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价常山散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将80只岭南黄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常山散按推荐剂量的1倍(0.1 g/kg)、3倍(0.3 g/kg)和5倍(0.5 g/kg)进行给药,连用7 d,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试验期间每日观察记录鸡的精神、采食、饮水、粪便等外观表现,测定给药7 d后和休药7 d后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并进行肝肾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常山散各剂量组鸡的临床状态、饮食和粪便均正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7 d后,常山散1倍和3倍剂量组鸡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解剖各脏器未发现肉眼可见病变;5倍剂量组的肝和肾出现轻度肿胀和淤血,肝系数显著降低(P0.05)。休药7 d后,除5倍剂量组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降低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空白对照组鸡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测指标均正常。结果表明,常山散按1倍和3倍推荐剂量给药对靶动物鸡无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选择昆明小白鼠进行传统致畸试验,观察了喹胺醇对小白鼠胚胎的致畸作用及对胎鼠发育的影响.在小白鼠致畸敏感期(怀孕第6-15 d)连续用喹胺醇300、450和600mg/kg体重灌胃,分别为LD50的1/30、1/20和1/15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10 mg/kg体重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喹胺醇对孕鼠增重及小鼠胚胎生长发育无影响(P>0.05),无胚胎毒性和致畸性.  相似文献   

3.
按体重给30只鸡分别口服50、100、200 mg/kg喹胺醇,采取血样,对血样中的喹胺醇浓度进行了RP-HPLC检测.结果显示,鸡口服喹胺醇后,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一级吸收一室模型,t1/2ka分别为0.644 1、1.706 1和1.428 7 h,t1/2ke分别为3.820 5、2.507 1和3.225 1 h,tmax分别为1.852 1、2.959 1和3.101 7 h,Cmax分别为0.467 9、0.506 2和1.711 2μg/mL,AUC分别为3.656 8、3.715 9和13.254 0 mg/(L·h).结果表明,鸡口服喹胺醇后,喹胺醇在体内吸收和消除较快,血药浓度较低;随着给药剂量加大,血药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的安全性,为今后系统地研究其药理作用以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选用80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药物组连续30 d分别灌服18.83 mg/kg、75.32 mg/kg、302.7 mg/kg药物,通过临床观察、血液学分析、血液生化检测、脏器系数和病理学检查,系统地评估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小鼠精神状况良好,无死亡。试验过程中低、中剂量组小鼠的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高剂量组小鼠增重指数差异显著(P0.05),长期给药后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肺、肾的脏器系数有显著改变(P0.05),高剂量组小鼠血液中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比值显著性降低(P0.05);高剂量组肝、肾部分细胞发生轻微肿胀,肺间质轻微增宽。提示长期大剂量使用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可能造成小鼠轻微的肝、肾组织损伤。本试验结果提示,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的毒性很低,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将成年雌性昆明小鼠360只随机分为9组,即空白对照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1.5mg/kg(按体重给药,下同)给药组、DON 2.5mg/kg给药组、玉米赤霉烯酮(ZEA)20mg/kg给药组、ZEA30mg/kg给药组、DON 1.5mg/kg+ZEA 20mg/kg给药组、DON 1.5mg/kg+ZEA 30mg/kg给药组、DON 2.5mg/kg+ZEA 20mg/kg给药组、DON 2.5mg/kg+ZEA 30mg/kg给药组,每天腹腔注射1次,每次200μL,连续注射4d。