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晓森 《中国法律》2007,(4):37-38,103-105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崇尚制衡,然而.公司内部机构之间、内部机构成员之间权力的相互制衡的副产品就是可能在公司存续期内出现公司僵局.即由于股东间、董事间、股东与董事间产生彼此不可调和的矛盾、激烈的对抗或不愿妥协的纠纷,使公司处于僵持状况,导致股东会、董事会等权力和决策机关陷入权力对峙,而不能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决策、决议,从而使公司陷入无法正常运转,甚至瘫痪的僵局状态.  相似文献   

2.
叶乃杰  吕晓杰 《河北法学》2002,20(Z1):103-105
公司经理是由董事会聘任,主持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在法律、章程与董事会授权范围内代表公司从事商业活动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权力结构中,公司经理与董事会之间中委托——代理关系,他是公司的代理人、高级雇员和业务辅助执行人。公司经理不具有公司机关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3.
公司登记机关在公司登记法律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国家选择何机关作为公司登记机关,以及如何构造该机关的内部体系,应当遵循统一、权威、方便、服务和专业化等原则。从世界范围看,关于公司登记机关之选择与设置主要有三种模式,即行政机关主管模式、法院主管模式和商会主管模式,我国应坚持行政机关主管模式,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公司登记机关,但必须重新构建其内部体系,要实现的目标是保持公司登记机关体系的独立性,淡化其行政色彩,凸显其公共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公司存在控制股东的情况下,股东大会决议实际上只能反映控制股东的意志,沦为控制股东利益的代言人,而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也就变相地沦为控制股东的"傀儡",三者之间根本就不可能形成理论上所说的公司机关之间的分权制衡关系。只有将监事会独立于普通股东大会,改由类别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同时实行监事资格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对董事会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5.
赵磊 《河北法学》2006,24(1):102-105
公司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最主要的主体,充当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而公司作为组织体,其不具有像自然人一样的自由表达意志的能力.公司与其他主体进行民事交往必须借助公司代表机关的行为.本文从公司代表机关的概念、性质出发,试图还公司代表机关以本来面目;进一步界定了公司代表机关的范围和如何进行公司代表机关的选定.最后对我国的公司代表机关制度进行评析并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理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是我国公司法中最模糊和令人困惑的问题.对其学理上的各种不同界定不过是在不同法律关系中对经理所做的观察,反映了经理法律性质的多元属性.我国公司法上的经理是名副其实的公司业务执行机关,而且是主要的业务执行机关.将董事会定性为业务执行机关不过是对既往历史事实的阐述或沿袭和搬用境外公司法理论和立法.任何...  相似文献   

7.
章凯 《法制与社会》2012,(27):96-97
公司僵局是指公司的运作陷入停滞状态中,具体表现为在权利对等的股东之间,董事之间或股东与董事之间互不妥协,导致公司无法正常召开股东会或董事会,也无法通过任何有效的决议,进而公司的管理和决策机制陷入瘫痪状态.本文对公司僵局的成因以及破解方式进行了研究,以期对该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瑕疵公司登记是指登记当事人或登记辅助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公司登记程序或条件进行的公司登记。因登记机关所致的瑕疵公司登记,往往会给登记申请人和交易第三人造成损害,此时登记机关应当对登记申请人或交易第三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此责任属于国家赔偿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应适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应当执行限制赔偿的原则以确定其具体赔偿范围和数额。  相似文献   

9.
公司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股东之间或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激化到难以调和的状况,使公司运行陷入困境。严重时甚至使公司的运行机制完全失灵,公司的权力机构和管理机构无法对公司的任何事项作出任何决议,公司的一切事务处于瘫痪状态,公司陷入僵局。这对公司、股东以及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之利益将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有给予司法救济的必要。新《公司法》并未对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作出完美的设计。本文通过分析公司僵局成因和危害,兼评新《公司法》第183条之规定,以求对公司僵局司法救济之有关问题作一浅薄探究。  相似文献   

