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几天,一条题为《河北容城“艾滋病女”与279名嫖客发生关系》的帖子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帖子引用署名闫德利的“艾滋女”的博客文章,公布了200多名“性接触者”的电话。容域县女子闫德利先后三次接受艾滋病检测,结果都证明她并无艾滋病。闫德利和她的家人认为,博客和帖子很有可能是闫的前男友发布的,其目的是为了报复她。  相似文献   

2.
石岩  亦农 《法庭内外》2009,(3):10-13
2008年3月,“死亡博客”中的主人公王菲将大旗网、天涯网、北飞的候鸟3家网站告上法庭,首次将“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推向司法领域,催生出“反网络暴力”中国第一案。而同年12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对该案的宣判以及2009年1月18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则再度引发了社会对相关问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潘攀 《中国律师》2011,(8):25-26
住豪华别墅、拎爱马仕包、开玛莎拉蒂跑车、骑德国纯种马、坐头等机舱……这样的网络炫富并不少见。但是,当“90后”女孩郭美美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身份炫富时,却引发了轩然大波。人们质疑此人与慈善机构中国红十字会到底有何关系?她的巨额财富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法律》2007,(6):105-106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协办的《博客服务自律公约》发布暨“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征集和推介活动启动仪式2007年8月21日在北京召开。人民网、新浪网等14家博客服务提供者签署了《博客服务自律公约》,2006年“社会责任”优秀博客作者王孺童宣读了《文明博客倡议书》,同时,“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征集活动也正式启动,并开通了活动官方网站。  相似文献   

5.
6月16日,湖北省巴东县法院一审判决女服务员邓玉娇刺死镇干部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对她免除处罚。至此,备受关注的邓玉娇案基本尘埃落定,然而此案曾引发的网络舆论风暴和公共危机事件仍历历在目。邓玉娇案绝非特例。近年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在网络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如云南“躲猫猫”案、南京周久耕“天价香烟”案、河南灵宝跨省抓捕发帖人王帅案、杭州“飙车”案等。  相似文献   

6.
代泽雄 《法制与社会》2010,(12):123-12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民数量得到快速提高,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3亿。而博客的兴起,更是为各种声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对一个个焦点、热点问题发表看法、表达观点,而这些表达所针对的问题又很多时候凝聚在司法领域,并最终在不同程度对司法结果发生了影响。许多引发网络轰动的个案,如“许霆案”,如果说这起案件对司法的影响还是正面的话,那么,最近在全国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杭州飙车案”,则是凸显了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网络通缉令”频频出现,使网络通缉似乎成为一种新型的通缉方式而深受关注。本文认为网络通缉超越了传统“通缉”的固有含义,涉及诸多权利的公然侵犯,引发了许多法律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问题奶粉”曾一度掀起轩然大波,“一滴香”事件余波未息.近日“瘦肉精”又引发热议.仔细盘点国内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不禁引人质疑:食品安全到底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9.
“妈,你要不把我们送回网吧,我们就在这儿把你掐死。”小乾、小坤是双胞胎,平时一起上学、放学,一起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当母亲将他们从网吧带回家后,两个孩子竟然合力架起她,拿着刀对她说出了上述的话。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打开百度,在百度有关“网瘾”的帖吧里,来自家长和孩子们的求救帖子让人震惊。正是这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例,引发了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违法犯罪的一些思考。本文主要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入手,就如何预防该类违法犯罪行为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0.
网络问政如何走出“好细腰”窘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武 《政府法制》2009,(21):24-24
在拥有99个县市区经济并不发达的江西省,一年多时间内有60多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先后实名开设“民生博客”,开创了全国少有的官员集体网络问政之风。不少民生博客开得有声有色,但也有一部分不尽如人意:有的是“空壳博客”,里面几乎没有东西,对百姓反映的问题也无回应;有的是“官文博客”,没有自己原创博文,全是某某会议上的讲话稿、致辞等;有的是赶时髦的“应景跟风博客”,虎头蛇尾,长时间不打理,有的半年不更新。这些博客引起了网友不满。(10月6日《半月谈》)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初,一部署名为“胡戈”制作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广泛流传,并引起轩然大波。这部“恶搞”陈凯歌大片《无极》的网络作品受到网民的热捧,连并其它网络“恶搞”作品诸如“小胖”PS群图、“恶搞”红色经典的《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等等也在网络遍地开花。在这些网络“恶搞”作品大肆横行的背后有何深刻的根源?它们对民众、对社会有何影响?喧闹之后,有关网络“恶搞”作品是否侵权、损害他人利益、危及社会风尚等问题引起了民众的争论,也引发了人们的的理性思考,有关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的法律与道德建设已严肃地摆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2.
网络募捐     
《方圆》2020,(2):12-13
2020年1月13日,“体重仅43斤的女大学生”吴花燕在贵州某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此前,一个网络机构曾经为吴花燕筹集善款,但所筹善款被曝出给她治疗的医院仅收到2万元。该事件再度引发人们对网络募捐的热议。因遭遇重大疾病等变故陷入经济困难,通过网络求助筹款,是网络社交圈常见的现象。借助互联网的便捷,这种互助帮扶让很多不幸家庭在短时间内缓解困境,成效斐然。  相似文献   