分别在试验的第0、3、5、8、12天测定小鼠肝组织中MDA含量、抑制OH-能力、TAOC、GSH-Px活性和SOD活性。结果,ZEA或/和DON染毒均导致小鼠肝MDA含量明显升高,抑制OH-能力、T-AOC、GSH-Px活性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具有明显的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依赖效应。结果表明,联合染毒具有互作效应或亚加性效应,其中以2.5mg/kg DON与30mg/kg ZEA联合染毒所呈现的亚加性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消炎醌是从甘西鼠尾草中提取其生物活性成分而制备的兽用抗菌、消炎新药,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不同剂量消炎醌分别用小白鼠进行了肌肉注射(im)、腹腔注射(IP)和灌胃(IG)的急性毒性试验;用小白鼠和大白鼠进行灌胃蓄积中毒试验;用大白鼠经口服(PO)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im的LD50为902 mg/kg体重;IP的LD50为763mg/kg体重;按最高剂量(2000 mg/kg体重)IG给药,试验小白鼠未出现中毒症状.对小白鼠和大白鼠按500mg/kg体重连续15 d给药,未出现中毒症状.按不同剂量给大白鼠口服,经10、20和30 d采血检测,其中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数(WBC)及分类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生化指标中血清尿素氮(BUN)无显著差异(P>0.05),10 d时高、中剂量组及20 d时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白蛋白(ALB)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而30 d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剂量组谷丙转氨酶(GPT)含量在20 d和30 d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结果提示,消炎醌毒性小、对动物血象基本无影响,且有一定的保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将80只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GC02球虫病疫苗组(试验组)和对照组(n=40).试验组鸡于7日龄和14日龄分别口服含8000个孢子化卵囊的GC02球虫病疫苗,对照组鸡口服生理盐水.于21、28、35和42日龄每组随机选取10只鸡,空腹称量体重,颈动、静脉放血致死,立即解剖取腔上囊称重并制作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与拍照,研究了GC02球虫病疫苗对鸡腔上囊发育的影响.结果,试验组鸡腔上囊器官指数低于同日龄对照组,其中28~42日龄鸡的腔上囊器官指数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同日龄鸡相比,试验组鸡免疫GC02球虫病疫苗后,各日龄鸡腔上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试验组雏鸡腔上囊组织结构出现轻微损伤,GC02球虫病疫苗刺激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加了免疫效果.试验结果提示,GC02球虫病疫苗对雏鸡腔上囊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其组织结构有轻微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钒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取1日龄AA肉仔鸡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试验组鸡的基础日粮中按0、30 mg/kg添加钒。试验期共42 d,每周末从每组取鸡6只,称重后扑杀,取胸腺、腔上囊和脾称重, 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摄像,研究钒对肉鸡胸腺、腔上囊和脾等免疫器官质量、器官指数和组织结构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鸡的胸腺、腔上囊和脾平均质量和器官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同日龄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鸡的胸腺小叶皮质增厚,胸腺小体增多;腔上囊皱襞发达,腔上囊淋巴滤泡体积较大、皮质较厚、退化延缓;脾小结体积较大、生发中心明显,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椭球增大。结果表明,在肉雏鸡的日粮中添加钒30 mg/kg,可促进胸腺、腔上囊和脾的发育,延缓腔上囊的退化。  相似文献   

9.
对2月龄仔猪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喹胺醇和喹乙醇,饲喂32 d,证明喹胺醇具有促进仔猪增重的作用,其中150 mg/kg添加量增重效果最佳,并有预防仔猪腹泻的作用;喹胺醇促进仔猪增重和预防腹泻的效果均优于喹乙醇.  相似文献   

10.