10.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子洲采油厂前身为子洲县石油钻采公司,成立于1990年,当时由县财政作保,贷款270万元注册成立。1993年更名为子洲县石化总公司,2002年更名为子洲县石油钻采公司,公司机关驻地先后在子洲县何家集乡何坪村、过洞村、玉皇岔村、租用民房和县林业局玉皇岔苗圃作为机关办公和生产基地。2005年10月陕西石油企业重组中并入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11.
健全和完善股份公司机关的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洁 《现代法学》2000,(1):106-111
现代股份公司机关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分享公司权力并互相制约的一个有机体 ,如何合理安排三会的地位和权力的分配乃是研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最高目标。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现状的基础上 ,主张借鉴外国公司立法的经验 ,建立起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机关 ,适当弱化股东大会的权力 ,限制经理的权力 ,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必须有住所,公司住所应当在营业执照上载明,公司住所发生变更前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并换领营业执照,未按照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办理乃至罚款。(新旧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均有规定)。但有的公司虽然营业执照没有吊销,但按照工商登记资料却无法找到相应公司的机关、人员和财产。有的公司被工商登记机关吊销了营业执照,但不进行正常的清算,按照原工商登记资料也无法找到相应公司的机关、人员和财产。学界把这两种现象形象地称为“公司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13.
公司代表从产生之时起就是机关和个人的双重体,虽然在制度设计上公司代表其利益是单一指向公司的,但这并无法排除其个人利益性,这就决定了公司代表行为与行为后果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4.
公司登记机关职责之划分是关于公司登记机关的研究乃至整个公司登记法律制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现行公司登记机关职责之划分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反思。从职责范围看,应当根据公司登记制度的公共服务功能定位来界定我国的公司登记机关的职责范围;从登记管辖看,应当根据属地管辖、方便和登记在先等原则重新划定我国公司登记机关体系内部的职责分工,主要是废止国家级登记机关具体的登记管辖分工,在地方统一以省级登记机关的名义进行登记。关于登记机关的登记审查职责,对于受理审查,应当执行形式审查原则进行界定;对于登记审核,应当执行实质审查原则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当股东之间或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激化到难以调和时,就会出现公司运行的障碍。严重时甚至使公司的运行机制完全失灵,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权力机构和管理机构无法对公司的任何事项作出任何决议,公司的一切事务处于瘫痪状态,公司陷入僵局(Deadlock)。一旦公司僵局形成,对公司、股  相似文献   

16.
论公司内部监督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洋 《法制与社会》2010,(3):199-199
本文从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源着手并深入分析了公司内部专门监督机关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必要性,从不同角度进一步论证了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行政法制》2005,(3):F0003-F0003
湖北襄十高速公路经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由原高管局和原宜黄公司机关成建制组建而成。所辖襄十高速公路全长156公里,为我省第一条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8.
设立中公司,是指公司自开始筹备设立至成立之前的存在状态。理论界对设立中公司的民事主体地位存在不同认识。许多学者认为其为合伙组织,不具有民事主体地位;有些学者认为它为非法人团体,具有有限的法律人格;也有学者认为因其具有一定的财产,拥有自己的意思机关和执行机关,能够以自己的财产承担一部分责任,  相似文献   

19.
高树  赖晖 《中国律师》2002,(12):31-32
董事作为有限公司常设机关董事会的成员,是公司法律制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角色。以前,由于我国公司立法和公司改制的侧重点偏移,人们普遍认识到董事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具有核心的地位,而对作为其成员的单个董事之法律地位和作用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这直接导致了公司实践中董事成员在选任上存在着相应的随意性,在角色承担上无所适从,在法律责任界定上模糊不清。特别是在法律责任的界定方面,有的明明是董事出了问题,最后却由公司一手承担。而有的明明是股东会或董事会出了问题,公司却采取“丢卒保帅”的做法,让一两个董事辞职…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2001年初,某市一家有限公司开业,公司登记名称为“某市红都时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同年11月,与该公司地理位置仅隔100多米远的另外一条马路上,又有一家有限公司挂牌开张,名称为“某市红都制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这两家公司虽然相隔很近,但行政区划上不属于同一个区,因此,都分别向各自所在的区工商机关办理了公司名称注册登记。于是,甲公司与乙公司打起了名称权的官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