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庭内外》2009,(7):F0002-F0002
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举行4月24日至25日,"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在上海华东政法大学举行,主题是"曲折·磨难·追求——新中国法学六十年"。高铭暄、江平、陈光中、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24日至25日,"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在我校召开,"曲折·磨难·追求——新中国法学六十年"的主题引起了近两百位与会嘉宾的共鸣。开幕仪式的热烈隆重,基调发言的大家风范,法科各分论坛的交流研讨,闭幕总结的深长意味,足以使其成为2009年中国法界的学术盛事。所谓"名家的聚会,思想的盛宴"(何勤华校长语),真乃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3.
以个体还是以整体作为基本研究单元的问题,是认识论上的方法论问题。方法论即论方法的学界认识遮蔽了现代中国法学的方法论问题。古代法学主要以整体主义为方法论,其“不见个体”的先天缺陷使个体湮灭。法学个体主义方法论于古代萌芽,在近代罗马法复兴、古典自然法学形成的背景下得以确立,经近现代“西法东渐”植入中国法学,其历史价值是使个体获得尊重而成为法律主体,但其“不见整体”的天然罅隙不分中西地消弭了社会整体,导致社会问题频发。个体主义方法论法学的本质是个人法学。社会主义中国尊重自然个体也尊崇社会整体,需要法学个体主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相得益彰。以个体主义方法论对待个体性的问题,坚守传统个人法学。以整体主义为方法论,中国法学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革新方案是,还婚姻家庭、环境、农村集体等社会整体以整体内涵,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  相似文献   

4.
蔡枢衡与杨兆龙两位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法学家。两人同受民国时期教育之熏陶,故国学功底扎实;又曾留洋国外,受新式教育,并师从当时法学大家,故深谙西洋法学。融中西教育之背景,学识广博,见解高远。两位先生虽已作古,但其著文、其观点,于当世法学研究而言,仍具启发与教示意义。本期《研究生法学》特设“名家重读”栏目,择摘两位先生旧作,既是为重温我国老一辈法学家之治学风格,也希冀为吾等后生晚辈之治学态度提供一种负责任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法律》2009,(6):F0002-F0002
优秀人才奖 共十九人 续上期(按姓氏笔画排名) 芦琦 上海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兼职硕导,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法学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科技与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总干事。研究领域涉及科技法、知识产权法,法理学、信息法学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时间坐标,应当着眼于“后礼法”这样一个关节点。在“后礼法”时代,既要认真对待“礼法”时代之“礼”在“后礼法”时代的历史遗留物,更要积极应对“后礼法”时代本身对于中国法学提出的挑战。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空间坐标,应当从“中国与西方”这种传统的法学空间图式,转换到“中国与世界”这一新的法学图式中来。在传统的“中国与西方”图式中,现代性的中国法学话语主要是由西方法学来定义的,在“中国与世界”图式中,现代性的中国法学话语主要是由世界法学来定义的。通过建构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时空坐标,有助于中国法学树立起自我意识与自主观念,承担起为世界法学做出“中国贡献”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付明喜 《研究生法学》2004,19(2):120-120
以法学为业,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言,“是精神贵族从事的一种事业”。然而,每一个以法学为业自居的人们,不能不问,我们到底能够为中国的法学事业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整个法制发展和法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总体目标,是为了实现法制现代化和法学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根本改变法制建设滞后和法学“幼稚”、“落后”的状况。这在世纪之交和走向21世纪之际显得尤其迫切。而法制现代化以法学现代化为理论指导和舆论先导,法学现代化的直接社会效果就是法制的现代化。因此法学现代化可以而且应当走在法制现代化的前面,进行超前性的理论研究,为它开路和探路,引导其顺利进行。由于具体的历史原因,中国法学现代化不仅面临解决近代化和现代化双重任务,而且面对多种变革对象和需要使用多种理论…  相似文献   

9.
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国法学界正在深入探索如何推进法学理论的发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以适应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B又务。基于同样的目的,本文试就“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之命题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法学的指导意义,略陈管见。一、“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之命题的立论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后,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法学界一些学者提出了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法学理…  相似文献   

10.
首届“中国-拉美法律合作论坛”于2007年11月1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和拉美6个国家的60多位中外法学、法律界人士围绕“加强法律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合作”这一主题,以法学、法律界的广泛交流为切人点,在平等协作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法律合作的途径,为推动中国与拉美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与发展共谋大计。  相似文献   

11.
《法学》2012,(2):2
《法学》月刊已经创刊50余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是我国诞生最早的两家法学期刊之一,也是当今中国法学期刊中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学术月刊之一。《法学》杂志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历史,勃兴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见证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每一个进步,为海内外法律、法学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12.
《法学》2010,(12)
《法学》月刊已经创刊50余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是我国诞生最早的两家法学期刊之一,也是当今中国法学期刊中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学术月刊之一。《法学》杂志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历史,勃兴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见证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每一个进步,为海内外法律、法学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13.
《法学》2011,(6)
《法学》月刊已经创刊50余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是我国诞生最早的两家法学期刊之一,也是当今中国法学期刊中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学术月刊之一。《法学》杂志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历史,勃兴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见证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每一个进步,为海内外法律、法学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14.
《法学》2011,(3)
《法学》月刊已经创刊50余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是我国诞生最早的两家法学期刊之一,也是当今中国法学期刊中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学术月刊之一。《法学》杂志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历史,勃兴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见证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每一个进步,为海内外法律、法学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法学》2009,24(4):154-154
2009年,适逢祖国六十华诞,也适逢《研究生法学》编辑部成立二十周年,为此,研法编辑部决定刊印一期以“中国法治的期待、沉思与展望”为主题的特刊,借此机会,广泛征集对此问题有兴趣和有一定研究成果的同道之稿件,为法治志业略尽吾辈绵薄。  相似文献   

16.
《法学》2012,(7):2
《法学》月刊已经创刊50余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是我国诞生最早的两家法学期刊之一,也是当今中国法学期刊中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学术月刊之一。《法学》杂志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历史,勃兴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见证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每一个进步,为海内外法律、法学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17.
《法学》2012,(3):2
《法学》月刊已经创刊50余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是我国诞生最早的两家法学期刊之一,也是当今中国法学期刊中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学术月刊之一。《法学》杂志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历史,勃兴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见证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每一个进步,为海内外法律、法学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后现代法学研究及其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法学是继现代西方法学三大流派之后又一独具特色的法学思潮。中国法学要创新发展不能不注意吸收后现代法学的合理内核。“非本质主义法学”、“人文主义法学”、“视角主义法学”等后现代法律思维方式能够使我们对中国法学诸多基本问题进行深刻的反省。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法学》2009,24(3):172-172
2009年,适逢祖国六十华诞,也适逢《研究生法学》编辑部成立二十周年,为此,研法编辑部决定刊印一期以“中国法治的期待、沉思与展望”为主题的特刊,借此机会,广泛征集对此问题有兴趣和有一定研究成果的同道之稿件,为法治志业略尽吾辈绵薄。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法学》2009,24(5):158-158
2009年,适逢祖国六十华诞,也适逢《研究生法学》编辑部成立二十周年,为此,研法编辑部决定刊印一期以“中国法治的期待、沉思与展望”为主题的特刊,借此机会,广泛征集对此问题有兴趣和有一定研究成果的同道之稿件,为法治志业略尽吾辈绵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