将黄芪多糖(APS)分别按0、2.5、5.0、10.0 mg/只,以点眼、滴鼻、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的不同方式,分别与鸡NDⅠ系、NDⅣ系、ND油乳剂苗和IBD冻干苗同时接种于4组(每组35只)健康非免疫雏鸡,对血清中ND、IBD抗体效价及脾、腔上囊重量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检测结果各APS组血清ND、IBD抗体效价显著高于APS空白组(P<0.05),其中以APS 5.0 mg/只组的抗体效价最高;除ND油乳剂苗各APS组和NDⅣ系APS 2.5 mg/只在12日龄测定值外,各APS组脾和腔上囊重量显著高于APS空白组(P<0.05).试验表明,APS可用作鸡疫苗的免疫佐剂提高鸡的免疫力;点眼、滴鼻、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的接种方式不影响APS提高鸡免疫力的作用;APS以5.0 mg/只为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姜黄素(CUR)对镉中毒小鼠生精机能的干预作用,将46只清洁级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氯化镉组(2mg/kg CdCl2,i.p.)、对照组(2mg/kg H2O,i.p.)、姜黄素组(50mg/kg CUR,i.h.)、姜黄素+镉组(2mg/kg CdCl2,i.p.+50mg/kg CUR,i.h.),连续给药10d,于末次给药后第2天眼球取血并脱颈处死,取睾丸和附睾,检测小鼠睾丸和附睾的脏器系数、精液质量及血清睾酮的质量浓度,制作并观察睾丸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镉显著地降低了睾丸和附睾的脏器系数、精液品质和血清睾酮的质量浓度(P0.01,P0.05),破坏了睾丸的组织结构;姜黄素对正常小鼠的生精机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极显著地提高了血清睾酮的质量浓度(P0.01);姜黄素对染镉小鼠生精机能具有保护作用,显著地提高了睾丸和附睾的脏器系数、精液品质和血清睾酮的质量浓度(P0.01,P0.05),保护了小鼠睾丸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姜黄素可以保护镉中毒小鼠的生殖系统和其生精机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家兔单次静脉注射和灌胃乙酰甲喹(30mg/kg)后的血浆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15只家兔被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B两组均通过消化道给药,但A组自心脏采血,B组自肝门静脉采血,C组则经耳缘静脉给药,自心脏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限为0.1μg/mL)检测每个血浆样品中乙酰甲喹的质量浓度,之后以非房室分析法计算乙酰甲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经消化道给药之后,A、B两组中乙酰甲喹的大多数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均具有显著差异:消除速率常数(λz)分别为0.43h-1±0.11h-1和0.19h-1±0.02h-1;消除半衰期(t1/2λz)分别为1.76h±0.65h和3.69h±0.4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则分别为29.28(h·μg)/mL±4.4(h·μg)/mL和78.39(h·μg)/mL±7.28(h·μg)/mL。而静脉注射(C组)后,这些参数的数值分别为0.35h-1±0.03h-1、2.02h±0.18h和40.86(h·μg)/mL±6.76(h·μg)/mL,而体清除率(Cl)为747.93mL/(h·kg)±103.76mL/(h·kg),表观分布容积(Vz)为2 170.19mL/kg±308.96mL/kg。乙酰甲喹在A组和B组中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1.65%和192.85%。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后,乙酰甲喹在家兔体内分布广泛、消除迅速;而灌胃给药后,乙酰甲喹吸收迅速,但存在明显的首过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给予试验组罗曼雏鸡不同浓度的酸枣仁口服液来测定酸枣仁口服液的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试验组雏鸡以10、5、2.5g/(kg.d)不同剂量连续经口给药28d,并另设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第28d和第42d,观察雏鸡的生长发育、血液学、生化、脏器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没能测出酸枣仁口服液的半数致死量;雏鸡经口灌服受试物的最大耐受量高于20g/(kg.d);在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高剂量组在第7d的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而第28d差异不显著;给药后各剂量组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中肌酐低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中肌酐、总蛋白、肝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中谷丙转氨酶(P0.01)和总蛋白(P0.05)低于对照组。停药14d后,中剂量组肝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酸枣仁口服液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酸枣仁口服液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是可逆的,连续口服给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主要危害3~6周龄雏鸡,该病的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在腔上囊、脾、哈德氏腺和盲肠扁桃体。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不同脏器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和病毒分布是不同的。本试验以IBD各病变组织制备灭活疫苗的免疫力对比、分...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印楝油对小鼠的亚慢性经口毒性作用,确定印楝油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毒作用靶器官,取健康小鼠80只,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日9点对各试验组小鼠经口给予177、533和1 600mg/kg的印楝油混悬液(用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其混悬),对照组则给予533mg/kg的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连续90d,停药后继续观察30d。试验90d和120d后分别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一般临床表现,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心、肝、脾、肺和肾的脏器指数,并对各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与睾丸进行病理学检查。试验90d和120d后,各试验组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给药90d后,印楝油在177和533mg/kg剂量下,对各脏器的显微结构影响较小,仅仅表现为血管轻微淤血;而在1 600mg/kg剂量下,对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变性。停药30d后,各脏器病理改变程度减轻甚至恢复。结果表明,印楝油对小鼠亚慢性经口毒性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77mg/kg,毒作用靶器官为肝、肾和睾丸。  相似文献   

16.
