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戎琦 《传承》2012,(21):64-64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在这个以西方作家为主的得奖者行列中,除了刚刚获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还有几位亚洲其他国家作家的身影,他们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以色列作家阿格农、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泰戈尔:世界的东方诗哲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给了亚洲作家,印度诗人泰戈尔(1861-1941)。这位出生于加尔各答、少年游学英伦的翩翩才子精通文学、哲学、音乐,作品遍及诗歌、小说、戏剧、歌剧,尤以诗歌称名。早期抒情诗集《暮歌》(1882)、《晨歌》  相似文献   

2.
舒婷和泰戈尔是中印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舒婷的创作深受泰戈尔的影响。两位作家的爱情诗创作表现出某些相通性:歌颂自由恋爱,批判封建礼教对世俗爱情的束缚。在艺术表达上,舒婷继承了泰戈尔诗作独白式抒情方式与对音韵和谐的追求,并形成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宣 《人民论坛》2012,(3):34-35
民族主义热度:观点与主张:民族主义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抵制崇洋媚外心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4.
当代台湾省籍问题被挑起与从"中国民族主义"向"台湾民族主义"转换的"新国族"打造有关.外省作家的文学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族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时代状况的回应,而他们对家族及国族历史再现的游移同样是中国民族主义叙事模式在当代台湾的命运表征.本土化的论述为外省作家回顾家族与国族历史提供了"历史性机缘",剧烈变化的时代瓦解了他们之前的历史观念,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替代性历史叙述又与他们的思想情感有所阻隔.徘徊于两种论述之间的灰色地带,他们的历史书写成为一种双向的抗拒与暖昧的战斗.本文从家族书写中对父辈历史的再现、外省第二代的历史感知与现实认同、历史书写的美学策略及意识形态危机三方面论述外省第二代作家的历史书写与家国想象.  相似文献   

5.
当代台湾的“母语立国”论述主要表现为一套后殖民主义话语:强调中国文化内部的族群差异与语言差异,并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同化”理解为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不断“殖民化”,并试图在此历史虚构上设计一套“台语立国”的政治-文化“革命”方案。而通过对中国现代性发生史的扼要回顾:从早期同盟会的血缘革命、种姓革命到成熟时期的共和理想,我们会发现,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主流是政治民族主义;追求民主、自由的共和理想,区别于德国式文化民族主义;追求血统与文化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6.
侯传文 《求索》2005,(2):149-151
泰戈尔诗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与 西方诗学的对话。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学习借鉴、文化输 出、比较研究和反思批判等,都是对话,其中的文化输出既 是反对文化殖民化的民族主义的话语表现,又是实现东西 方真正对话的诗学追求。这样的文化输出所体现的文化 “送去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7.
<正>现实表现:伴随着中日关系的恶化,中国部分民众反日民族情绪高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及中韩等国的批判,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民族主义的实践步伐并未停止;"斯诺登事件"将美国"监听盟国"的丑恶行径暴露无遗,也将美国"为维护国家利益而不择手段"的民族主义做法显露出来。核心观点:民族主义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中  相似文献   

8.
徐鸣 《人民论坛》2015,(8):29-31
国家主义派的理论主张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部分:首先是民族主义的诉求,寻求民族独立与民族崛起;其次是国家主义,国家主义同时体现了民族主义政治上建国的激烈要求,也表达了在国家构建上的主张;最后是全民政治的理想。可以说,国家主义派很好地表达了一个民族在寻求民族崛起和国家建设方面的建设性蓝图。  相似文献   

9.
周建平 《友声》2011,(3):19
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于2011年5月7日在北京举行泰戈尔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暨系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印度驻华大使苏杰生分别致词,高度评价了泰戈尔伟大的一  相似文献   

