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会慧 《法制与社会》2010,(19):131-131
东京审判作为国际特设刑事法庭,是国际刑事审判的早期模式,这一针对二战战犯而设立的国际法庭,抚慰了人们那段痛苦的记忆。本文从国际组织角度,由其设立到审判过程,围绕《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的内容,旨在从回顾中梳理出它在国际刑事审判发展脉络中的贡献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在战后国内对日本战犯审判的案件中,南京大屠杀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总体上来看,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的审判是符合正义要求的,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但是,国民政府主导下的这一审判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审判具有的政治色彩影响了审判本身的法律意义;审判只注重着眼于国内的影响,对是否对加害国日本产生影响则甚少考虑;审判只是一味地强调宽大政策,不注重对战犯的教育和改造等.再加上抗战胜利后不久内战爆发,时局混乱,国民政府希望尽快结束审判.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南京审判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盟国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主要战犯进行严正的审判,简称为东京审判。 鉴于德意日法西斯在二战中对世界人类所犯下的滔天罪孽,以及由此带来的深重灾难,1943年10月美国、英国、中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成立罪犯调查委员会,筹备战后审判。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中同时规定:“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者在内,将处于法律的严厉制裁。”同年12月在莫斯科举行的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也决定,驻日盟军最高统帅必须贯彻《波茨坦公告》,严惩日本战犯。  相似文献   

4.
南京大屠杀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暴行中最突出的一个事件,它的残酷程度令全世界感到震惊。但时至今日,日本国内仍有人要否认这段历史,认为南京大屠杀纯属"虚构",要求中国撤走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的相关照片等。二战后东京国际法庭的审判是对日本战犯罪行的彻底清算。东京国际法庭的审判与二战中的反侵略战争一样,是对邪恶势力的清算。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比战争更具有长久意义的清算,因为它动用的不是军队,而是法律;它通过公开的审判,将日本军事主义分子的滔天罪行记录在案,将日寇在南京的暴行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昭示后代,永志不忘。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法治国家中,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一个最基本的法律制度。司法独立作为一项法律理念应当而且也已经逐渐地从国内法原则上升到了国际法原则。虽然东京审判大体上可以算一个公正的审判,但从司法独立角度而言,东京审判不是这方面的一个正面的范例。在国际刑事司法中,如何保证其独立,至少不受一些国家或组织的干涉,的确是一个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东京审判的一些解读,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停战诏书,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我国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2014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简要摘录我参加审判日本战犯的部分回忆,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7.
光阴的审判     
马德 《公民与法治》2014,(18):53-53
比生活审判更沉重的,是道德审判。生活审判如果是处死的话,道德审判就是凌迟处死。同样是一个坏结局,生活审判重在处罚你,道德审判重在折磨你。道德审判是一种社会审判,它的特点是居高临下。居高临下的意思是,它永远对,你永远错。所以,道德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泥坑。你洗不净自己的灵魂,是Ⅲ为你无法洗净别人看你的眼睛。  相似文献   

8.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审判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必须予以改革。审判委员会的性质应当是审判管理组织,而不是司法审判组织。审判委员会的功能存在异化现象,需要加以重构。重构后的审判委员会功能应当包括司法指导功能、司法监督功能、司法整合功能和司法审议功能。其中,司法指导功能是审判委员会的主要功能。审判委员会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法治进程的不同阶段,审判委员会的各种功能都有此消彼长的可能。只要牢牢地把握审判委员会所具有的审判管理的本质,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才能走上正轨,审判委员会制度才能焕发出青春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50多年来,我国学术界部分学者认为,东京审判的《判决书》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虽作出了"20万人以上"的总体估计,但连同文件中所称被毁尸灭迹者及其他因素,对中国法庭关于"30万人以上"的判定本质认可或并不排斥.2005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东京审判》对《判决书》作了新译,进一步明确了其认定人数,连同毁尸灭迹的数字为"超过20万".因此,学术界有必要实事求是地重新解读东京审判的判词.对《判决书》判定屠杀人数作出新的解读,并不影响我们对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继续坚持既往的认识与判断,也并不影响对东京审判的总体评价;但是,不宜再过份强调东京法庭与南京法庭在判定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上的一致性,应当如实地承认这两者之间事实上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民意审判与审判元规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民意可以区分为大众民意和法律民意两大类,涉案民意是大众民意之一种。审判当考量民意这一主张中的民意是所谓涉案民意。作为大众民意一种之涉案民意所具有的多元性、易变性、非理性、易受操纵性、案后性等特点决定了涉案民意不应当成为审判的依据。在现代,民意审判违反法治原则,具有违法性。学界主张的民意审判的理由都经不起法理上的推敲。能否依民意审判其实是个审判元规则问题。审判元规则是终极意义上的选择审判规则的元规则。人类司法史上的审判元规则经历了民意审判、法律优先、法律唯一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理论与审判实务上都已经确立了法律唯一的审判元规则。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如何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精神,进一步落实这一现代审判元规则。  相似文献   