13.
杨田甜 《知识产权》2006,16(4):47-49
网络博客的载体具有特殊性,本文将围绕网络博客是否享有著作权以及发表网络博客过程中相关环节的法律问题,如网络环境下转载、摘编的定性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又称博客服务商,BSP)责任认定等进行探讨,从而探及网民言论表达自由与著作权人利益保护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网络博客逐渐进入了普通人的视野,草根博客替代明星博客,成为人们的新宠,表现出平民化,大众化的发展方向。但网络博客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而来,也对传统的法律秩序提出了重大挑战。网络博客享有著作权的条件、具体内容、合理使用、侵犯博客著作权的法律责任等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非 《法治与社会》2010,(12):53-55
中国有句老话“生前不谈身后事”。在国人传统的意识里,遗嘱是被很多人所忌讳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提及遗嘱更加反感。2010年8月,备受关注的“侯耀文遗产案”终于有果,一切都因逝者生前没立遗嘱引发的财产纠纷,引起了人们对遗嘱的关注。时下,“网络遗嘱”网站出现了。这些网站可以提供遗嘱的网络托管、传递等服务,这种新生事物大家能否接受?这种形式的遗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用户的信息安全如何保障?由此引发诸多的争议。  相似文献   

16.
仁网 《政府法制》2012,(1):21-21
近期。“裸聊门”、“微博门”、“开房门”事件频频曝光,不断拷问官员“私德”。2011年11月20日,有网友将四川资阳市雁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副总编辑王某与女网友的QQ裸聊记录截图曝光于网络,再次引发舆论哗然。  相似文献   

17.
王勇 《青海检察》2010,(1):48-5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正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我国网民已达3.38亿人,居世界第一,规模庞大的网民通过网络表达个人意见和意愿,形成一股巨大的网络洪流,使互联网成为“放大镜”和“加速器”,一个细小的案件,一起微小的事件,通过网络的“传播”,均可能引发巨大的网络舆论效应,进而形成公共事件。如何妥善应对政法网络舆情,提高司法公信,已成为一道严肃的新课题,本文从基层政法机关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应对政法网络舆情的冲击,提出初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方菲  王丽 《方圆》2020,(2):22-26
2020年1月13日,“体重仅43斤的女大学生”吴花燕在贵州某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此前,一个网络机构曾经为吴花燕筹集善款,但所筹善款被曝出给她治疗的医院仅收到2万元。该事件再度引发人们对网络募捐的热议。2019年11月6日,“全国首例网络个人大病求助纠纷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一审宣判,通过水滴筹平台为儿子发起治病筹款的莫先生向“水滴筹”所属的水滴公司(即北京纵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返还其所获得的全部捐赠15万余元及利息,这些钱将由水滴筹返还给6086位捐赠人。  相似文献   

19.
张玮 《江淮法治》2008,(4):52-52
“实名”传闻引发反弹 不管是因为东方文化的含蓄,还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日本网民多数习惯以虚拟身份穿梭于博客、留言板等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活动,博客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但近来,一些写博客的人却感到“有点烦”——某些知名网站深知游戏规则,仍确信博客作品是“默视许可”,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肆意转载复制。笔者认为,博客作品毫无疑义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严格保护博客作品的著作权有利于强化博客的社会责任感,规范网络传播的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