4.
1986年与1978年相比,全省农业总产值增长58%,达到45.1亿元;粮食增产3亿公斤,达到55亿公斤;乡镇企业总收入增长6倍,达到2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4倍,达到277元。由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改革,给农村注入了活力,焕发了生机:改革,在我省农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统计,全省1988年农村社会总产值已由1978年的98.7亿元增至938.4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0.7%;其中,工业、建筑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非农产值已占到69.9%,比1978年提高了36.5个百分点,农业产值的比重相应地下降到30.1%;全省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达到726.9万人,比1978年猛增562.6万人,占整个农村劳动力的36.6%,比1978年提高了25.4个百分点,目前大约三个农村劳动力中就有一个从事非农产业。这种变化不仅开创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  相似文献   

6.
1980年,深圳正式宣布为经济特区。四年以来,各项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大超过了从1949到1978的三十年。△1983年工业总产值达七亿二千万元,比上年增长98.9%。四年工业总产值累计为十四亿一千万元,平均每年递增85.7%,为前三十年总和(八亿四千九百万元)的一点六六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种草种树,治穷致富”方针的贯彻落实,甘肃农村形势确实一年比一年好。在近几年发生喜人变化的基础上,1984年农村经济有了历史性突破,开始了战略性转变。全省1984年农业总产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7.8%,比1978年增长69.5%,为1949年的6倍;粮食总产107.96亿斤,比上年略有增加,比1978年增长9.99%,为1949年的2.6倍;棉花产量7750吨,比上年增长  相似文献   

8.
1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跨世纪的飞跃。据有关资料统计,1994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工农业总产值已达4158亿元,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23.5信和2.7倍,其中农业生产总值达1401亿元,分别比N49年和NM年增长T3倍和1.4倍;工业总产值达2757亿元,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166倍和4.4倍;农牧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70元增加到1993年的696元。然而,这仅仅是民族地区自身的纵向发展变化,从横向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起飞与西部少数…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枣阳县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农业为依托发展工业,靠工业发展促进农业,逐步走出一条“工农结合,城乡共荣”的县级经济新路子。近几年这种具有本地特色的县级经济格局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全县在连续8年农业丰收、工业发展的基础上,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5亿元。比1978年增长2.6倍,其中工业总产值6亿元,增长7.8倍,农业总产值4.5亿元,增长1.1倍;财政收入增长2.7倍;农民纯收入增长2.76倍,出现了“工兴农稳,工农同富”的好势头,走上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健康轨道,展示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一、认识枣阳,扬长避短,确立工农结合的县级经济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0.
万宁县农业生产经过46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了,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和生产方式逐渐从分散经营朝着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199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9.2亿元,比1978年增长30.3倍,粮食总产量98431吨,比1978年增长40.7%;农村人均纯收入1650元,比1978年增长31.3倍;67000户农民率先达到小康水平,占全县农户的60%多。本文拟就万宁农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问题作一次粗略的探讨。一、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万宁县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1.
林灿 《传承》2000,(Z1)
在历史即将掀开世纪新页之际,八桂田野满载新中国 50年农业生产的辉煌,从追求农产品量的增长迈进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追求质的飞跃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将更好地遵循区党委“ 1234610”工作思路,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新的发展。   辉煌的成就 巨大的变化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产品供给大幅度增加。 1999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843. 8亿元,比 1949年增长 9. 5倍,年均增长 4. 82%,比 1978年增长 2. 8倍,年均增长 5. 03%;农业增加值 580. 25亿元,比 1978年增长 4. 6倍,年均增长 8. 56%。实施“八五”计划以…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四十年来,农业获得重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连续十七年全面稳定协调增长。农业的全面发展,带动了新疆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边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根据新疆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实际,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各级领导花大力气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从1978年至1994年的17年间,自治区的农业总产值由20.97亿元增加到306.47亿元,增长13.61倍,年均增长18.25%;粮食总产由370.01万吨增加到666.17万吨,增长80.04%,年均增长3.74%;棉花总产量由5.5万吨增加到88.21万吨,增长15.04倍,年均增长18.94%;油料产量由10.33万吨增加到50.76万吨,增长3.91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虽然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工业经济增长要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但迄今为止仍未实现。究竟什么因素阻碍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加以克服?本文拟对之进行探讨。一、目前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型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四十六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17年来的飞速发展.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1994年工业总产值达76909亿元,比1978年增加9.2倍,平均每年递增14.9%,已经建成比较完整、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在世界…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壮乡人民努力谱写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全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景象。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9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903.04亿元,与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的12sl亿元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0倍,年均增长78%;与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7585亿元相比增长49倍,年均增长9.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8年为4076元,分别比1952年和1978年增加4009元和3851元。二、农业经济全面发展1998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张家港市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和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1990年同1978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80年不变价)增长11.5倍,达80亿元;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倍,达2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4.5倍,达2.5亿元。全市出现了五个方面的明显变化:经济结构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转变,运行机制由生产封闭型向生产经营开拓型转变,人民生活在不断增加对国家贡献和集体积累的基础上由贫困向相对富裕转变,农民素质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经济联系由城乡分割向城市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 ,在 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 2 30 0万各族人民。农牧业是内蒙古最大的资源优势。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落实了生产承包责任制 ,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牧区的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全区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分别以年均 6 .3%和 6 .9%的速度增长 ,粮食产量、畜产品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 1978年为 134元 ,1998年为 192 6元 ,增长了 13.4倍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年均递增约 8.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 78年的 6 7.7%下降到 1998年的47.37% ,这些都充分说明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已稳定地登上一个…  相似文献   