10.
杨静 《传承》2011,(2):64-65,87
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兴起于启蒙运动,历经了狂飙突进运动的文化民族主义和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民族主义,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奠定了群众基础,争取了民心。德国的统一不只是普鲁士军事胜利的成果,同时也是民族主义运动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文学的人类立场,要求今天的中国作家既要超越民族主义,又要避免唯西方世界马首是瞻.当然,强调世界文学写作的人类立场,并不是要抹杀不同文化世界的作家创作的内部差异,而是主张在世界文学的框架下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寻找到彼此能够感同身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人类立场.这也许正是日本作家给中国文学界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蒙慧  马向萌 《电子政务》2013,(4):95-101
网络民族主义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新的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网络民族主义的重要参与者。在阐释网络民族主义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的表现特征,分析了网络民族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双重影响,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的疏导方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是信息网络时代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与反应,具有即时性与开放性、虚拟性与现实性、复杂性与非理性等特征,表现出理性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和极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两种基本样态。大学生作为网络民族主义的主要参与者、传播者和受众,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深受这一思潮两大基本样态的影响,即满足情绪表达和造成思想混乱并存、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引发非理想政治参与并存以及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诱发虚无主义心态并存。因此,我们需要在净化网络环境,做好网上引导工作,紧密结合实际,加强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和实现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实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成贵 《理论月刊》2007,1(5):62-64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到中国国民党改组前,由狭隘的革命的民族主义,经过五族共和,演变为民族同化的民族主义;国民党改组及其后,承认国内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有自决自治的权利,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以建立各民族平等的世界新秩序为主旨。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基础,受到西方传统民族主义理论影响,正视顺应了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文化资源。继承发扬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应当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王森垚 《人民论坛》2012,(17):64-65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逐渐在经济层面显现。以可口可乐—汇源并购案为例,抵制事件中的民众民族主义特征包括:民族主义情结的朴素性、民族主义的形式相对温和、民众抵制的情绪化。建议对民族主义进行引导,防止抽象空洞的民族主义、警惕民族主义的双刃作用、加强民族国家自身的制度建构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余杰 《北京观察》2001,(2):46-48
1994年12月7日,当大江健三郎荣获该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到日本时,读者们发现书店中大江的作品少得可怜。与福克纳一样,大江在国外的名气远远超过了国内。我在大江获奖前一年就已经注意到他的作品。记得那是1993年秋天,我在北京大学台港文献中心,惊奇地发现了那本台湾版、金色封面的《个人的体验》。然后,一口气就读完了它。2000年9月,大江健三郎应邀访华。自20年代印度大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访华以后,又一颗闪亮的文学之星掠过中国文学的天幕。如果说当年白须飘飘的泰戈尔让中国人感到遥不可及,那么今天大江的来访则让中国的作家和读者“别有一番滋味在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一直是思想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世界史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往往忽视了民族主义的思想史纬度。从早期民族意识和近代民族主义的区别来看,前者近似于文化共同体,是基督教世俗化进程中的产物,更趋近于保守的形象;后者是由于现代社会的抽象化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奠基性作用,从而形成的激进意识形态。民族意识发展为近代民族主义的过程,在思想表现上是从民族的自然解释发展为对民族的历史解释,这一转变过程又取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性建构,因此对民族主义的理论探索必须结合资本主义的全球拓张展开,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同民族主义之间建立了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胡文木 《前沿》2010,(22):4-7
文章以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为依据,认为民族主义是西欧反对封建王朝和宗教共同体的产物,"同质性"社会结构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同时,民族主义是"想象的共同体",具有主观建构属性.文章还认为,安德森多元主义民族观为当代民族主义实践提供了可选择方案,同时,也是民族主义理论不断修补、完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耿江嫚 《前沿》2012,(8):53-54
日本"战后派文学"作家五木宽之,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经历,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战后派文学"作家的反战观,他超越了狭隘的日本民族主义思想的局限,站在全世界广大受侵略民众的立场,深刻揭露了战争对其他民族的巨大伤害,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抨击和反思。本文试图通过对五木宽之几部作品的解读,分析五木在其作品中如何表现出自己对战争的逐渐理解以及随之变化的反战观。  相似文献   

20.
《友声》2011,(3):22
今天我很荣幸同大家欢聚一堂纪念泰戈尔诞辰150周年。今天的庆祝活动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首先,我向对外友协表示感谢。印度和世界许多国家的首都均在纪念泰戈尔诞辰。这非常适于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泰戈尔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