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在刑事法治领域,要贯彻执法为民理念,就要坚持民权主义刑法观,强调人权保障至上、公正至上,反对片面强调“犯罪防控至上”、“效率至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提出了"三个至上"的科学论断。胡锦涛强调:"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切实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  相似文献   

3.
“‘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①,是特色中国对中国司法的正当化要求。“三个至上”的科学体系,对探索新时期人民法院追寻和谐司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无疑具有聚魂功效。另一方面,“三个至上”若没有相应的和谐司法战略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4.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以鲜明的形态和形式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个至上是我国宪法原则、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的国体政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所决定的。检察机关坚持三个至上,就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执法为民的践行者和人民权益的保护者、依法治国的推进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法制理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无比的重要性。法律至上思想即法律极大权威性思想,是邓小平法制理论的核心和精华。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论述一,阐释了法律至上的科学涵义。二,论述了邓小平法律至上思想的主要内容。三,邓小平法律至上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至上     
法律至上是一切法治国家普遍奉行的原则,是法治之所以区别于专制,人治的根本特性。本文认为在我国确立法律至上思想非常有必要,并就此探讨了保障法律至上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侯智 《天津检察》2010,(2):10-11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新时期党中央对全国各级党政机关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基层检察机关,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三个至上”融入检察工作大局中,在创新中求发展,扎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8.
确立"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特征;确立"三个至上"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政治方向;确立"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实现了人民法院工作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确立"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开创了人民法院工作的新局面。我们要认真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法院工作全局,夯实干警队伍建设的基石,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的作用,为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9.
近代法治是法律的统治 ,法律具有制约政府权力和保障人民权利的权威 ,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居于至上的统治地位。法律的民主性、科学性、权力制约性、价值崇高性和强制性等特性 ,它应当得到普遍的尊重与服从 ,具有至上的权威。法治的实质是使国家权力法律化 ,政府只能有宪法规定的权力 ,政府行使权力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人治的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权威高于法律权威 ,不存在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杨平 《法律与监督》2008,(10):19-20
基层检察机关在服务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尤其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等“五个意识”,贯彻好“党的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等“三个至上”的原则,围绕“和谐”做好文章,正确充分地履行职责。为此,要在破解事关“和谐”大局的三个重点课题方面要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8月26日,在奥运盛会刚刚结束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46位大法官齐聚最高人民法院培训中心,参加全国大法官大学习、大讨论研讨班。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俊就人民法院牢固树立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指导思想发表讲话。王胜俊指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时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强调,大法官、大检察官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原则,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而不懈努力。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整个实体经济的冲击还在加深的大背景下.江门市作为珠江三角洲一个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如何在检察工作中贯彻“三个至上”原则.推动江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呢?笔者从胡锦涛总书记“三个至上”的要求入手,谈谈当前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李林 《中国司法》2009,(5):20-22
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12月26日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高屋建瓴,言简意赅,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主义法理思想。“三个至上”,不仅是对大法官、大检察官提出的新要求?而且是对全体政法干警和整个政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的新认识,而且是对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坚持人民至上”是一项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与重要原则。在《决议》中,与“人民至上”这一原则相关的还有“为人民服务”“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主体地位”“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概念。为保障“坚持人民至上”原则的落实,应当从历史经验出发,探索“人民至上”原则法治化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律师》2009,(1):35-40
2008年。全国律师界认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要求,广大律师始终秉持良好职业道德.依法开展法律服务.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本刊编辑部以坚持“三个至上”,促进社会和谐出发.对2008年律师行业中发生的精彩事件进行回放,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人民法院服务发展的责任更加重大,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挑战更加严峻,自身改革、发展和建设的要求更加紧迫。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期待。人民法院要履行好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坚持三个至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以审判执行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1,(7):2-F0002
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全国各地法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反映人民法院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工作指导思想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8.
程健 《江淮法治》2009,(20):F0002-F0002
2009年上半年,蚌埠市禹会区法院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在以院党组书记、院长晏宝光为班长的领导班子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制宪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宪法的一种权力,对制宪权的性质、特征等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对于制宪权的至上性问题在学界存在一定的争议。这种争议的根源在于横向上的考察角度不同。本文指出在纵向上从制宪权的静态和动态两个循环往复的存在状态考察其至上性,有助于理清学界对制宪权至上性认识上的矛盾冲突所在,并在制宪权至上性的研究上拓宽视角、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检察院服务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责任和任务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检察工作必须坚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作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