17.
俞育民 《创造》2001,(11):22-24
根据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40个县2400户农户家庭抽样调查资料,2000年平均每个农民纯收入达1479元,比建国初期的195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0元,增长36倍,平均年递增7.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平均递增5.5%左右;每个农民平均生活消费支出1270.8元,比建国初期的39元,增长32.5倍,年平均递增7.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平均年递增5.6%左右。从各个时期的收入状况看,1978年以前的29年间,农民生活提高缓慢,存在着曲折和反复,属于低消费型维持阶段。“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农村经济停滞,l97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9.32元,比l966年的103.…  相似文献   

18.
1994年以来,通城从实际出发,加速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总产值、个体私营经济产营额、财政收入、农民人平纯收入年分别递增22.9%、21.81%、18.3%,55.18%、22.01%和25.16%。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5.71亿元,比1998年增长9.25%,工农业总产值20.5亿元,增长8.1%,乡镇企业15.6亿元,增长22.7%,个体私营经济产营额8.8亿元,增长28.68%,财政收入7600万元,增长18.4%,农民人平纯收入1926元,增长9%。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八十年代湖北农民收入的变化特点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普遍提高,收入来源不断拓宽,结构得到改善。十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水平在全国的位次由1980年的第21 位上升到1990年的第14位。 1、十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近两番。1990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0.80元,是1980年169.96元的3.95倍,平均每年增加50.08元,年均递增14.72%。比全国年递增13.6%的速度高1.1个百分点。十年间,农民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仍增长1.62倍,年递增10.11%;特别是“六五”期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递增速度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围绕如何加快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多种探索,有的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使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有的偿到了苦头,败下阵来,经济踏步不前,甚至倒退。究其原因,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我们高庙乡毗邻蔡甸城关,距离武汉市中心地区17公里,共有行政村12个,人口2万,耕地面积1.2万亩。1990年前实施单一的农村经济,农业以粮食为主,工业企业以产品加工为主,由于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199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不足30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254万元,企业利税总额513万元。乡村财政收入不足803万元,农村人平均纯收入736万元。到1993年底止,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已突破1亿元大关,比1990年增长2.3倍,其中农业产值增长2.89倍,工业产值增长2.11倍,企业利税总额达到1068万元,比1990年增长1.08倍,农村人平纯收入达到1200元,人平增加464元,乡村财政收入达到350元,比1990年增长3.37倍,村平财政收入近20万元。短短三年时间,高庙乡农村经济何以得到如此迅速发展,我们主要采取如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