11.
审判规律是审判活动各要素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和反复出现的联系。审判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的,二者是主从关系,因此,审判管理必须尊重审判规律,使审判管理各项工作机制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充分考虑审判工作的特点,符合审判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12.
70年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催生了纽伦堡与东京国际审判。取缔战争是这两个国际军事法庭的重要使命;用法律来清算国际罪行,在人类历史上则是第一次。国家是否具有发动战争的权利?侵略行为是否应受到法律的惩治?这在科技先进且摧毁力巨大的现代社会,其实是关乎人类文明能否继续存在的关键问题。东京国际法庭经过审理,最后郑重宣布:侵略战争属于国际罪行;惩治侵略行为已成为一条国际法准则。东京审判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它是中国、日本乃至全人类的一份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3.
审判管理,是指法院对审判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方式。①我国人民法院审判管理机制建设,从1999年第一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正式提出建立符合审判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审判管理机制的任务开始,就一直在不断探索中前行。各级法院对审判  相似文献   

14.
对抗式刑事审判至少包括以下四种不同的内涵:字面意义上的竞技式司法、比较法意义上的普通法系审判、技术意义上的对审式审判和控辩主导式审判、理想类型意义上的纠纷解决式审判。对抗式刑事审判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下往往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是又有各自的不足之处。参酌最后两种定义的合理部分。对抗式刑事审判应界定为由控辩双方当事人及其律师主导且在严格规则规范下的审判,裁判者在该程序中通过理性的方法判断指控的犯罪事实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有关审判组织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现行审判组织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6.
审判旁听制度是审判公开制度的具体体现之一。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中,社会群众和新闻媒体参与旁听,不但可以加强司法监督,规范审判人员的审判行为,提高司法公正的质量,而且能够起到具体生动的普法教育的作用。本文从确保审判旁听制度两大功能的充分实现,以及人民法院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应不断完善旁听场所建设和审判事项信息公开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已成为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亟需系统的理论研究来统一认识和指导实践。审判管理如要克服自身缺陷、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科学化,即应做到:既要突出针对性,又要注重系统性;既要强调规范化,又要强调类型化;既要强化审判管理,又要尊重审判规律;既要注意量化评价,又要注意评价体系及其运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既要实行高标准的严格管理,又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既要把法官当成被管理者,又要使法官成为管理者;既要管理被管理者,又要管理管理者。同时,应把审判管理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更应注意寻求确保司法公正高效廉洁的根本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8.
审判委员会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形势下 ,审委会作为一种审判组织 ,其存在已无必要。从四个方面论述 :(1)审判委员会是一种行政式组织 ,不符合司法改革的潮流 ;(2 )审判委员会的存在有悖于司法工作的某些基本原则 ;(3)审判委员会的把关不是解决司法不公的唯一手段和最佳途径 ;(4)审判委员会作为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权宜之计 ,已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姚莉 《法学研究》2009,(1):110-120
表决规则是审判组织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司法制度中存在着一致裁断规则、严格多数裁断规则、简单多数裁断规则和相对多数裁断规则等不同的表决规则,许多国家针对不同的审判组织人数构成、不同的裁判事项、不同的审级等因素而采取不同的表决规则,构建包括多种规则的表决规则体系,以体现司法权运作的内在规律,实现多重价值目标。中国刑事审判组织长期采用简单多数的单一表决规则,这种表决规则无法容纳刑事诉讼制度所追求的多元价值目标,因而有必要对审判组织的表决规则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刑事审判中的表决规则制度进行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20.
法院如何恰当配置内部各主体、各层级的职权,合理确定各主体、各层级在审判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符合审判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的审判运行机制,是我国人民法院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任务。C市人民法院在审判职权的配置与界定、审判流程的建立与控制、审判动态的监督与把控、审判绩效的评价和考核、信息技术的植入和运用等五个方面的探索,正逐步接近其构建“权力关系清晰、主体职责明确、监督制约到位、资源配置优化、审判活动透明、内部流程顺畅、指标导向合理、科技全面支撑”的法院内部审判运行机制之目标。鉴于构建法院审判运行机制在中国特色司法制度微观基础的塑造、我国法院规范化发展、法院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意义,C市人民法院的实践能为其他司法机构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