对1日龄SPF鸡通过口服腔上囊提取液,4 d后剖杀称重及对腔上囊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鸡增重较快,腔上囊重无明显差别;组织学检查试验组鸡腔上囊发育较快,腔上囊淋巴滤泡增多、滤泡间隙变窄、滤泡皮髓质分界明显,其内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人工感染大肠埃希氏菌试验显示,腔上囊提取液能推迟感染鸡的死亡时间.结果显示,通过粘膜接种途径不会影响该物质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选取健康小鼠80只,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各试验组小鼠经口分别给予含有177、533、1600mg/kg的印楝油与10g/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混悬液,对照组则给予10g/L的CMC溶液,连续用药28d。试验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临床表现,每周记录小鼠体重并计算饲料利用率,末次给药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心、肝、脾、肺和肾的脏器系数,并对心、肝、脾、肺、肾和睾丸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的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均无明显变化。177mg/kg与533mg/kg剂量组的饲料利用率无明显变化;在用药后第3、4周,1600mg/kg剂量组的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表明1600mg/kg及其以上剂量的印楝油对小鼠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印楝油在177mg/kg和533mg/kg剂量时对各脏器的显微结构影响较小,而1600mg/kg对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印楝油在高浓度(1600mg/kg)下对小鼠有轻微亚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我县于1984~1986年,采用毗喹酮三胃注射治疗耕牛血吸虫病2627例,转阴率为98.72~100%,并对部分治疗牛进行了血液生理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耕牛及分组:由疫区松湖乡和昌良乡选用自然感染血吸虫的阳性牛共55头,其中水牛30头、黄牛25头。共分4个组:试验1组20头水牛,按10mg/kg剂量三胃注射;试验2组有黄牛15头,按15mg/kg剂量三胃注射;对照1组有10头水牛,按25mg/k6剂量口服;对照2组有黄牛10头,按30mg/kg口服。 2.测定项目和方法: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个月测定以下生理指数:红细胞数(试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抗病毒颗粒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选用8日龄健康伊莎褐蛋公鸡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设置抗病毒颗粒推荐剂量的1倍剂量组(4 g/L)、3倍剂量组(12 g/L)、5倍剂量组(20 g/L)和10倍剂量组(40 g/L)。4个用药组持续饮水给药5 d,对照组饮水中不添加任何药物。试验期间每日观察记录鸡的精神、采食、饮水、粪便性状等外观表现,测定增重、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按抗病毒颗粒推荐剂量的1、3、5和10倍剂量,持续饮水给药5 d,各观察和测定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抗病毒颗粒对靶动物鸡无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羟氯扎胺盐酸左旋咪唑复方混悬液对靶动物羊的安全性,选取32只(雌雄各半)体重在20 kg左右的健康小尾寒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分别为1倍(0.25 m L/kg)剂量组、3倍(0.75 m L/kg)剂量组、5倍(1.25 m L/kg)剂量组和对照组,给药组逐只按量经口灌服给药,每天用药1次,连用3 d;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连续观测14 d,每天观察试验羊的精神状况、饮食欲及二便,检测体温等。试验期间除进行一般临床健康检查状况观察以外,试验前、给药后及观测期结束还进行增重、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对对照组和5倍剂量组进行大体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羊在给药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和食欲不振,给药结束后症状逐渐缓解;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液学检查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未见明显差异;大体剖检未有显著的病理变化;与空白剂量组相比,5倍剂量组羊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变,未出现中毒及死亡现象。上述结果表明,羟氯扎胺盐酸左旋咪唑复方混悬液在以5倍剂量给药时对靶动物仍安全,通过靶动物安全性试验,为羟氯扎胺盐酸左旋咪唑复方混悬液的安全性评价及临床科学用药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