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4,(10):44-47
1950年5月1日.新中国成立才半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就颁布实施了。这部《婚姻法》主张男女婚娴恋爱自由、离婚自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伦理。虽然新中国成立了,秉持婚姻自由理念的《婚姻法》也颁布了,但封建落后的婚姻理念不会随着一部《婚姻法》的颁布实施而立刻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2.
正1950年5月1日,新中国成立才半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就颁布实施了。这部《婚姻法》主张男女婚姻恋爱自由、离婚自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伦理。虽然新中国成立了,秉持婚姻自由理念的《婚姻法》也颁布了,但封建落后的婚姻理念不会随着一部  相似文献   

3.
肖艳 《求实》2006,(Z1):180-181
2001年4月28日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是关于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规定,自此,我国的婚姻法正式确立了婚姻无效制度。婚姻无效制度是结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障结婚条件和程序的执行,保护合法婚姻,预防和制裁违法婚姻。《婚姻法》虽然规定了婚姻无效制度,但还不是很全面,婚姻法学界对此也有很大的争论。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婚姻无效制度作一系统的研究。一、确立婚姻无效制度的法律意义(一)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的空白。婚姻法要求男女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和程序,但…  相似文献   

4.
离婚与婚姻质量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伴随着《婚姻法》颁布、修改和完善,中国妇女的解放得到了法律的切实保障,维护了公民的婚姻自由,促进了夫妻关系的平等和家庭关系的稳定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必须学法、知法、用法,让《婚姻法》成为指导婚姻家庭生活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是1948年华北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后,由中央妇委开始起草,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于1950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它以调整婚姻关系为主,以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为核心,为新中国婚姻法制初步奠定了法律框架。为保障《婚姻法》的顺利实施,中共中央和政务院还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宣传和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的通知和指示,并于1953年开展了贯彻婚姻法运动月活动。《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使女性从封建婚姻制度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推动了中国整体性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6.
晓何 《党史纵览》2010,(4):9-12
新中国诞生后,百废待兴,党和政府面临着艰巨任务。为了将广大妇女从封建婚姻制度下解放出来,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基本法。这部法律于1950年5月1日正式公布实施,共8章27条,内容涵盖了婚姻家庭的各个方面,废除了包办强迫、重婚纳妾、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封建婚姻制度,建立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是《婚姻法》颁布6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7.
综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婚姻立法,一般都规定了无效婚姻制度,并将其作为结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1950年《婚姻法》和1980年《婚姻法》都未明文规定无效婚姻制度。2001年4月28日公布实施的修正后的婚姻法新增设了这一内容,弥补了我国婚姻法在这方面的缺失,使结婚制度得到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妇女婚姻自主权的立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惠兰 《求实》2007,(3):57-6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其执政区域内首次以国家名义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在法律的层面上确立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以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基本准则,从而把苏区妇女从愚昧、野蛮、封建、毫无人性的旧式婚姻下解救出来,使之成为苏维埃社会的主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妇女婚姻自主权的立法保障,既是对封建传统婚姻家庭制的彻底否定,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维护和保障妇女人权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9.
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婚姻法》,确立了以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原则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实现了从旧的封建婚姻制度向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的变革。2003年10月1日实施的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对婚姻登记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公民进入了充分享有婚姻自由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修改婚姻法的决定,这是进一步完善婚姻家庭制度的重大立法措施,是保障公民婚姻家庭权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婚姻家庭和全社会的安定和文明进步的需要。 一、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婚姻法的意义 婚姻法是民事基本法之一,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婚姻立法具有长期的革命传统、鲜明的社会主义本质和浓厚的民族特色。新《婚姻法》是在1980年《婚姻法》  相似文献   

11.
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颁布实施,成为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能在建国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出台,与西柏坡时期的起草工作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订婚送彩礼是我国世代相传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为剔除封建、杜绝买卖婚姻、贯彻婚姻自由原则,历次《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作出规定,而是把登记作为婚姻成立的唯一要件,且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婚姻自由的意识提高,我国的离婚率逐渐提高,现对我国离婚制度进行简要概述和浅显探讨,离婚制度是婚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婚是婚姻关系终止的主要原因,我国《婚姻法》对待离婚问题的指导思想,保障婚姻自由,防止轻率离婚.离婚制度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我国的离婚救济制度的内容和缺陷.  相似文献   

14.
王方 《理论与当代》2003,(10):55-56
备受社会和群众关注的《婚姻登记条例》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全国人民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婚姻登记制度;对于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执政为民,规范婚姻登记工作;对于保护婚姻自由、维护广大群众基本权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条例》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对中国内地公民、港澳台同胞和外  相似文献   

15.
肖艳 《求实》2006,(Z3):93-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46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一》)等有关规定确定了我国婚姻家庭法中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有效地保护了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使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有了更合理的法律依据。但现有法律对该制度的规定存在一定缺陷,使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实务适用中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就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所谓夫妻财产制度是指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的清算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夫妻财产制度在婚姻家庭立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夫妻纠纷的妥善处理,关系到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保护,甚至关系到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稳定。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虽然比1950年《婚姻法》和1980年《婚姻法》在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正>(一九五○年五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已经公布,大家都已经看过了。我现在就这个婚姻法的起草过程中所接触的问题以及其他需要着重解释的问题,向大家作一些说明。我主要讲三个问题。一、婚姻法是怎样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过的一个婚姻大法,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布的第一个大法。这部婚姻法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奋斗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果实之一。它是  相似文献   

18.
195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过的一个婚姻大法.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布的第一个大法”①,其历史意义影响深远。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新的婚姻家庭关系得到确立和发展.封建的婚姻家庭关系开始遭到批判和摒弃。在1951年冬,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曾对婚姻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北京市根据政务院关于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的指示,成立了北京市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委员会.对婚姻法的贯彻落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0年5月1日,是新中国颁布实施第一部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60周年。作为《婚姻法》起草小组主持者的邓颖超,为《婚姻法》的起草和颁布实施做了大量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对于这件大事过去宣传甚少,没有广为人知。现笔者收录资料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2011年8月13日起生效实施。其中,关于房屋产权归属的条款,让不少人心里起了波澜。“婚前贷款买房归登记方所有”、“一方父母买房登记在子女名下的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这两条解释让准备结婚的青年人,开始重新考虑购房计划;而一些已经结婚并拥有房产的夫妻,也在心里泛起了嘀咕。“我的婚姻究竟谁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